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途徑探析

時間:2022-10-15 08:56:30

導語: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途徑探析

摘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打開歷史教育的大門,凸顯歷史學科在合格公民養成方面的作用,實現知識性的歷史課程向生命性的歷史課程的轉變,是新課程標準賦予歷史學科教育的使命,也是歷史教育教學的終極價值追求。文章探討新課標下提高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途徑,指出要教師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夯實基礎知識,為學生奠定核心素養基礎;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問題情境;全面發展

歷史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同時也是高中的基礎課程之一。高中階段學習歷史有很多的益處,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核心理論(唯物史觀)、核心思維(時空觀念)、核心方法(史料實證)、核心能力(歷史解釋)、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既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狀況和前景,并且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家國情懷。下面,本文對新課標下提高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途徑進行探討。

一、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歷史教學情境

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非只是學生的分數,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鞏固。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將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且有自己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通過對歷史事件本質的深入分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高中歷史教師想要完成上述目的,就應該使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多樣化,豐富課堂形式。教師應致力于營造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老師在課堂上提問的知識,而非全部被動地等著老師“投喂知識”。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放戰爭時,為了換一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書本知識之前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主題紀錄片。片子播放完畢后,學生就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授課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會有很大程度的加強。此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能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高歷史核心素養。

二、夯實基礎知識,為學生奠定核心素養基礎

課本上的知識永遠是最基礎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任何學科都是這樣,學生學好一門課最關鍵的就是要吃透課本,打好基礎知識,這是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堅實基礎。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課本的使用,讓學生打下扎實的歷史知識基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為提高自身的歷史核心素養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例如,在講授“從蒸汽機到互聯網”這一課時,教師先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接著教師再通過小視頻或者PPT的形式,播放18世紀初在西歐蒸汽機是如何盛行起來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又有了哪些新的發明,如今互聯網的盛行又預示了什么……然后教師讓學生自行討論。這樣,通過史料實證與時空聯系相結合的演變形式,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三、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在新課標下,教師的授課過程和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都要相應地提高。教師只有改變過去的傳統教學與知識傳授模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探究性問題取代知識性問題,以開放性問題取代閉合性問題,以生成性問題取代預設性問題,以關聯性問題取代單一性問題,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和能力。教師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的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工業革命”一課時,教師可通過設計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尋找答案。如什么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為什么最早發生在英國?工業革命有什么特點?工業革命的影響有哪些?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設問,一定會積極開動腦筋,主動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闡述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的見解并和同學交流各自的想法。這一過程中,學生在鞏固書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了主動思考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無論學生做了什么回答,無論從專業知識的角度考慮學生的回答多么“荒謬”或是不合邏輯,教師都應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歷史解釋能力。

四、構建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比較難處理的重點,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即教師應致力于構建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這包括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的多樣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意味著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甚至學生家長的互相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主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關注學生在研究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能不能真正感悟歷史,是否真正養成一種歷史主義情懷。同時,教師進行評價的方式也要多樣化。例如,課堂測試、小組表演歷史劇、進行歷史調查活動、分組查閱歷史檔案等,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真正的啟迪和靈感。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是指要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對于成績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能夠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措施。為了更好地發揮多元化評價的激勵作用,對于那些沒有自信的學生,教師要耐心鼓勵、積極引導。新課程標準下,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但不可否認的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也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的重要根基。正因為如此,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時刻關注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養成,并運用高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標,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這個認知體系要以歷史素養為核心,以學生的素養為框架。同時,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就要改變死板的教學觀,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便真正落實新課標目標,培養出更多具有一定史學素養和愛國主義情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尹軍宗.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學生主體地位回歸路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4).

[2]高月新.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新教育,2016(10).

[3]伏玲.在情境式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宋明理學》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7(08).

[4]于薇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5]姜洋.利用第一手史料培育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路徑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08).

[6]陳映蘭.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22).

[7]趙紫薇.關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

作者:單冬旺 位: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