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huán)境下高中歷史教學探究
時間:2022-02-16 09:40:21
導語:網絡環(huán)境下高中歷史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著重要求教師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yǎng)。而充分的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則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歷史課堂變得有趣且有實效,真正吸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網絡環(huán)境;教學實踐
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發(fā)展,各種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如何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如何將網絡信息技術有效的應用于課堂,這是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接下來本文就結合教材中的實例,談一談網絡在課堂中的應用。
1利用媒體技術,再現(xiàn)歷史情景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背景下,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歷史資料,運用網絡手段為學生營造出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歷史情景,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時代特點。在營造歷史情景的過程中,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營造情境,將課本的內容生動靈活的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起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在高中歷史《卓爾不群的雅典》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教師在完成第一幕的總結后提出問題道: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雅典的民主政治也不斷的完善,假設你是公元前430年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你會具有哪些權利呢?同學們可以先閱讀教材,之后組內交流一下。教師提出問題后,可在問題下,出示公民參加集會、五百人議事會等圖片,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提示。學生們通過這些圖片,結合書上的內容可以得出結論,成年的男性公民具有參加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zhàn)爭等重大問題的權利,有參與集會領取津貼的權利,有組成‘陪審法庭’的權利等。通過問題和圖片可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并在完成本幕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回答出,認識到所謂的民主政治是對少數(shù)人的民主,婦女與外邦人并沒有這些民主的權利,它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進而完成兩幕之間的過渡。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帶入感,讓學生學會回到當時的歷史時空下去感受事情,分析事件,評價歷史,為學生理解和感悟歷史事件提供有效的平臺,從而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空觀念,提升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利用信息手段,增加知識容量
高中歷史課本中的知識點比較細碎,時間跨度也比較大。高中生雖然接受能力較強,但在知識的整合上仍需教師進行指導。在面對時間跨度較大的歷史事件時,采用多媒體繪制時間軸或制作表格,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增大知識容量,實現(xiàn)高效課堂。其次,利用網絡信息手段可以平緩的完成課堂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幫助教師將課堂環(huán)節(jié)整合得更加合理。在高中歷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的教學時,教師便采用了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理解。首先本課的內容時間跨度大,它涵蓋了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所有大一統(tǒng)朝代。其次本課內容范圍廣,它包括了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君權與相權的演變、選舉制度、監(jiān)察制度、行省制度。為了讓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這些內容,教師在完成課本教學內容后,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圖表的形式對本課的內容進行整理。學生大部分采用了繪制表格或時間軸,教師選取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用投影進行展示,并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共同改進,形成表格。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對這些政治制度橫向的進行比較,縱向的進行對比記憶,明確每一朝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構建時空觀念。學生們還可以在相互評價總結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學生在運用圖表進行總結時,教師要深入到課堂當中,及時的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引導學生深刻認知,形成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及時的評價有助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學生生成對歷史學科的情感。
3利用網絡資源,培養(yǎng)自主學習
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調是新課改的側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主動學習的意識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側重點。教會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篩選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網絡資源遠比教材內容豐富,學生學會篩選、利用,除對提升學生收集史料、整合史料的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外,還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高中歷史《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一課教學時,教師就放手將課堂交給了學生。教師在上課之初先讓學生根據(jù)課前提示,借助網絡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搜集,分組完成課件的制作。教師在完成課堂導入后,組織各組同學進行匯報。大部分的小組都以時間為順序,以歷史事件為線索,對所選的課本內容進行了介紹,并能利用搜集到的史料圖片對事件的過程、結果進行佐證。能力較強的小組,還能設置問題與同學之間完成互動,實現(xiàn)學生團體之間的自我教育。學生通過對本課內容的搜集與準備,可以進一步的體會到日本人的兇狠與殘暴,認識到抗日戰(zhàn)爭過程中民族英雄的偉大犧牲和共產黨的領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斗志,讓學生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樹立正確的家國情懷。網絡信息豐富多彩但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進行史料的篩選與提煉。如果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的觀點,要及時進行糾正。
4結語
總之,網絡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達是我們的時代特點,將其合理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有著吸引學生注意力,實現(xiàn)高效課堂,擴展學生的知識量等諸多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將先進的資源整合到課堂之中助推課堂教學,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極高的現(xiàn)代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胡小明.關于網絡環(huán)境下中學歷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2011.
[2]周建定.網絡環(huán)境下歷史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踐與反思[J].中學歷史教學,2009.
[3]李怡.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歷史“樂學、善思、運用”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4(5).
作者:黃猛 單位:江蘇省清浦中學
- 上一篇: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有效途徑
- 下一篇:信息技術高中歷史課堂新樣態(tà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