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教學理念引進歷史課堂方法

時間:2022-06-26 11:27:47

導語:表現教學理念引進歷史課堂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表現教學理念引進歷史課堂方法

筆者發現在外教的課堂上,學生“忘乎所以”的表現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或許這正是中國式教學課堂所缺少的。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之中也不乏類似外教重視學生實踐的課堂實例,但是還沒有真正把學生表現欲激發出來。因為畢竟絕大部分教師還沒有“表現課堂”的理念,他們還不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人是需要表現的,尤其是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個性張揚”的年代更需要敢于打破常規想法和做法、沖破思維定式的束縛、富于創新精神的人才。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成長為未來的“千里馬”。課堂之上表現機會人人均等,教師的任務就是時時刻刻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在一種和諧、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積極的求知和表現心態,為其成長為未來棟梁之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在課堂中教師應如何去創設這樣的表現環境,怎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表現,都愿參與進來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去探討。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對表現課堂理念的幾點認識。

1創造有利于學生積極表現的大環境

1.1鼓勵學生積極求知。這里所說的大環境,筆者認為應是一種氛圍。自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筆者始終把學生作為自己的“戰略學習伙伴”。正是基于這種人本主義的學生觀,才使課堂處于一種自由、民主、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忘乎所以地學習討論,甚至有時他們會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影響了原有的教學設計,致使教學任務完不成。雖然自己有時很不適應,但課下仔細想一想,這或許就是學生發自內心的一種求知表現,這應該是學生高智商的一種表現。如此,創造有利于學生表現的大氛圍對學生的表現非常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大部分取決于教師的行為表現、思想理念。如果教師只一味的強調教師尊嚴,把課堂作為自己的專場表演,不注重學生的感觸,忽視學生的互動參與,無形中壓抑了學生的表現與自我展示,這樣的課堂是“活”不起來的。沒有自由、民主、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又如何能在課堂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呢?這種利于學生表現與展示自我、利于學生積極發展的學習氛圍對于課堂來說太重要了,不容忽視。

1.2教師需要改變角色。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筆者曾經歷了“注重教師一言堂而過分強調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表現”的年代。那時教師精心設計板書,精心設計教案,每個教學環節都盡自己最大努力設計得天衣無縫。教師像變魔術似的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盡渾身解術把學生的注意力控制在課堂上。這樣上完一堂課老師很累,學生更加疲乏,可有的教師課后還為自己的精彩表演而興奮不已。殊不知,學生或許正在下一堂課上睡大覺。長此下去,這種被動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不僅教師疲乏,學生也會困倦而課堂效率極差。如果教師變換一下角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現,加以疏導,絕對會出現另外一番景象。

2創設利于學生表現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很需要有技巧性,但目的應明確,那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讓問題情境更加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表現的機會。比如,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閱讀一些資料,由學生提出自己有獨特創新性的問題,彼此交流回答,然后教師尋找學生中的重要問題展示給全班,再做交流探討。這樣,學生會非常興奮,一種成功感、表現欲促使他們積極踴躍地提出問題,并做出合理、準確的回答。這種課堂表現機制抓住了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使歷史課堂有了真正的生機和活力。學生們需要展示,需要表現,需要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只有此時,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種獨有的學習快樂。正是這樣的學習情境,才讓他們有了在課堂上積極踴躍而“忘乎所以”的表現。

3營造“關懷生命”的表現課堂

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導致現在課堂教育教學很是急功近利。教師們摘不掉應試教育的緊箍咒。如此,學生就更是苦不堪言。學生呼喚快樂充實的課堂,而教師更加呼喚輕松快樂、關懷生命的人本課堂。在這種課堂中每一個人才真正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一個活生生的學習者的正常心理。當代課堂呼喚人文情懷的生命交流,我們太需要這種民族化、本土化、時代化、人性化的課堂了,畢竟千古優秀文明的傳播與發揚不能忽視課堂。否則,在應試教育誤導下的課堂教學會給發揚中華文明造成一種人為的斷層和障礙。目前的“德育危機”就是一個很令人值得思考回味的教訓。

4表現課堂的“文武”之道

文有文道,武有武道,各有各的門道,各有各的禮儀,表現課堂也要有自己的“文武”之道。讓學生積極表現是首要的,教學生如何表現是重要的,而教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表現更是重中之重。和諧寬松、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表現的問題情境,教師適時、適地、適人、帶有表揚鼓勵性的賞識等等,這一切都會使學生表現得積極起來。然而表現并不是沒有分寸的,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插話結舌、影響課堂品位的低級表現。課堂需要的是解決難題、大膽嘗試、勇于實踐創新的“勇士”表現,為使大家都有收獲而敢為天下先的表現,為共同學習更多知識而真誠、主動的表現,是真實而無形的潛意識合作的表現。教師應讓學生知曉什么才是積極正確而有意義的表現,這是很重要的。當別人在表現時,讓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觀察別人的做法,學會辯證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在別人的思路之中思考和解決自己的問題,提高自身素養。這種禮儀應是一種約定,比如要積極的表現自我、不能嘲笑別人的失誤、為別人優秀的表現而鼓掌、自我表現不應影響他人的合理表現、要學會靜心觀賞別人的表現等。用這種師生間約定的法則,合理、科學地去調控表現課堂的溫熱程度,從而使表現課堂朝著預想課堂的方向而延續發展。如此,教會學生表現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的表現。

5表現課堂需要師生間真誠理解與合作

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平臺,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方式(如、發表、扮演、描述、宣傳、介紹、爭論等)與其他人直接或間接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對于學生的表現教師應給予最大限度的理解與支持,即使學生出現失誤和錯誤,教師也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因為畢竟一個人太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可了,這會給予一個自卑的人最大限度的動力,重新找回自信。而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為了使大家都有所收獲,讓學生學會尊重任何人,使表現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讓學生學會用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掌聲去鼓舞別人,在這種寬容與理解之中,讓每個人得到最好的感受與體驗。如此,才能使課堂真正充滿活力,真正成為生命交流的場所,使“學習者”真正的回歸自然,回歸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