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課教學質量提升

時間:2022-07-16 04:19:55

導語:歷史教學課教學質量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課教學質量提升

歷史課堂的改革,是提高歷史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我們探究課改的今天,第一步的工作應該把立足點踩在實處,把心理學理論提上日程,然后結合歷史教學的具體實踐,結合現行歷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尋找出我們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效果.

1備課要扎實

一要備教材,二要備學生.備好課是教好課的關鍵,只有備得扎實,才能教得好.在備課中,必須先按照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授課計劃,深入地鉆研教材.在先熟悉大綱的基礎上,然后鉆研教材,就更有目的性.鉆研教材時,要廣泛涉獵,要盡量使自己懂得一些多方面、多學科的知識,要成為一個雜家.因為歷史課本身的知識范圍就相當廣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若知識面窄,就難以教好課,所以,備課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勞動過程,它不是照抄照搬,也不是機械地運用,是要經過自己的消化、整理.自己不能被書本所束縛,也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束縛學生.這就需要自己精心設計,寫出切合實際的教案,這是把歷史課教好教扎實的基礎.教師備課,必須要了解教學的主體—學生.所謂了解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思維活動能力等,了解了學生,教學也就能有的放矢,否則教案寫得再好,也只是紙上的東西,而難以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2方法要妥當

教師必須要用靈活多樣的符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去面對活生生而千差萬別的個體.具體的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不可能有固定不變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規范.所以說,教師的勞動具有很強的研究性和創造性.而教學方法又要受教育思想、教學目的及內容的制約,還要因材施教.總之,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自己的駕馭能力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來定.教無定法,有經驗的歷史教師,其教學方法是講究在課堂教學上實用,而不是生搬硬套.事實上,一堂歷史課也難用一種方法進行到底,往往要使用多種方法,只不過有主次、先后之分.

3利用直接興趣,引起學生注意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孔子在教學中不僅提倡“啟其蒙”,而且十分強調“引其趣”,在歷史課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到教與學這一雙邊活動的成敗.正確地運用直接教學,就能撥動學生情緒之弦,在他們的腦海中激起一股樂于探究的內聚力.如講到有關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知識時,必須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揭露和批判.為了激發學生注意并幫助其理解,教師在講述中可恰當地引用傅立葉的一段論述: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醫生希望病人盡量多;律師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師夢想發大火,燒去城市四分之一……”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到新奇,又能將這種是非顛倒、惟利是圖、損人利己的社會本質揭露得淋漓盡致,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充分重視歷史教材的興趣性,語言的生動性,思維的形象性,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教師在講“禁煙運動”一節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意對林則徐的少年時代略加介紹:林則徐四歲入學,七歲習詩.少年時,他教書的父親帶他的學生去游鼓山,登山見景,詩興大發,要學生以“山、海”為字頭作詩,很多學生還在苦思冥想,林則徐已脫口而出,“海到天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同學們都叫好,他父親也十分驚喜.苦學勤思的林則徐十三歲中秀才,二十歲一試中舉,二十六歲中進士,從小就立下了救時濟世的遠大志向.1839年在廣州禁煙時,他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提出要對書院的學生進行考試,考試時,大門緊閉,考生等待發卷,考卷發下后,學生們一下楞了,原來在考卷里面都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此次考試,可以不答試題,但必須把自己知道的煙販姓名、住址和活動情況寫出來,對官兵受賄走私的內幕寫明白,不得隱瞞.他通過各種方法,查清了走私情況,嚴懲了違法官吏和煙販子.通過講述林則徐少年苦學成才和成志救時濟世的志向,即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使學生對民族英雄倍增敬慕之情.總之,興趣是注意的源泉,教師運用直接興趣教學,正是為了喚起注意,以提高歷史知識信息的獲取率.當然在注意興趣性的同時,還應注意運用教學方法上的邏輯性.如果教師講課時條理不清,前后因果關系不明,這樣是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

4有意設疑,引起學生對信息的反饋

教學告訴我們,在歷史課堂上,也常常會出現一些注意力“松弛”的現象.如講授“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節時,就其教材本身內容來說,并沒有多少形象化、情節化的描述,內容枯燥,理論性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按部就班的敘述,就會使學生厭煩,造成注意力分散,也就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心理學上有意后注意的原理,認真仔細研究教材,對于這一復雜的歷史過程進行高度概括,上課時,適當提出反問并加以誘導,同時注意觀察學生的理解情況,對信息的反饋情況.

有經驗的教師,都十分重視和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增強應變能力,總結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是教好歷史課的又一個重要方面,了解學生反饋信息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如在課堂上,要經過觀察,課堂提問,檢查作業,察看筆記,課堂小測驗等方法直接獲得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映,在課外,個別談話,征求意見或對已布置的作業進行檢查,考試后對試卷進行分析等.這些方法都可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通過它來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作相應的變動,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節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