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方法解析

時間:2022-07-15 02:48:03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方法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方法解析

摘要: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歷史不但增長學生的見識,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個人素質,升華個人修養(yǎng)。一個忘記民族歷史的國家是悲哀的,因為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在發(fā)展過程中吸取經驗,少走彎路。以史為鑒,讓歷史的大智慧指導學生的發(fā)展,可以促進學生腳踏實地的向未來邁進。所以說在初中階段加強歷史學科教學,使學生掌握豐厚的歷史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加聰明睿智。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方法

歷史資料的作用是可以讓人們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獲知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所經歷過的最豐富的活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僅憑自己的接觸范圍去認識世界,那獲得的認知畢竟是有限的,會使人變得孤陋寡聞。而歷史資料是增加人們見識、提升人的智慧的良好材料。歷史是過去了的事情,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人們必須對歷史資料進行甄別、評判、思考,這就說明學習歷史可以提升人們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但在初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由于歷史學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是很高,許多教師都不太重視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歷史教學往往是教師對歷史事件的羅列,是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機械記憶,教師的教學淡化了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評判,導致學生的歷史學習缺乏學習的主觀努力,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效果。新課程下的初中歷史學習要改變過去那種以記憶歷史知識要點來應對中考的學習方法。要實現讓學生在主觀意識中對歷史知識探究的欲望,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學習歷史提升個人素質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育輔助設備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這為改變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了便利。如何實現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教師要做好幾下幾方面的教學工作。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提升課堂導入效果

在初中歷史的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的效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學生往往對歷史事件缺乏探究的欲望,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靜態(tài)的教學輔助設施不能充分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往往使初中歷史的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歷史素材以動態(tài)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關注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保持密切關注,才可以使教學按著預案進行下去,才可以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例如在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相結合,去收集有關青銅器的相關知識,并將網絡中各式各樣的青銅制品下載下來,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逐一展現出來。讓一個個造型優(yōu)美的青銅器制品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驚訝我國祖先的聰明才智之余,產生迫切學習相關知識的愿望。教師在學生這種求知欲特別殷切的情況下,將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去,學生必定會認真的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效果也必定會令人滿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會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將多媒體設備和網絡技術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

歷史知識淵源流長,歷史事件不勝枚舉,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我們從課堂教學引領學生學習歷史事件,并不只是單獨的要求學生記憶歷史事件,而是要通過歷史事件去發(fā)現某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要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發(fā)生的背景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而只有這樣,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評判才會公平公正,才會從中找到經驗教訓。歷史才能起到警示、啟示、教育的意義,但初中歷史教材中不可能對相關的知識都給我們羅列出來,這就造成了如果僅以歷史教材作為學生的學習藍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歷史事件的孤立性,缺乏一定的說服力。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將多媒體設備和網絡技術相結合,利用龐大的網絡知識資源,為學生的歷史知識的學習提供知識的補充,豐富學生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電視劇《三國》中的片段,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進入歷史知識的學習,這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對相關的歷史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促進了學生正確思維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中有著龐大的學習資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相關知識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彌補教材中歷史知識相對不足這一課堂教學的短板,使歷史事件更具有說服力。但教師在進行知識引入時要把握好量和度,要避免沖擊到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思考。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歷史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往往是采取提綱寫挈領的方式進行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活動,這種方式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不利于激活學生的歷史思維。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和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教師通過班級群為學生提供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在群內各抒己見。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沒有了面對老師的拘謹,參與的熱情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在網絡中學生可以用語音、也可以用文字來表述自己的見地,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指導。例如在學習甲午戰(zhàn)爭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落敗的原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在網絡中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互相討論,最后通過網絡交流,形成共同的觀點:即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落敗是必然的,這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造成的這一結論。利用網絡開展有關歷史問題的討論,學生參與熱情十分高漲,有利于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開展初中歷史學習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渠道,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四、結束語

歷史是歷史學家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對事物的認知有選擇地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的記載,他們在進行歷史記錄時是無法預見以后會發(fā)生的事情的,所以說歷史只是人們對過去一些事情的簡單記錄。今天我們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的經歷,還要通過歷史使中學生受到教育,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的效果。在信息化大環(huán)境下,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可以使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擴充學習內容,促進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月芳.淺談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吉林教育,2014.

[2]蔡瑞仙.淺析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J].考試周刊,2018.

[3]韋蘭.淺析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8.

作者:譚運瓊 單位: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賓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