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觀念下歷史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31 10:44:41
導語:核心素養觀念下歷史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史作為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科目,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課程之一,這樣一來,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勢必有更高的要求。隨著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核心素養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怎樣改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或方法,從而在新時代培養出歷史核心素養優秀的學生成為了當前教學研究的關鍵。本文對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歷史;策略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核心素養貫穿于歷史教學中,既是適應新時代新教育理念的發展要求,也是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的主動變化。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將核心素養與歷史教學相聯系,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質量進行進一步地提升。這些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教師應調整策略,從提升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入手,從而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包含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對于學生歷史素質的培養來說是科學的總結和教學方向。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教師不能再像以往的教學活動那樣簡單地認為歷史教學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歷史事件,掌握歷史習題解題方法,達到想要的考試成績就可以了。在核心素養指導下,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念,對歷史事件形成科學的認識,不斷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擁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核心素養對歷史教學的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
傳統應試教育思想注重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是一種功利性教學理念。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從接受教學指導開始,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教學活動是為了實現學生成績的提升,是為了更好的升學率,而不是真正地幫助學生獲得歷史綜合素質。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認識出現偏差,對歷史學習也會出現枯燥乏味的現象。將核心素養觀念運用到教學當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觀念的正確引導,可以讓學生以正確的學習觀開展學習活動,找到對于歷史知識的那份學習初心。
(二)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歷史思維
歷史課程開設的初衷,不光是為了讓學生牢記歷史,對學生的知識素質進行考察。歷史教學過程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歷史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活當中以科學的歷史思維看待生活當中的事件,更好地認識世界。歷史核心素養觀念下,教學活動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歷史思維能力為線索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這就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歷史綜合素質。
(三)有助于家國情懷的落地
中國歷史浩蕩寬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流傳了許多動人的歷史故事,蘊含了濃厚的家國情懷文化。無論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還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其中都包含了中國人、中華民族濃重的家國情懷。學習這些歷史事件,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地評價和討論,可以讓我們從歷史脈絡中找到中華文化延續傳承的精神食糧。歷史核心素養培育觀念下,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意識的培養,這就可以讓學生感恩在歷史長河中做出貢獻的革命先輩,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學習。
三、核心素養觀念下的歷史教學策略
(一)抓好教學設計
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是實現認知與實踐、情感與價值觀的相統一的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首先要強調高中歷史的人文性,摒棄高中歷史教學的功利性。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非常深邃豐富,包括歷史觀,家國情懷等多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從教學設計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注意創新教學方法,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目的和學生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歷史事件,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客觀認知世界的方法論。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們對于近現代歷史的開端有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想從歷史的角度準確把握理解歷史人物的感情,從而對人物作出客觀的評價。遵循核心素養理念,教師應首先準確理解把握這一時期有關歷史人物的相關資料,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事跡和其所做的貢獻,教育學生辯證看待歷史人物和他所處的歷史周期,從而引導學生既學到了準確的歷史知識,也培養出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從而根本上提升思想的認知深度和廣度。
(二)運用分層教學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要注意為學生提供難易程度差異化的教學活動,高中歷史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分層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些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的歷史基礎學習階段效果不夠扎實,歷史成績受到影響。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水平層次有準確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對學生的水平層次進行了解和把握的情況下,開展分層教學才能實現想要的教學效果。要準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需要教師主動進行開展一些活動,從不同方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對學生水平層次形成合理的認識,評估學生學習能力,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區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型,第一個類型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積累,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在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后,學生自己學習就可以提高學習成績;第二個類型的學生學習動力不強,自信心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多注意幫助這一部分學生找到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引導學生高效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區分層次的方法,對學生水平層次進行評估,準確掌握學生的能力狀況,科學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
(三)培養學生濃厚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主動學習和老師強制灌輸教育的效果是相差甚遠的。學生主動學習提升的不僅是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老師更可以因此減少教學時間,從而將更多時間用于研究怎樣提高教學深度和教學質量上。教師需要多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思考怎么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設置教學環境和資源,多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這些措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將提高學生學習自我驅動動力作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的根本方法。例如,很多歷史事件發生在幾百甚至上千年前,許多內容現在早已不復存在,這就增加了學習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情景、參觀見學等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從而更好地感悟歷史事件和人物,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歷史知識有時比較碎片化,學生平時死記硬背較多,屬于暫時性記憶,時間一旦長了,很容易忘記。這時可以通過舉辦一場知識競賽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再記憶,在比賽中回答知識要比自己死記硬背的記憶要深刻多了。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建立完整的體系,形成樹狀知識結構,對歷史事件的關系進行正確把握,從而在學習當中從容應對。
(四)結合時代,助力家國情懷落地
理論來源于實踐,歷史知識是從歷史事件中總結出來的,歷史的作用就是要以史為鑒,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認知。歷史簡單地說就是要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客觀地評價,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更好地指導自己進行正確地實踐。這就要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不是偶然的,需要人們結合時展趨勢,從而對時展規律有更科學的認識。家國情懷是歷史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國情懷可以讓學生在今后面對社會和歷史事件時憑借自己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對事件進行科學的認知,以自己的愛國熱情付諸實踐。在歷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形成對國情和社情的正確認識,從而指導實踐,助力學生家國情懷落地,為國家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抗日戰爭中我黨我軍所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和事跡,都展現了我國人民英勇不屈,抵抗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都是因為英雄人物擁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基于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內涵的討論或進行紅色參觀,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四、結束語
歷史核心素養包含的內容豐富多樣,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不能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目的是對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的培養,教師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其本質,充分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讓學生汲取到對自身有益的知識和方法,認識到歷史的科學內涵,激發自身的學習動力,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獲得知識的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德輝,張玉梅.基于實踐的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思路[J].時代教育,2017(20):116.
[2]孫斌,謝芳潔.試論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核心素養的落實[J].中學課程資源,2018(9):49-50.
[3]郭井生.關注學業評價,細化學業質量水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中學歷史教學初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9):72-75.
作者:孫鑫 鄭艷濤 單位:安徽省利辛高級中學
- 上一篇:公共管理糾紛化解思路
- 下一篇:公共管理下公車管理改革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