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改造的必要性
時間:2022-05-03 11:28:52
導語: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改造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背景
1、社會背景
中國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沉淀下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并以各類藝術品、園林、建筑、空間形態等形式烙印在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在社會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地富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名鎮(村),其中一部分被保存傳承至今。他們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面貌迥異,有的依舊光彩奪目,有的已漸趨沒落。如今我國城市化程度不斷加強,導致地市、城鎮由于人才缺失、缺少重視等原因而發展緩慢滯后。而有一些亟需我們保護的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存在于各地市和鄉鎮當中,處于被遺忘的角落,長期缺少關懷和保護,從而導致這部分傳統文化的逐漸流逝。
2、歷史背景
位于河南開封的朱仙鎮始建于戰國初期。唐宋以來,她便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因賈魯河開通,使其成為開封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進入鼎盛時期,與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并稱中國四大名鎮。清中葉以后,黃河頻泛,多次奪運糧河之水而下,朱仙鎮屢遭侵襲。至民國初年,鎮中經濟蕭條,商業銳減,人口不及萬人,門神作坊僅剩四十余家。歷史古鎮隨著社會變革,出現了瀕危局面,傳統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畫被機器膠印所取代,民居的建筑格局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傳統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如今已是黯然失色。
二、朱仙鎮的現狀及未來
1、現狀
現在的朱仙鎮看上去和多數平原地區的鄉鎮并無二致:缺乏鮮明風格的建筑,多處破損的路面,鎮中心區擁堵的攤販,使人很難和“朱仙鎮”這個美妙的名稱聯系起來,殊不知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小鎮卻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文化。她是豫劇祥符調、新春對聯的發祥地,岳飛大戰金兵的英雄文化、伊斯蘭文化、航運文化、民俗文化等在此交匯。如今提起朱仙鎮,世人關注的首先是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木版年畫,具有構圖飽滿、線條粗獷、形象夸張、色彩艷麗、久不褪色的特點,使人們不禁沉浸在豐厚、祥和的文化底蘊中。而如今朱仙鎮也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轉型:由當初的運輸商業重鎮成為相對閉塞落后的農業小鎮。曾經盛極一時的木版年畫也只在小范圍的人群中艱難地前行,缺乏指引其發展的文化主導力量和經濟因素,從而使這個曾號稱“四大名鎮”之首的朱仙鎮逐漸趨于平庸。縱觀國內的歷史古鎮及古村落,他們的發展狀況也各不相同:有些古鎮堅持自然本色,秉承傳統;有些則抓住商機,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發展了經濟;還有些雖有“歷史文化名鎮”之名,卻無實質內涵,走上一條并不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開封朱仙鎮即屬于這第三類。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朱仙鎮沒有風格鮮明的古建筑,沒有繁華的特色街市,更沒有想象中木版年畫藝人忙碌的身影。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家店鋪,掛著傳統木版年畫的招牌,擺放著一些落滿灰塵的套版和已制成的木版年畫。據數據統計,朱仙鎮的農業、工業年總產值并不算低,但文化方面嚴重缺失,讓這個曾經舟楫縱橫、商貿繁榮、文化底蘊豐厚的歷史重鎮逐漸淪為以農業為主的普通小鎮。
2、朱仙鎮未來的發展趨勢
看到朱仙鎮目前的現狀,我們不難聯想到其未來發展的模樣。當年與之齊名的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早就升格為市縣,而唯有朱仙鎮沒能繼承當初的輝煌,成為中原腹地一個普通的小鎮。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當年繁盛的航運已成為過去時;曾經令其引以為傲的木板年畫也已不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的存在已泛不起往日的光輝。在當地政府和當地百姓眼中,這個小鎮的輝煌已經遠去,如今只能靠大力發展農業、養殖業和工業來增加經濟產值。朱仙鎮也只能按照統一的模式發展下去。這樣以來,她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和祖先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逐漸被人遺忘,曾經的那份榮耀也只能成為歷史。
1、歷史文化優勢
朱仙鎮有著價值很高的歷史文化資源。當年鎮內街道縱橫、百貨云集、南來北往、舟楫交錯。仍保存有明代結構的關帝廟、岳飛廟。始建于北宋年間的清真寺是河南省現存規模較大、較完整的伊斯蘭教古建筑群之一,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尤其是祖先留下的非文化遺產——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堪稱中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明、清時期,朱仙鎮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畫作坊,其作品暢銷各地,至今仍有人慕名而來。2002年10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朱仙鎮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朱仙鎮木版年畫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優勢是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我們應該加以保護并合理地利用,更重要的是付出努力去繼承和發展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
2、經濟建設
2008年,朱仙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8億元,工業總產值2.526億元,經濟發展實力綜合排序位居開封市第10位。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今天的朱仙鎮是一個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的鄉鎮,并且成績不算太好。無論是當初的漢口、佛山、景德鎮相比,還是與其有著類似經歷的天津楊柳青鎮相比,朱仙鎮的經濟發展是相對落后的。內因主要是交通優勢的喪失和缺少產業及文化的延續,而外因則是缺少政府支持和投資。一個忽略了自身優勢,而發展其并不擅長的農業、工業的鄉鎮是不會有大的突破的。
3、整體素質
在當今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朱仙鎮所處的地理區位、社會環境、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基礎,已不能與現在的漢口、佛山、景德鎮同日而語。后三鎮的繁榮得以延續,主要原因是區域戰略地位的鞏固和提升,以及強大的產業支撐。而朱仙鎮的衰落并不是偶然的,航運交通的失勢,傳統文化的衰落,產業定位的偏差,導致了她逐漸走向平庸。但這也注定了朱仙鎮再現歷史名鎮風采,不是簡單地進行歷史回歸,而是適應新時代、新環境的文化創新。未來的朱仙鎮既不是宋文化的延續重建,也不是江南明清文化的翻版,而且立足于開封市民文化,重新規劃運籌,引進先進的可參與的文化旅游項目來激活朱仙鎮這個千年古鎮。
四、對歷史文化名鎮規劃和改造的意義
歷史文化名鎮本身即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是城市風貌的重要體現,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對她的規劃與改造對于提高古鎮的街區空間環境質量和外在形象起著重要作用,是保護和展示古鎮歷史風貌、延續地域文脈的需要,也是塑造古鎮和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手段。從歷史文化保護和展示、街區文脈延續和時代性、人文歷史價值和經濟效益共榮共生、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的角度對古鎮的環境景觀規劃和改造具有重要意義,且有利于充分展示城市歷史風貌和地域文化,達到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的目的。五、結語基于以上分析,對歷史文化古鎮——朱仙鎮的規劃改造是十分必要的,既能保護古鎮風貌,改善古鎮整體環境,拯救和傳承瀕危的傳統文化,又能提高鎮區的整體發展水平,達到了保護與發展兼顧,傳統與現代融合,歷史名鎮復興的目標。基于她既有的優勢資源,可以通過整體規劃改造的手段大力宣揚發展本地獨有的傳統文化——木版年畫藝術、英雄文化、商賈文化、漕運文化、民俗文化等;可以適度發展旅游觀光,通過藝術手段再現當年繁盛的小鎮,再現舟楫縱橫、百貨云集、版畫制作的繁榮景象,向世界開放懷抱;也可以寓教于樂,讓這里變為河南孩子們的實踐教育基地,更有助于學習和感受這里的歷史文化。朱仙鎮的未來和前景是光明的、誘人的。這是朱仙鎮的希望所在,這是朱仙鎮歷史文化復興的重要命題。
作者:楊娟 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育與專業數學課程設計論文
- 下一篇: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