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服務業企業投資演變理論論文
時間:2022-01-01 02:57:00
導語:淺談服務業企業投資演變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金融、物流、零售等服務業在跨國經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跨國公司海外投資開始愈加重視服務業投資活動,跨國投資結構也由單一的制造業投資向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綜合投資轉移。20世紀70年代初,服務業跨國投資占世界FDI總流人存量的25%,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達40%;近20年來更是迅猛發展,世界服務業FDI流量已由1990年的1180億美元,增至2009年的8000多億美元。服務業跨國投資趨勢已日益明顯,且不儀局限于金融、保險等與服務貿易密切相關的行業,更向物流、通信、咨詢等商務服務及公共服務業轉移。這一投資新趨勢不僅吸引了更多的跨國公司實踐者,同時也提高了學界的研究興趣。本文將對近年來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著重分析服務業跨國投資動因理論的發展趨勢,同時探尋國別、行業差異等新興因素的影響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展望未來研究方向。
一、服務業跨國公司投資動因新發展
張誠認為,服務的無形性、不可分割性、不易儲藏性和異質性,將導致其很難標準化和規模化許多學者也始終質疑服務業國際化的可能性。然而,服務業跨國投資化畢竟已成為全球新趨勢,也逐漸表現出不同于制造業的國際化特征。近年來逐漸豐富的服務業投資研究中,以下幾類投資動兇最受學界的關注和認同。
(一)基于市場尋求的投資動因
服務業國際擴張的初始階段,服務貿易國際化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類跨國投資大都集中于金融、保險、零售等與市場貿易直接相關的行業,其國際經營與市場需求量密切聯系,因此最初服務業投資以市場尋求為主要動因。李和莫西仁(LiandMoshirian)對美國保險業吸收外資活動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從東道國視角分析跨國投資動因。保險業跨國公司通過FDI來規避由國際交易市場不確定性引起的投資風險,同時提高海外投資者意向。李和莫西仁構建了保險業吸引外資的東道國因素體系,包括國民收入、相對資產成本、相對工資率、保險服務總貿易額、匯率變動、銀行業FDI、保險業市場規模和美國金融市場發展,證實與保險市場直接相關的國民收入、總貿易額和市場規模對FDI有顯著正影響,而起輔助支持作用的銀行業FDI和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對FDI也有影響。而欽科陶等人(Czinkota,etal)則通過美國高校MBA項目的國際合作來研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海外投資,認為影響因素包括商學院規模、跨國經營經驗、產品差異化、潛在市場、合同風險等。
近年來,市場動因理論雖然受到了學界的肯定,但因服務業投資已不僅僅集中于傳統貿易服務業,與制造業相關聯的服務業越來越成為跨國經營主體。許多跨國公司傾向于將其非核心環節如人力資源、物流管理與市場咨詢等外包給專業服務公司運營,因此作為服務于制造業的專業公司,隨著制造業跨國經營也逐漸納入國際化軌道,原本的市場導向型FDI也開始向其他動因轉移。
(二)基于競爭優勢的投資動因
服務業跨國公司逐漸表現出其特有的競爭優勢。鄭琴琴認為,這來源于:(1)對特殊專用技術以及跳躍性知識的關注;(2)競爭重心由關注產品向關注服務過程轉移,以服務過程和質量決定競爭優勢;(3)關注經驗積累的關鍵作用。跨國公司為發揮和轉移其競爭優勢,常常會選擇高控制進入的投資模式。近年來基于競爭優勢的服務業投資動因研究已逐漸增多,其視角主要集中在資產專用性、資產組合模式、東道國區位優勢等方面。當然這類投資動因往往集中于企業資源特色較為明顯的服務業,如對專有資源和資產組合有較高要求的知識密集型與生產性服務業等。
1.資產專用性視角。此類研究主要源于TCA理論,加蒂尼翁和安德森(GatignonandAnder-son)認為,低資產專用性的企業傾向于以合資模式進入國外市場,而高資產專用性企業則傾向于全資模式。厄拉米里和饒(ErramilliandRao)運用logistic回歸對TCA模型在服務企業的適用性進行了檢驗,認為資產專用性高的服務企業傾向于在國外直接投資,而它又受到資本密集度、服務不可分割性、文化距離、東道國風險和企業規模等兇素的調節作用。
2.不同的資源匹配和資產組合。賽奇和格里菲斯(SeggieandGrifith)肯定了從競爭優勢視角探討服務業國際化理論價值的方法,并發現基于資源匹配的資產組合所帶來的競爭優勢對服務業海外投資具有直接影響。他們認為,服務業在國內市場為滿足特定消費者需求而形成的資產組合將同樣對國際經營有效,即獨特資產組合能構建國際化競爭優勢,其中包括金融資產、有形資產、法律資本、人力資本、關系資本、組織和信息資本組合等。跨國公司將選擇進入那些能將國內市場的資產組合優勢推廣并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國外市場。
3.東道國區位優勢,以政策傾向性的影響更為顯著。程(Cheng)發現,中國臺灣服務業投資動因主要為獲取海外人力資源,同時利用本土政府對海外投資的政策優惠。曼格(Manger)通過研究智利服務業外商投資,不僅肯定了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ATS)對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的積極作用,而且明確了影響投資的區位因素還包括雙邊投資條約、優惠貿易協定、不完全競爭及政策管制力等。
(三)基于效率尋求的投資動因
研究效率尋求動因的學者多從宏觀和微觀兩大視角切入。前者重點探討上游政府和宏觀政策傾向對服務業投資決策的影響。穆勒和拉伍洛克(MuellerandI,ovelock)以中國電信服務業為例主要研究國內政策和國際經濟協議對引進外資的刺激作用。他們運用博弈模型得出以下結論:中國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是出于獲取國外資本和技術的動機,并借此提高國內行業競爭效率。而這類FDI會受到來自國內改革開放和加入WTO的外部壓力兩方面的影響,這正是政府作為中國電信業上游機構而發揮的宏觀影響力。此外,他們還探討了中國政府開放程度不同時(沒有FDI,“N”;有限額開放的FDI,“H”;完全開放的FDI,“Y”),中國電庸信盈利戰略I;增長戰略G)、國內競爭者(退出E;競爭C)和國外投資者(沒有投資X;非股權投資I;股權投資Q)可能的戰略組合。而史密斯(Smith)以公共衛生服務業為例,認為其FDI作為支持本國衛生防疫系統的服務性經營活動,不僅受到下游機構即國民醫療體系運作和商業化程度的直接影響,同時,上游政府的行政管理力度也將產生重要作用。
其他學者則積極關注微觀管理運營效率對服務業投資決策的影響。格鮑爾和弗雷奇(GebauerandFleisch)以制造業服務部門的對外投資為對象,肯定其動因為克服跨國投資的管理風險,并證實管理風險規避和效率提升對服務部門投資的決定性影響,即只要服務部門能更有效地發現和利用戰略機會,合理設置戰略目標,避免過度激進和隨意的管理活動,就必然會選擇對外投資。
上述學者主要探討單個企業對外投資,而近年來投資理論研究開始呈現跨組織邊界的發展趨勢,尤其體現在價值鏈運作視角上。拉格曼和弗比克(RugmanandVerbeke)認為,服務業跨國投資動因來自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與處于價值鏈上下游的企業各自單獨經營的靈活程度,二是從市場需求考慮東道國區位優勢的影響程度。前者從企業特定優勢視角,說明跨國公司與上下游企業的運作效率和靈活性將決定其是否對外投資;后者則從區位優勢角度,說明東道國市場是否具有跨國公司所提供服務的特異需求,這將直接影響其投資決策。拉格曼和弗比克根據這兩個維度將服務業跨國經營戰略分為4種,如圖1所示。
(四)基于距離論的投資動因
馬庫森和馬庫斯(MarkusenandMaskus)發現,FDI應當在發展程度不同的經濟實體(dis-similareconomics)之間發生,但其主要探討勞動力素質差異的影響,即FDI遵循從高勞動技能地區向低勞動技能地區流動的趨勢。直到納伽和查希爾(NachumandZaheer)才直接肯定海外經營由“距離”(distance)所導致的成本差異是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動機,這里的“距離”已被擴展到地理、文化、經濟以及政策等多個維度。
研究中部分學者重點關注“制度距離”的影響作用。塞尤姆(Seyoum)認為,制度差距與外商投資間存在負相關,兩國制度距離越大,其間的直接投資就越小。一般來說,資本會流向制度更完善規范的地區,因為制度可為社會個體的準確定位和行為規范提供穩定支持,而跨國公司會在不完善制度的不確定性面前猶豫不決。此外文化距離也是另一重要因素。不少學者認為,跨國公司會最先投資在文化相似或心理距離較近的國家,再逐漸向心理距離較遠的地區轉移。而企業生命階段對跨國公司文化敏感度亦有影響,處于起步期的跨國公司會對文化接近的國家有明顯偏好,進入成熟期后則對文化或心理距離的敏感度逐漸降低。
近年來距離動因研究開始嘗試從整體環境視角構建理論框架。桑切斯和巴伯(SanchezandBar-ber)對西班牙660家服務業跨國公司2002年的國際化活動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東道國與母國的環境差距是影響其海外投資的主要因素,包括東道國宏觀環境、市場需求和企業行為三方(其具體變量如圖2所示),它們在不確定性下的變動情況共同構成了影響服務業投資動因的環境距離模型。
二、發展中國家服務業投資動因研究
隨著服務業跨國投資的日益深入,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將逐漸從投資客體向投資主體轉移,相關研究也開始備受關注,它與傳統制造業投資有聯系也有差異。“動態比較優勢投資理論”從競爭優勢角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投資問題,新興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以其不同于發達國家的經濟軌跡和市場運作環境決定了其投資活動的特異性。部分學者認為,流向發達國家的投資大都為克服非關稅壁壘,流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大都為獲取廉價勞動力及其他比較成本利益。牧野等人(Makino,etal)構建了解釋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經濟單元的投資決策模型,它通過3個維度衡量影響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即東道國經濟發展程度、市場規模及投資主體戰略導向。若新興工業單元以獲取戰略性資產為目標,它會選擇投資到經濟水平高、市場潛力大的發達國家,該決策也須以自身具備學習經驗和技術資產為支持。若其致力于獲取勞動力或市場資源,則它會選擇投資于市場規模較大的大型發展中國家,并以自身具備充足生產能力為前提。
這類關于發展中國家投資動因的研究,一方面肯定了國家制度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發掘企業戰略取向的微觀作用,但多以制造業為例進行研究,對服務業投資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這與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實踐經驗相對較少密切相關。
三、服務業投資動因的行業差異研究
除國別差異外,不同類型服務業在投資決策方面亦存在明顯差異,因此針對整體服務業的投資動因研究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許多學者開始關注行業差異對投資動因的影響。
對于服務業類型學界存在不同分類方式。桑切斯和巴伯、拉格曼和弗比克認同前人以資本密集與知識密集的分類方式,并認為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往往呈現市場化與規模化特征,以及類似制造業關注市場的運營特色,因此在國際投資時更關注市場和效率尋求動因;而知識密集型往往屬于專業服務業,他們需要專用性資產作為運營基礎,在投資決策時更考慮競爭優勢動因。具體來說,桑切斯和巴伯發現,影響資本密集型的投資因素包括國家風險、文化距離、需求變動和市場營銷;而知識密集型則為國家風險、文化距離、技術訣竅和企業規模等。納伽和查希爾則認為,信息密集型服務業集中于知識和效率尋求,以增加其無形資源價值,許多專業服務業屬于此類;而信息不密集者則更注重市場尋求和對低出口成本的平臺尋求(lowcostexportplatforms),如零售、酒店等與市場密切相關的服務業。
此外,也有許多學者從生產性和消費性視角來劃分服務業,前者指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服務部門,如運輸、通信、金融、資產管理、市場咨詢等,它們作為制造業的上下游環節為制造業提供專業服務,其國際化必然與制造業密切相關,因此,效率尋求和競爭優勢動因將占主導地位。后者指直接向消費市場提供服務的行業,其經營運作與市場規模、需求變動和營銷活動等直接相關,因此更傾向于市場尋求動因。湯姆林(Tomlin)建立了基于不確定性的投資決策模型,探討匯率變動、單位勞動力成本以及沉沒成本對日本服務業向美國投資的影響程度,運用整體服務業數據進行敏感性分析得出:日本服務業FDI分為可貿易型和不可貿易型,上述因素都與其投資成正相關,其中對不可貿易型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更為顯著。而科爾斯塔德和威蘭杰(KolstadandVillanger)對全球57個國家1989-2000年的服務業對外投資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對金融、運輸等服務業而言,一國GDP和相關行業FDI規模是最顯著的影響因素;而對貿易行業來說,GDP和政治風險影響更大,但管理制度質量和民主程度比一般政治風險更具影響力。科爾斯塔德和威蘭杰進一步肯定服務的不可貿易性決定了大部分服務業投資基于市場尋求,而生產性服務業則因與制造業相關聯而呈現效率尋求動因。
四、啟示與展望
服務業跨國公司在全球擴張的趨勢已日益明顯,其對外投資活動也由最初的簡單出口和銷售貿易逐漸向更為復雜的企業擴張轉移,因此服務業國際化研究不能簡單參照制造業模式,也不能進行整體而概括性的研究,而應當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背景服務業的投資模式差異進行研究。如今,許多學者在研究服務業投資動因方面已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仍然存在理論框架不夠系統,研究結論只能針對整體服務業,未能體現服務業行業差異和企業個體差異,未能從微觀戰略層面剖析投資動因等問題。因此,未來研究還存在極大的理論空間,學者們可以從以下方面繼續探索,以期獲得更全面的理論成果:(1)針對環境距離、技術距離等國別差異因素對服務業投資動因的影響進行研究,構建更全面的環境距離指標體系。(2)從微觀層面探尋不同戰略模式或不同生命周期服務業企業的投資動因差異。(3)探尋行業差異、價值鏈運作、跨國聯盟等跨組織因素對投資動因的影響。(4)探尋不同投資動因對服務業投資進入模式、區位和戰略選擇等的影響。(5)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服務業在跨國投資中的獨特角色和動因差異等。服務業投資動因研究不僅要與以往的制造業投資相結合,同時也應把握新時代服務業的專有特色,體現并構建適合于服務業投資活動的理論框架。
參考文獻
[1]張誠.服務業跨國公司與中國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11Donghui,F.Moshirian.InternationalInvestmentinInsuranceServicesintheUS[J].JournalofMulti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2004,(14).
[3]MichaelR.Czinkota,DavidA.Grossman,RajshekharG.Javalgi,NicholasNugent.ForeignMarketEntryModeofServiceFirms:TheCaseofU.S.MBAPrograms[J].JournalofWorldBusiness,2009,44(3)-
[4]鄭琴琴,服務業跨國公司的國際擴張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5]H.Gatignon,E.Anderson.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DegreeofControlovcrForeignSubsidiaries:AnEmpiricalRestofaTransactionCostExplanation[J].JournalofLaw,Economics,andOrganization,1988,(4).
[6]M.K.Erramilli,c.P.Rao.ServiceFirms´InternationalEntry-modeChoice:AModifiedTransaction-costAnalysisApproach[J].TheJournalofMarkcting,1993,57(3)-
[7]StevenH.Scggic,DavidA.Griffith.TheResourceMatchingFoundationsofCompetitiveAdvantage:AnAltcrnativePer.spectiveontheGlobalizationofServiceFirms[J].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2008,25(3)-
[8]Shu-juAdaChcng.RethinkingtheGlobalizationofDomesticScrvices:ForeignDomestics,StateControl,andthePol-iticsofIdentityinTaiwan[J].GenderandSociety,2003,17(2).
[9]MarkManger.InternationalInvestmentAgreementsandServicesMarkcts:LockingInMarketFailure?[J].WorldDevelopment,2008,36(11).
[10]M.Muellcr,P.Lovelock.TheWTOandChina´sBanonForeignInvestmenthlTelecommunicationServiccs:AGame-theoreticAnalysis[J].TclecommunicationsPolicy,2000,(24).
[11]RichardD.Smith.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TradeinHealthServices:AReviewoftheLiteraturc[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4,(59).
[12]HeikoGebauer,ElgarFleisch.AnInvestig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BehavioralProcess,Motivation,Invest-mentsintheServiceBusinessandServiceRevenue[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7,(36).
[13]AlanM.Rugman,A.Verbeke.ANewPerspectiveontheRegionalandGlobalStrategiesofMultinationalServicesFirms[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2008,(48).
[14]J.R.Markusen,K.E.Maskus.DiscrirrunatingamongAlternativeTheoriesof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J].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2,10(4).
[15]LilachNachum,SrilataZaheer.ThePersistenceofDistance?TheImpactofTechnologyonMNEMotivationsforForeignInvest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5,(26).
[16]BelayScyoum.UStradePreferencesandExportPerformanceofDevelopingCountries:EvidencefromtheGeneralizcdsystemofPreferences[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6,15(1).
[17]EstherSanchez-Peinada,JosePla-Barber.AMultidimensionalConceptofUncertaintyandItsInfluenceontheEntryModeChoice:AnEmpiricalAnalysisintheServiceSector[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6,(15).
[18]ShigeMakino,LaoChung-Ming,Rhy-SongYeh.Asset-exploitationversusAsset-seeking:ImplicationsforLocationChoic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fromNewlyIndustrializedEconomie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2,(33).
[19]KasaundraM.Tomlin.JapaneseFDIintoU.S.ServiceIndustries:ExchangeRateChangesandServicesTradability[J].JapanandtheWorldEconomy,2008,(20).
[20]lvarKolstad,EspenVillanger.Determinant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Services[J].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8,24(2).
- 上一篇:探究旅游與當地經濟增長關聯性研究論文
- 下一篇:探究生產服務性的產業集群化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