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思考

時間:2022-09-05 08:57:46

導語: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思考

一、工序和工序分工的含義

工序主要是指生產者對整個施工過程的間斷性劃分,將生產最終產品途徑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的區分和聯結,進而保證產品的開發、設計以及相關的零部件的整合和制造,并將產品進行包裝,同時一些品牌的更新和服務的設計等都能夠有效地進行。而工序分工就是在全球生產性網絡服務的發展過程中,產品的生產過程被分割成多個環節和工序,各個工序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了分離,并且通過這樣的工序貿易來實現對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完美分工。而這種工序的分工主要取決于整個生產流程中所需的工序的數量和區段[1],將每個工序進行模塊化的分解,能夠有效地保證工序分工的細化,有效提高不同模塊之間的工序的質量和水平,進而促進生產性服務貿易的良好發展。

二、工序分工對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重要意義和發展思考

1.能夠有效地拓展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貿易空間范圍。在前幾十年,我國對生產性的服務需求還不是很多,相應的生產性服務的規模也比較少。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人們對于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和擴展,特別是一些保險、咨詢以及金融和審計方面的服務需求在不斷地加快和擴展。因此,我們必須對相關的工序流程給予有效的完善和優化,進而有效推進生產性服務產品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的個性需求特點,在對商品的設計和工序的加工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和拓展。不斷提高我國部門上產業性服務業的競爭水平[2],提高產品的出口質量和水平,有力促進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出口大范圍的拓展。2.有效地提升我國生產性服務的貿易能力和水平。國際的一些傳統的分工理論認為,服務的這種無形化在處理上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貿易是應該得到實現的,而服務是不應該納入到這個貿易體系當中的。而不可納入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國家的利益受到威脅,因為很多政府的服務都是不能夠進行貿易的;其次,行業的特點也對國際的分工理論造成了影響,他們認為中國的對外律師和對內律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受到嚴重的限制;最后,還會受到一些技術性的缺陷,因為生產性服務在進行貿易的過程中,會對一些貿易的安全性以及相關的技術給予一定的嚴格要求,這就會嚴重地限制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然而,通過對工序進行有效的分工,可以不斷豐富生產性服務的表現形式[3]。3.工序分工對于我國生產性服務的貿易競爭格局予以完善。工序分工能夠對我國的國際的產業模式和體系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通過良好地對工序進行分工,能夠有效地突出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的重要性,在這種多環節的監管和競爭下,就會提高中間產品的質量。人們在對中間產品進行產業生產的過程中,就會對降低產品的成本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給予更多的關注,進而逐漸成為一種競爭力[4],不斷為工序分工提供更為有利的分工位置。從某種程度上,它也能夠有效將工序勞動進行深層次的整合,不斷對相關的工序和技術給予有效的升級。4.工序分工能夠促進我國更好地加入全球化經濟貿易當中。在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中,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需要得到不斷的優化和完善,進而能夠有效地融入到全球化的產業發展結構中??鐕钠髽I需要挖掘出產業的價值鏈,為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鏈中的任何環節和工序進行升級,逐漸在較低的成本中實現較高利潤的有效增長。通過有序的分工,能夠不斷地建立完善的產業鏈,這樣能夠不斷地對工序的分工背景進行有效的調節,從而促進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凸顯商業競爭優勢[5],使我國的一些具有絕對優勢的要素能夠有效地嵌入到全球工序的分工環境中,有效地融入到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濟貿易體系中,有效實現國內附加值的有效增長。5.工序分工可能使我國的風險變動很大。工序分工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自由化發展,這在客觀上能夠有效地保證貿易的自由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貿易壁壘的阻礙,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國家通過多種承諾方式來實現對生產性服務業貿易水平的深化,進而會更好地促進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除此以外,很多地區會確立一些歧視性的政策,能夠有效地促進當地的生產性服務貿易的較快和更好發展。而且,市場的準入門檻降低能夠有效地減少各國管制服務貿易的障礙,不斷地完善市場中的各方的利益,從而促使我國經濟在更大的領域中得到可持續發展。在實際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水平的發展還不夠完善,相對國外的生產性服務貿易而言[6],在技術上還存在很大的欠缺,這就導致我國在這種政策的改變上很容易受到激烈的發展進程的影響和排擠,在國際的貿易競爭中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6.工序分工能夠導致我國的價值鏈被鎖定在低端。工序分工能夠突破傳統的生產優勢,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每個國家在對工序進行分工的時候,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流動性以及生產要素的分配進行資源配置和工序的模塊劃分,這樣就會使中國的勞動力在發揮優勢的同時,也減少了對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這可能會嚴重導致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直處于低端的生產性服務加工過程中,進而嚴重阻礙我國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在工序分工視角下,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策略

1.合理地對生產性服務貿易進行選擇式開放。在生產和發展的過程中,各個國家都是為了促進本國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我國在對生產性服務貿易進行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例如我國可以擴大金融和通信方面的服務,在這些方面上進行更好的強化和開放,進而有效吸引國外對本國金融領域和通信領域的關注。在發展的過程中對行業壟斷的現象予以嚴格的控制,創建公平的競爭環境。在我國生產服務領域中,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全方面的發揮,這嚴重影響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勵一些民營和私營企業廣泛地參與到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中來,能夠不斷地與市場競爭的行業優勢進行有效的平衡,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在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貿易中建立完善的互動發展機制。在對生產性服務業進行加工和發展的同時,我們可以對相關的制造業也進行一定程度的西化分工,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聯結,促進二者全面發展。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的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但是由于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不強,就嚴重導致了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能夠邁入中高端[7],從而導致貨物貿易得到不良好的發展。因此,我們在保證貨物貿易得到良好的規模發展的同時,要加大對生產性產業扶持力度,對國有的一些知識密集型的品牌和工序給予有效強化,大力發展與貨物貿易進出口關聯性比較密切的生產性服務,進而提高對外出口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建立良好的協調相關產業的政策,定期對一些生產性服務貿易領域的信息和政策給予有效更新,促進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價值的信息服務有效保持。3.不斷對生產性服務的貿易結構進行有效升級。在實際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發達國家在生產性服務方面給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因此,我國要想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占有穩定的發展地位,就需要對相關的產業結構進行有效的升級。這需要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積極地促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及形成,實現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現代化,是對相關的商業模式進行不斷的探索,進而有效地實現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長久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國家應該對整個工序流程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進而更好地促進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邁進更為高端的水平。

作者:張帆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爽.全球價值鏈下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機理、特征與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16,(10):53-62.

[2]張侃.基于金融發展的中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升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

[3]馬海燕.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4]張凡.航空聯系視角下的中國城市網絡:結構特征與演化規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5]劉欣.模塊化生產網絡下中國制造業升級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

[6]李楊超.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與制造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關系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7]張宏,劉震.國際分工深化提升生產性服務貿易競爭力路徑的實證檢驗[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6,(1):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