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產品的國際貿易考究
時間:2022-01-21 03:02:04
導語:差異化產品的國際貿易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克魯格曼認為貿易來源于規模經濟,這里的規模經濟是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而不是外部的規模經濟。如果規模經濟是外部的,市場將依舊是完全競爭的;如果有內部的規模經濟,市場結構將變成張伯倫壟斷競爭模型。從供給方面講,某一產品的市場中存在多個廠商,每一個廠商生產某一種或幾種相似的產品,這些商品的收益遞增。從消費方面講,消費者有多樣化偏好,這意味著一旦有新的好商品面市,就會有消費者購買它。
第二種思路是蘭開斯特提出來的。他觀察到在總體水平上,人們是需要一種差異化產品的所有品種,而在單個水平上,則無必要存在這樣一種需求。實際上,每個消費者有不同的偏好,因而對產品的不同品種有需求。他的分析始自對霍特林直覺的分析,因而又被稱為新霍特林壟斷競爭分析。蘭開斯特模型假設廠商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市場,可以選擇生產任何品種的商品,所有商品的生產成本都是一樣的。廠商的自由進入和退出、消費者相同密度的偏好、一樣的成本函數保證了在長期均衡中實際生產的產品品種會均勻分布,而且每一個品種的生產數量和銷售價格都相同,每一個廠商獲得正常的利潤,即價格等于平均成本。蘭卡斯特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完全壟斷競爭”。在一個封閉的市場中,不論是生產者的規模還是消費者的多樣化偏好,都由于市場規模太小而受到了限制。埃塞爾指出,雖然制造業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是以產品差異性和規模經濟為基礎的,但是產業內貿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相對要素稟賦。
二、垂直差異化產品的國際貿易模型
垂直差異化產品的國際貿易模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仍然保留完全競爭的假設,在納入產品垂直差異化后,所獲得的結論是,產業內貿易仍符合H‐O定理的傳統命題。還有一類模型以寡頭壟斷市場為假定,在競爭中,有的企業被淘汰,存活下來的企業因而能夠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使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下降,從而消費者受益。費爾威認為,由許多不同的廠家生產質量不同的產品,而且這些產品又都沒有規模效應,這時產業內貿易可能發生。在這里,產業內貿易模型與經典的以要素稟賦為基礎的產業間貿易有相似之處,資本相對充裕的國家出口質量高的物品,勞動力相對充裕的國家出口質量低的物品。第二類模型以寡頭壟斷市場為假定,在競爭中,有的企業被淘汰,存活下來的企業因而能夠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使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下降,從而消費者受益。
如果每個國家撤出一個企業,產業內貿易就會發生,一個國家出口質量較低的產品,另一個國家出口質量較高的產品。但是,哪一個國家出口哪個質量的產品依舊是不確定的。如果一國的兩家企業都撤離了市場,產業內貿易就不會發生了。三、小結本文分兩大類即水平差異化產品和垂直差異化產品介紹了近20年來國際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水平差異化產品的國際貿易模型主要對新張伯倫壟斷競爭和新霍特林壟斷競爭的模型進行了分析。在垂直差異化產品的國際貿易模型中,我們從是否保留完全競爭的假設出發,介紹了新H‐0模型和莎科特與薩頓的貢獻。
作者:蔣靈多單位:江西科技學院
- 上一篇:信息化網絡安全的策略的思考
- 下一篇:計算機無線網絡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