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背景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

時間:2022-06-17 10:50:58

導語:一帶一路建設背景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得到新發展,國內大量農產品進入外貿市場,為農業走向世界創造了更多機遇。本文分析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標準化建設速度放緩、經營規模小、產品物流效率低等,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基于此,筆者提出了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優化結構、拓展市場等加快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建議,著眼打破國際貿易壁壘,重視國際貿易博弈,為國家農產品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一帶一路;農產品;國際貿易;出口

截止到2019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已經超過2 168.2億美元,其中出口797億美元,增長超5.5%,進口1 371.2億美元,增長超8.9%[1]。出口額增長體現出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持續發展,但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并不理想。我國是農產品貿易大國,但不是農產品貿易強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增加、非關稅貿易壁壘限制等影響我國特色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因此,本文對“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進行分析,為我國特色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1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

截止到2019年,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出口額逐年增長,但和同時期歐盟(1 370億歐元)、美國(1 445億美元)、巴西(1 016.9億美元)等對比,還存在較大差距[2]。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增長速度突出,其國際競爭力提升空間大。進口方面,2019年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進口額超1 371億美元,同年歐盟農產品貿易進口約1 550億美元,我國農產品貿易進口額和農產品貿易進口額世界第一的歐盟差距逐漸減小,國家對國際農產品供給依賴程度不斷降低,各國的農產品貿易關系正處于深刻變化中[3]。但是,目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仍然不低于574億美元,且貿易逆差呈持續增長趨勢,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還有待加強。

2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

2.1標準化建設速度放緩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仍然有待完善,不滿足“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導致農產品對外貿易受限。發達國家各類出口農產品檢測包含嚴格藥物殘留檢測,并增加/修改其他新農產品檢測標準,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構成新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造成諸多風險[4],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未科學借鑒國際成熟標準,導致農產品多方面指標不能滿足國際標準;2)未參與國際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議定,產品外銷缺乏主動權;3)農產品質量檢測系統有待完善,質量安全問題無法規避。

2.2農產品市場結構有待優化

在農產品結構方面,我國未深入探索農產品供給與國際貿易伙伴的優勢、不足,導致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且對發展中國家出口,農產品種類單一,未開拓非洲、拉美區域國家市場,過于依賴亞洲、北美國家及地區貿易,貿易伙伴過于集中,如圖1所示。早期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市場總在日本、韓國、歐洲、美國等地區,農產品進口依賴澳大利亞、歐盟、阿根廷等。近年來,我國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深入溝通交流,和俄羅斯、墨西哥、巴西、烏克蘭等國家構建友好貿易往來關系,對日本、韓國等地區的農產品出口額有所下降,導致整體出口集中度并不理想[5]。農產品進口上,產地過于集中,2002—2012年,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地的農產品進口額占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增長到76.9%,比2001年的71.1%還高,進口市場集中必然增加國內農產品安全不穩定因素。

2.3經營規模小、產品物流效率低

“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發現,現有農產品生產經營規模不大,但成本投入占比不小,導致農產品缺乏國際吸引力,很難和其他國家農產品競爭。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緩慢,產業鏈并不完善,使農產品技術優勢不明顯,且產品物流效率低,導致交易成本增加,無法有效進入海外市場。

3“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建議

新時期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要促進農產品國貿易進一步發展,需持續推進標準化建設,對農產品結構深度優化,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加強和非洲、拉美等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要推進規模化農產品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物流綜合效率。同時,要改善國內農產品市場環境,著重探索如何打破國際貿易壁壘。國家要強化對產品出口的支持,給予農民更多農業補貼,重視農產品國際貿易上的博弈。

3.1開展標準化建設,優化農產品結構

1)推進標準化建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對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發展至關重要。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國際規范還有一定差異,無法滿足群眾日益提升的質量安全要求,也沒有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周邊國家所要求的質量安全規范。因此,需通過強化標準化建設,拓展國家農產品國際市場。國家《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出臺,表明國家大力支持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工作。政府建設頒布農產品質量標準,在考慮本國農產品現狀的同時,也要積極借鑒國際上相對成熟的標準,兼顧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方面和國際標準接軌,充分降低貿易壁壘。政府還可主動參與到國際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議定中,了解國際標準制定的步驟,爭取主動權,以維護國家農產品出口利益為導向目標,探索農產品貿易發展道路。此外,政府要鼓勵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持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完善檢測方式,積極規避質量安全問題。2)優化農產品結構。考慮到“一帶一路”建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沿線國家對農產品的需求,我國應不斷優化農產品結構。首先,要對自身和貿易伙伴農產品供給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盡可能多出口優勢產品。例如,大豆、玉米等土地密集型產品,對規模化經營的發達國家而言,其產量大,出口競爭壓力明顯,是其劣勢產品,我國可以增加進口獲取更多效益。而蔬菜、禽類產品對國外發達國家而言人力成本高,而我國人力成本相對較低,蔬菜和禽類屬于我國出口優勢產品,可增加出口額。對“一帶一路”周邊發展中國家,應豐富出口農產品種類。發展中國家和我國農產品結構差異不大,其對單一農產品需求量較小,可通過分析對方農產品需求,豐富農產品種類,滿足其國內市場不同消費群體多元化需求,也可緩解貿易壁壘。

3.2推進規模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

1)“一帶一路”的建設使我國和周邊沿線國家農業貿易額持續增長,但生產成本問題導致國家農產品國際貿易效益并不理想。而通過規模化經營,則可以充分控制農產品成本。2016年國家《關于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實施,為農產品經營指明道路,今后農產品經營應積極發展多形式規模經營,貫徹落實土地合作經營模式,推廣機械化生產,擴大經營規模,降低成本,多應用科技前沿先進技術。國家要協調好“供、產、銷”關系,降低物流成本。國家還可持續出臺惠農政策,調整勞動力供求關系,提高生產經營主體的福利待遇,讓更多的技術型人才愿意投入到農產品生產經營中。2)在農產品流通方面,提高物流效率可降低農產品國際貿易交易成本,幫助更多國內農產品打入海外市場,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因此,國家應加快國內流通基建工作步伐,為農產品快速流通構建一體化的流轉模式,積極采購更多先進物流設施,提高運輸中產品保鮮、降損水平。此外,國家要加快建設高效的物流體系,將農產品產地和國際物流市場對接起來,實現“直產直銷”。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實施為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更好發展提供廣闊平臺及市場支持。農產品國際貿易必須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心,抓住時展機遇,充分利用各方面優勢,優化農產品結構,推進規模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注重實施農產品貿易多元化,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動地位,擴大農產品出口數量及規模,保護農民利益。事實證明,通過和周邊沿線國家長期合作,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且可以實現共贏。

參考文獻:

[1]徐菁鴻.“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困境與對策[J].農業經濟,2020(9):118-120.

[2]胡依潔,吳曉璐,王霖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意大利農業合作探析: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J].世界農業,2020(12):14-23+31+129.

[3]曾怡然.“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新聞報道價值取向研究:以近五年中國新聞獎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9(9):38-41.

[4]唐夏韻.“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我國農業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研究:評《國際貿易與農業發展》[J].植物檢疫,2020,34(1):86.

[5]李斌山.“一帶一路”背景下石河子143蟠桃品牌戰略規劃研究[J].南方農機,2017,48(20):174.

作者:楊洋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