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化學口政策對中國貿易的影響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8 10:38:00
導語:歐盟化學口政策對中國貿易的影響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歐盟新的化學品政策(REACH法規),分析了REACH法規對于我國的影響,認為REACH法規實際上是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相關行業和企業影響面較大,提高了中國企業出口到歐盟的產品成本,降低了競爭力,提高了對歐盟出口產品的貿易風險。因此,我國應積極應對該法規,政府主管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行業協會應發揮組織協調作用,企業應采取措施積極主動應對,以求“破壁而入”。
關鍵詞:歐盟REACH法規;技術貿易壁壘;競爭力
REACH是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的簡稱(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andRestrictionofChemicals),該法規是歐盟關于化學品的新法規,是歐盟出于保護環境而出臺的一個新政策。REACH法規的實施,對以出口歐盟市場為主的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場強烈的風暴。REACH法規實際上是進入歐盟市場的一道較高的“技術貿易壁壘”,它要求向歐盟出口產品的生產商或進口商對其生產或進口的產品,必須按照規定進行注冊,而由歐洲化學品管理局進行評估、授權和限制,未按期履行責任的企業將無權進入歐盟市場。那么,中國企業如何“破壁而入”,進入歐盟市場呢?首先我們需要對REACH法規進行深入的分析。
1REACH法規的要點分析
根據REACH法規的規定,歐盟在赫爾辛基成立了新的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專門負責REACH注冊、評估和授權工作。而總的來說,REACH法規主要包括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這四個管理監控系統。
1.1注冊(Registration)
注冊是REACH法規的核心。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規定,化學品的注冊具有強制性。只要化學品的產量或一次進口量超過1噸,其生產商或進口商均需通過網上向REACH中央數據庫提交相關信息。目前,估計約有3萬種化學品需要由其生產商或進口商進行注冊。
根據法規規定,生產商或進口商在生產或進口有關化學品時,須通知政府主管機構,說明生產或進口該物質的用途,并提交相關文件。文件應包括該化學物質毒性和生態毒性等特性的介紹、生產或進口的用途、對人類和環境的暴露量、預計產量、對該物質的分類及標識建議、安全數據單、對使用方法等等進行的初步風險評估報告,以及建議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政府主管部門將把上述信息輸入中央電子數據庫進行注冊,頒發一個注冊號并對已注冊物質中需給予特別關注的事項和特性進行實地考察和自動篩選。
為了及時獲得化學品的安全數據,保證REACH系統的順利實施,歐盟決議中的白皮書提出了實施時間表。該時間表規定,產量為1000噸以上的化工產品,應于2005年前完成注冊;產量介于100-1000噸的,于2008年前完成注冊;產量介于1-100噸的,于2012年前完成注冊。如生產商未能按期注冊,則可能導致該生產商的產品無法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1.2評估(Evaluation)
REACH法規要求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在企業注冊之后對企業提供的注冊數據和信息認真審查和評估,審核數據和信息是否符合法規要求,是否存在損害人體健康和環境的風險,是否保持最低水平的動物實驗。并參照企業的建議,按不同物質制定符合該物質特性的檢測計劃。
對產量或進口量超過100噸的化學物質,生產商或進口商需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提交能獲得的有關該物質的全部信息,并提出進一步檢測的計劃。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在對企業提交的信息和檢測計劃進行評估后,決定采取適當措施。對降解速度較慢并有可能在自然環境中累積的、或具有基因誘變或劇毒等危險特性的、或其分子結構易引起關注的化學物質,即使其生產量或進口量低于100噸,生產商也應測試產品對人體和環境的長期影響。歐盟有關主管機構也應對其進行評估,并可要求企業進行額外檢測,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歐盟管理機構根據注冊資料進行評估并決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必要,有關主管機構可對該物質立即采取防護措施。
1.3授權(Authorization)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在評估之后,對于那些需高度關注的物質進行授權。大約1500種高度關注物質須經過授權,這些物質有4種:CMR物質(致癌物、致突變物、對生殖系統有毒的物質);PBTs物質(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有毒的物質);vPvB物質(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積性物質)和等同于前三類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具有嚴重的和不可逆影響的物質,如某些內分泌干擾物。
政府主管機構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某物質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給予具體授權。在申請授權時,生產商和進口商可聯合提交風險評估結果,而風險評估應涉及該化學物質的整個生命周期,并考慮其具體用途。也可申請對同組物質的使用許可。在此情況下,主管機構除要求申請者提供有關暴露量的數據以便做出決定外,一般不要求進行進一步測試。如在按某用途使用相關化學品時,所產生的風險可忽略不計,則主管機構可頒發許可。如按某用途使用相關化學品時,整體上能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則可頒發有條件的使用許可。
REACH法規的授權制度極力鼓勵各個公司轉而采用更加安全的替代物質,將保證逐步取代能引起人體健康或環境不可接受風險的物質和沒有正當理由繼續使用的物質。公務員之家
1.4限制(Restriction)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對企業提交的數據和信息進行評估后,只要認為該物質的使用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不可接受的風險,那么就必須在歐盟范圍內進行限制,不管是物質本身或含在配制品、物品中。限制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限制在某些產品中使用;限制消費者使用和限制所有的用途(即完全禁止)。
2“REACH”法規對我國的影響
REACH法規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為宗旨,卻是在歐盟以外各國的反對聲浪誕生的,被認為是一高不可攀的技術貿易壁壘。那么,REACH法規到底會對中國產生什么影響呢?
2.1對我國相關行業和企業影響面較大
REACH法規對我國行業和企業影響最大的,首當其沖是化工行業和化工企業。REACH法規一改過去僅由政府承擔化學品安全的責任,而要求化工企業承擔與其產品安全相關的責任。根據這一政策,化工企業應負責收集相關化學品的數據,進行評估,并分析按指定方式使用有關化學品的風險。同時,企業應保證只生產或銷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對用戶及環境均屬安全的化學品。此外,化工企業還應向下游用戶提供足夠的信息。而對于此項工作,中國的化工企業在之前并沒有做,現在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收集數據,并評估和分析。
雖然從表面上看,這僅僅是個影響中國化工行業出口歐盟市場的產品的法規。然而因為幾乎沒有產品不使用化學品,而REACH法規規定化工企業還應向下游用戶提供足夠的信息,因此,化學品只不過是受到影響的所有產品中的冰山一角,REACH法規影響的幾乎是出口歐盟的所有產品。中國與歐盟近2000億美元的出口貿易全部都要受到影響,家電、紡織、服裝、鞋業、玩具、電子、汽車、制藥等幾乎所有產業,全部都要受到波及和傷害,整個中歐貿易格局乃至其上下游產業格局都將重新洗牌。
- 上一篇:我國證券投資和風險投資之間區別關系論文
- 下一篇:民事案件中證人作證的法律知識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