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投資和風險投資之間區別關系論文

時間:2022-10-18 10:37:00

導語:我國證券投資和風險投資之間區別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證券投資和風險投資之間區別關系論文

摘要:證券投資是一種有意識的,受人心理意識調節、控制的經濟行為,是一種風險投資。在證券投資市場,資金的回報來自于投資人對于投資時機的判斷和選擇。眾所周知,投資具有風險性,資本投入市場的時間越長,投資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就越多,風險性就越高,因此作為一個證券投資人,必須具備足夠的投資知識、風險意識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投資者成功的最根本素質。通過本學期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我不但對證券投資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更對證券投資中投資人心理因素的影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

關鍵字:證券投資風險股票心理素質

在證券投資中,個人的心理因素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以股票市場為例,股票的買入,賣出,甚至股價的上漲,下跌,都是所有參與的股票投資者的心理因素的綜合,這其中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兩方面的心理因素。購買股票的每一分錢后面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決定其是否購買股票的直接因素就是其當下的心理狀態。所有的外部的因素諸如最新的公開信息,歷史的走勢,某人打聽到的小道消息等等都只是影響個人心理的多種因素之一。

具體來說,股市上一個周期的開始,股市經歷一段長期的調整之后,股票價格的處于歷史上較低的位置,而此時經濟基本面開始好轉,股價開始處于上升的初級階段,顯然此時股價是合理的,低廉的,基本面開始向好的方面發展,至少是最壞的情形已經過去,此時從長期而言應該是很好的購入股票的時機,但此時投資者在上一個熊市的慘跌中已經心有余悸,恐懼造成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難以對當前的市場有一個準確而客觀的分析,因此在股票市場上,當利好的趨勢不斷顯現之時,股價反而不會上漲太快,多以小的震蕩上揚為主,這就是受個人的心理因素影響尤其是投資者對上一個周期中的慘跌的恐懼的影響所造成的。

實際操作中還有一種羊群效應,這是群體心理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羊群行為”即群體行為,這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擬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靠輿論,而不考慮自己信息的行為。

市場并不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市場。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有人注重短期,有人注重長期,市場是完全競爭,單個人在大趨勢中都只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創造者。因此群體心理的作用是可觀的,甚至是可怕的,在股票市場上,“集體決策機制”就是一種群體心理行為?!凹w決策”中的“集體”不一定就是心理群體,但是集體比個人更容易轉變成心理群體。有研究表明,在股市中,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集體決斷非常容易導致更高的差錯率。對于一般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集體決策”的典型表現就是“討論行情”。無論是在交易場所還是在證券論壇,由于心理因素使然,討論行情的現象屢見不鮮。討論行情的過程不但是一種群體心理決策行為的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情緒相互傳染的過程。

證券投資的風險是指證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變動幅度。風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分別或共同導致了證券價值的波動,投資于證券就會產生本金的損失。

系統風險是指由于某種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一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所有企業都受全局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由于這些因素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回避的,因此又叫不可回避風險。這些共同的因素對所有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而分散,因此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系統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等。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又重要的舉措,法規出臺,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政府對本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通常有一定的規劃和政策,籍以指導市場的發展和加強對市場的管理。證券市場政策應當是在尊重證券市場發展水平及政治形勢、證券市場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后制定的。政府關于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應該是長期穩定的,在規劃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條件下,政府應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電引導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政府也可能會改變發展證券市場的戰略部署,出臺一些扶持或抑制市場發展的初期,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法規體系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充分,特別是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法規體系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充分,更容易較多地使用政策手電來干預市場。由于證券市場政策是枕骨指導、管理整個證券市場的手段,一旦出現政策風險,幾乎所有的證券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屬于系統風險。

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證券市場行情周期性變動而引起的風險。這種行情變動不是指證券價格的日常波動和中級波動,而是指證券行情長期趨勢的改變。周期波動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它表現為經濟周而復始地由擴張到緊縮的不斷循環運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經濟增長在年度間的波動仍然比較頻繁和劇烈,由此引出的問題是:我國經濟在年度間的頻繁波動是一種隨機波動,還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波動的形態又是怎樣的本文將圍繞這兩個問題,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狀態進行實證分析,嘗試找出其中的規律,以便為國家宏觀調控和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參考。

利率風險管理是西方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增加銀行經營收益,穩定銀行市場價值的主要工具。利率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實行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率預測和利率風險衡量的基礎上,進行利率風險管理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表內管理方法,通過增加(或減少)資產或負債的頭寸,或者改變資產或負債的內部結構(例如構造免疫資產組合),達到控制利率風險的目的;另一類則是表外管理方法,主要是為現有資產負債頭寸的暫時保值以及針對個別風險較大,或難以納入商業銀行利率風險衡量體系的某一項(類)資產或負債業務,通過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科目的安排來對其進行"套期保值"。

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是由于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給投資者帶來實際收益水平下降的風險。在通貨膨脹情況下,物價普遍上漲,證券價格也會上升,投資者的貨幣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貨幣貶值,貨幣購買力水平下降,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一般可通過計算實際收益率來分析購買力風險。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非系統風險又稱非市場風險或可分散風險。它是與整個股票市場或者整個期貨市場或外匯市場等相關金融投機市場波動無關的風險,是指某些因素的變化造成單個股票價格或者單個期貨、外匯品種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種下跌,從而給有價證券持有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1.它是由特殊因素引起的,如企業的管理問題、上市公司的勞資問題等。

2.它只影響某些股票的收益。它是某一企業或行業特有的那部分風險。如房地產業投票,遇到房地產業不景氣時就會出現景跌。

3.它可通過分散投資來加以消除。由于非系統風險屬于個別風險,是由個別人、個別企業或個別行業等可控因素帶來的,因此,股民可通過投資的多樣化來化解非系統風險。

財務風險是與公司籌集資金的方式有關的。我們通常通過觀察一個公司的資本結構來估量該公司的股票的財務風險。資本結構中貸款和債券比重小的公司,其股票的財務風險低;貸款和債券比重大的公司,其股票的財務風險高。股份公司只有在支付了所有債務利息以及到期的本金之后,才能對股東支付股息。公司的銷售產品和勞務所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工資、折舊、材料等所有營業開支之后所剩余的部分,是公司的營業收入。從營業收入中再減去稅款和必要的財務支出,例如支付給銀行或其他債權人的利息,剩余部分才是可用于股息支付的收入。由于這一收入被用于股息支付,并且對于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判斷影響很大,因此它的大小和易變程度在決定股東的收益率方面很重要。如果一個公司的全部資本都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則它沒有利息支出。而對于任何采用舉債方式籌措部分資金的公司,由于必須支付利息,因此其營業收入的變動將引起股東凈收入的更大變動。公務員之家

經營風險指的是由于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和條件以及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造成公司收入的變動而引起的股票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經營風險的程度因公司而異,取決于公司的經營活動,某些行業的收入很容易變動,因而很難準確預測。由于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是緊緊依賴于其收入,因此易變的收入將導致收益和現金流量的不確定。當公司收入突然下降時,由于普通股持有者在進行現金分配時排在最后,他們會遭受重大損失。與公司的債券持有者相比,普通股票持有者處于一個風險大得多的地位。當公司經營情況不妙,收入迅速下滑時,公司在支付債務利息和到期本金后,可用于支付股息的收益已所剩無幾,從而導致股東們所得股息的減少或根本沒有股息,與此同時,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也會隨之降低,使股東們蒙受雙重損失。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于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一種股票在不作出大的價格讓步的情況下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各種股票當中,流動性風險差異很大,有些股票極易脫手,市場可在與前一交易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該種股票交易。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松凸竟善?,每天成交成千上萬手,表現出極大的流動性,這類股票,投資者可輕而易舉地賣出,在價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動。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資者急著要將它們變現時,很難脫手,除非忍痛賤賣,在價格上作出很大犧牲。當投資者打算在一個沒有什么買主的市場上將一種股票變現時,就會掉進流動性陷阱。

參考文獻:

《成功經營理念與方法》

《風險投資操作及案例評析實務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