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加工貿易思索

時間:2022-04-13 10:00:00

導語:中國原油加工貿易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原油加工貿易思索

一、我國原油生產及其加工貿易實際情況

(一)現階段我國原油的產需及加工實際

1.近期國內原油產量難以進一步擴大目前,陸上石油工業是我國石油工業的主體,其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分別占陸上石油總資源的53%和37%),其最終可采儲量預計為110億噸,據對我國石油需求量預測,2000年為1.5一2.24億噸/年,至2050年則為3.5一5.6億噸/年,按此推測,下世紀中葉將告馨。而且近年來以大慶、勝利等油田為代表的東部油氣區已進入衰減期,只能控制其遞減速度以保證產量。西部油氣區處于開發起步階段,開采成本較高,加上運輸等原因,短期內尚難形成新的戰略接替區,在近期內大量轉送到東部的可能性不大。而海洋石油因生產難度較高,產量的增長也十分有限。因此雖然我國目前是世界上五大產油國之一(石油開采能力居世界第五位),但由于資源相對不足,國內主要油田大都進入了開采后期,穩產難度較大,原油生產已經日益不能滿足需求增長的實際。

2.國內對原油消費需求遞增速度加快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我國原油消費增長迅猛,消費能力在亞洲僅次于日本,1991年一1995年年均增長率高達6.5%。近年消費量為300余萬桶/日,據估計2000年一2010年將分別達到420萬桶/日(千萬T/年)、680萬桶/日(1億T/年)。因此,自90年代以來,我國已探明可開采石油地質儲量增長速度低于開采速度,經濟的較高增長速度已使石油支撐變得十分困難,從1993年起我國已成為一個原油凈進口國(當年凈進口量達998萬噸,19%年創歷史最高紀錄達到2262萬噸)。未來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將越來越嚴重,進口原油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國內煉油企業生產加工能力不斷擴大目前亞太地區現已探明的石油蘊藏量大約是446億桶,只占全球儲量的4.5%,而原油加工能力卻很強,我國也是如此,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四位。經過近50年的艱苦創業,我國煉油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形成了以催化裂化為主體的加工體系,全國煉油能力達到2.1億噸/年,一批初具規模的石化工業基地崛起,目前巳建成20個大型石化企業。

4.國內煉油企業生產加工局限性與國家“九五”計劃(到2000年原油加工能力將增加到2.3億噸/年,其中規模大于500萬噸/年的煉油廠23座)和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局限。如:裝置運行負荷率低、深度加工能力較弱、成品油質量不夠高、企業分布不合理等。

(二)我國開展原油加工貿易墓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1.目前我國開展原油加工貿易的基本情況目前我國開展原油加工貿易的企業從北到南主要有:錦州石油化工公司、錦西煉油化工總廠、大連石油化工公司乏金陵石油化工公司、揚子石油化工公司、安慶石油化工總廠、高橋石油化工公司、九江石油化工總廠、鎮海煉化公司、福建煉油廠、廣州石油化工總廠、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等10余家。基本形成T三種模式:第1種鎮海模式。以進料加工為特色,該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走過了來料加工、一般貿易、進料加工三步曲,目前進料加工占較大比例,1997年達到206萬噸(占當年原油加工量31%,到1997年累計達到1300多萬噸,在其650萬噸/年加工總量中,來自國外的占70%),成為我國市場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煉油企業之一,在全國石化系統近40家直屬企業中,利潤總額、資產利潤率和人均創利均居第一,成為石化系統標兵企業。第2種模式大連模式。以來料加工為特色(以大連石油化工公司為代表,中石化系統中此種方式占多數)。該種方式獲利較薄(收取工繳費),無法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地位,是原油加工貿易的初級方式。該公司由于地處遼東半島,以周圍大慶、勝利等油田為依托,在加工總量中國原油占了大多數,例如1997年600萬噸加工總量中國內占450萬噸,一般貿易70萬噸,來料加工80萬噸(比例不大,也僅是為了滿足裝置運行的需要)。第3種模式茂名模式。以一般貿易為特色.該企業由于背靠大西南各省等廣闊的成品油消費市場,吸納量大,加上該區域內沒有其它大規模煉油企業,目前尚不存在成品油過剩現象,所以該公司在國際原油價格低于國內價時,更樂意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原油進行加工。例如該公司1997年來料加工僅lon萬噸,而一般貿易達300萬噸(占了大部分)。上述3種模式中,鎮海模式更加具有典型性,基本上顯示了我國石化企業加入國際經濟循環,參與國際競爭的縮影。

2.我國原油加工貿易的基本特點①進出口數童大、金額高的特殊重點商品。原油進口一般以船為單位,少則幾萬噸,多則十幾萬噸;金額巨大,少則幾百萬美元,多則上億美元,因此開展原油加工企業基本為大型企業,并且原油及其加工品屬國家戰略物資,納入國家控制監管范疇。②加工工藝不同產品也不同。除了生產企業的類型不同(有燃料型、燃料一潤滑油型、燃料一化工型)加工出產品不同外,原油加工工藝和加工深度不同,加工出產品也不同。原因是原油本身是多種烴類組成的化合物,加工中的物理變化可將原油中本來存在的液化氣、汽油、柴油和航煤等分離出來,剩下的蠟油、重油等較重部分依不同的工藝流程進行化學反應,可生產出液化氣、汽油、柴油、航煤、石油焦和潤滑油、乙稀等。加上原油加工對產品的選擇性還不能達到百分之百,所以加工后必定有少量付產品。③原油加工為成品油的“收率”具有不確定性。與其它商品不同,原油加工產品的計算一般不以單耗、損耗表示,而是按“收率”表示(可直觀地表示單位數量的原油可產出多少產品)。原油及其產品都是由不同結構的烴類組成,不同產品本身就有一定的重登,通過不同的工藝流程,可以對產品的品種和收率進行調整(當然調整是有限制的),加上原油加工過程中自身需要燃料且在加工、儲存和運輸中均有損耗,因而原油收率具有不確定性。④原油質量的優劣一般不會影響產品的合格性。由于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我國煉油廠的性質、設備、安全等角度來說絕對劣質原油都是不可能進口,除此之外,各種不同品質的原油通過不同的工藝流程和操作條件都能保證產品的合格性。⑤原油加工的“串料”現象難以避免。由于原油加工是一個連接化一體化的生產過程,原料及其產品在裝置和油罐中都有一定的停留時間,所以嚴格分割原油所對應的產品是不可能的,有時為了裝置運行的平衡還需將不同的原油混合,所以在原油加工過程中因工藝原因各種原料及其產品的混合不可避免。

二、我國原油加工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原油成品油管理機制和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1.原油加工貿易企業分散規模力度不足。如1997年國家削減原何原油(指不同性質原油)中生產出小缺乏競爭力。我國煉油企業總體油成品油進口配額,現行成品油不高標號汽油。從安全生產看,石化上布局分散、規模小,設備落后,技提價,并采取了“壓縮加工和開采總行業作為一個高溫、高壓、易燃、易術含量低,缺少現代化管理經驗和量、實行最低限價”措施,但由于企爆的特殊行業,對安全生產有特殊統一規劃,從事加工貿易企業也如業裝置持續限量或降量運行,固定要求,由于其加工過程是一個多環此,因而一度出現加工企業布局分成本增加,虧損額加大,被迫降價銷節、多裝置的連續、復雜過程,前后散遍地開花現象,例如1996年度開售。這樣原油成品油配置計劃和價裝置之間的整體物料平衡是保證安展加工貿易的企業有13家之多。格格局被迫打破。另一方面管理職全生產的一個重要前提,而單一物因而不能集中地利用資源,不能形能不明確、不落實,一度使得油品行料(油種)簡單輪換煉制會打破這種成成本和區位優勢,難以產生規模業法規、配額管理、跨國經營等各自平衡。因此企業往往根據自身裝置效益,影響了企業自身積累和發展,為政,不少領域出現混亂現象,價的配套情況,采用不同油種同號煉這不利參與國際競爭,反而在一定格、流通、運輸管理體制在面對國際制或混合煉制,例如鎮海煉化公司程度上造成國內成品油市場大量被市場競爭時顯得蒼白無力。有時一個月安排的油種就多達10外國產品擠占,而國內企業開工不5.資源管理體制未理順出現了余種,要將這些油種明確區分做到足的窘境。亂開濫采現象。世界各國通常都有“專料專用”顯然是不現實的。從產

2.原油成品油價格機制未能與一個集中管理油氣資源的機構,在品儲存看,由于加工產品需儲存在國際市場真正接軌。目前我國油品我國其職能長期屬于議事協議機構專用的儲油罐中,企業往往建造合價格機制未完全理順,原油、成品油全國資源委員會(全資委),因而難理數量的種類儲油罐。由于同一油比價不合理,長期實行的原油低價以行使政府對油氣資源的管理職品性質的一致性(不因投入的原油政策,造成上游企業利潤極低甚至能,所以搜自勘探、開發油庫資源的不同而不同)決定,企業為降低生產虧損,而下游企業利潤不合理偏高,活動屢禁不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成本,減少儲存損耗,建造儲罐容量因而受利益驅動,下游企業不斷新浪費。特別是小煉廠、小企業更是較大(達5萬米3/罐或10萬米V建和擴建,導致嚴重重復建設,致使這樣,并使我國石油儲采比一度降罐),不可能為每種原油加工產品建全國出現7000萬噸煉油能力閑置到“國際警戒線”以下。造對應的儲罐,“專料專用”在此很(利用國內資源也是必由之路)。

(二)現行海關對原油加工貿易難體現

監管力量不足和能源高消費造成油品走私猖撅目前我國成品油消費不注意節約能源,導致成本猛增,油價攀高,致使能源需求趨高,為能源高消費提供了溫床,這是走私猖撅的重要原因。再加上監管區域廣闊,受設關條件及監管力量雙重限制,海關難以進行全關境嚴密監管,出現了監管“空隙”,因而一方面一些不法企業加工成品油后搞“假”出口,成品油在海上兜一圈后又轉回國內銷售,另一方面巨大的利潤也使一些人挺而走險,采用多形式海上走私成品油。例如1996年查獲走私成品油13萬多MT,1997年達21萬多MT,1998年約40萬MT。盡管如此,作為一種世界上較為普遍的貿易方式,原油加工貿易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是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表現在一方面在過渡時期我國石化企業難以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因為一般貿易需要與國外企業進行面對面的直接競爭,由于我國石油行業普遍存在基礎差、實力弱現象,所以直接競爭難度較大,風險較大。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比較穩定,而國內成品油價格較高時,一般貿易利潤相對較高,風險不大,但國際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居高不下,而國內成品油價價格卻不能及時隨之調整時,一般貿易就從東利到保本直至虧損。由于一般貿易產品消費市場全部在國內,如果國內市場產品過剩,就會發生“堵庫”、“堵車”現象,成品油賣不出去,所以一味從事一般貿易進口,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國內時,其對國內原油生產企業的負面影響特別突出,為規避風險,往往不單一采用一般貿易方式,特別對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緩解我國石化企業資金不足的壓力。一般貿易進口牽涉關稅間題,原油加工貿易有“保稅”的特點,其加工返銷產品并不進入加工地所在國市場,因此對返銷商品實行“保稅”是國際通行做法。“保而不征”對于緩解企業資金緊張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例如我國煉油企業鎮海煉化公司,以其每年上百萬噸的進料加工數量計,如果征收關稅將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筆款項等同于銀行無息貸款,否則國內絕大多數企業是難以支撐的。所以原油加工貿易對于如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更應該鼓勵其開展。

三、對發展我國原油加工貿易的思考

(一)改善管理機制變分散經管向規模經營轉化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面石油資源、石化產品和技術服務市場,理順價格機制,實現上下游、內外貿、產供銷一體化,在此基礎上,選擇自身條件好(即有較好企業資信、較強出口產品能力和良好運輸條件等)有發展加工貿易能力的企業作為定點企業重點開展原油加工貿易業務,這樣促使其充分利用國際資源開展國際競爭,從而擴大規模經營,縮小國家管理范圍,節約管理資源,可喜的是目前巳將加工貿易企業壓縮至3個(即鎮海煉化、茂名石化和廣州石化)。

(二)形成對原油加工貿易規范化、標準化政策環境原油加工貿易發展需要有一個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這是其持續發展的保證和動力,其帶來的綜合效益遠遠高于國家政策優惠的讓利代價。需要對開展原油加工貿易企業的設備、原材料、辦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包裝物料的進口關稅優惠政策考慮適度的延續。在把握對國內市場沖擊程度的基礎上,對原油加工貿易內銷市場亦可適當開放(這也是一種吸引外資的較大舉動)。賦予企業完全外貿自主權(即擁有一般貿易權),從而使得制約企業兩個問題得到解決:企業無法自主決定一般貿易進口原油的品種、價格及需負擔的高額代征費用;企業缺乏及時抓住國際市場價格機遇的手段使企業生產經營無法及時與多變而充滿風險和機遇的國際市場相適應。

(三)進一步改進海關原油加工貧易管理辦法

1.從加工貿易的基本要求出發,建立完善“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即前期備案審核、中期現場核查、后期稽查核銷的監管體系。前期合同備案審核著重審核原油品種、產地、數量、金額,依此確定原油加工后應履行出口成品數t金額。中期現場核查結合商檢及進出倉記錄,著重核對油種及數量,加強對煉油工藝流程的了解(主要是煉制方案及主副產品情況),查閱各生產裝置的生產臺帳、報表,了解各裝置的實際收率、損耗等。后期稽查核銷對原油進口從入庫賬目、商檢證書、外匯付匯帳目與報關單數目是否一致進行審核;成品出口核對從企業外貿銷售帳目、外匯收匯帳目及與出口報關單、商檢證書、出倉帳是否一致進行審核。重點核定其實際進出口情況及確定最終產品收率,確定補稅及核銷意見。

2.從原油加工貿易的實際出油在加工中很難做到“專料專用”,規定并提交有效證件),以填補國內發,改進原油加工貿易核銷辦法。從這一實際出發,海關在監管過程需求缺口,對加工貿易和進口企業海關對原油加工貿易管理的重中允許原油混煉(工藝性串料)。

3.從原油加工工藝的特殊實際在我國已成為原油及成品油凈提交添加劑的用途、用量情況說明,出發經海關批準不同油種可以混進口國的情況下,一味要求原油加海關按實際需要審批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