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論文

時間:2022-08-22 09:35:43

導語: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論文

一、數據來源與模型設定

(一)數據來源

考慮到實證分析的需要和數據的可獲取性問題,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西部地區安徽、湖北、重慶、陜西、新疆等15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其中加工貿易順差額(PX)、勞動力投入(Lab)和外商直接投資(FDI)等數據來源于各省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勞動力稟賦(Wage)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的地區數據,研發投入(RD)數據來源于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測度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主要有出口產品結構指標和加工貿易增值率指標。由于出口產品結構指標的基本思想是以發達國家出口產品結構為標準,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不同。本文采用加工貿易增值率指標的思想,該指標是附加值與加工貿易進口額的比率。由于實證需要以及數據可獲得性問題,模型用加工貿易順差額作為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表示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水平,其統計口徑為加工貿易出口額減去加工貿易進口額。2.解釋變量(1)勞動力投入(Labit)。勞動力優勢一直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而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也遵從由東至西逐步遞增的趨勢。我國的加工貿易產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東部地區,這種產業集聚效應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東部地區制造業經濟的發展,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也逐漸提升。相對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加工貿易發展滯后,且勞動力優勢也較東部地區強。該變量的衡量采用各省的從業人員數量。(2)勞動力稟賦(Wageit)。從整體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素質存在相對低下的問題,而加工貿易產出半數以上都來自機電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類產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較高。該變量的衡量方法主要有教育經費法、勞動者報酬法、受教育年限法等。本文選用勞動者報酬法,即采用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衡量這一變量。(3)研發投入(RDit)。一個地區的技術水平是推動該地區加工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研發是企業發展的技術和活力源泉,而研發能力主要依賴于研發投入。該變量的衡量采用各省各年度的研發經費投入占各省各年度GDP的比重。(4)外商直接投資(FDIit)。外商直接投資是加工貿易發展的源泉,但外資進入既存在溢出效應也存在擠出效應,其對中西部加工貿易升級存在一定影響。該變量的衡量采用各省各年度實際利用外資額。

(三)模型設定

本文將加工貿易差額PXit作為被解釋變量,將勞動力投入Labit、勞動力稟賦Wageit、研發投入RDit和外商直接投資FDIit作為解釋變量,由于數據量綱不同,對所有變量取對數,構建的面板數據模型的基本形式可以寫成:InPXit=β0+β1InLabit+β2InWageit+β3InRDit+β4InFDIit+μiti=1,2,…15t=2001,2002,…,2011(1)模型(1)中下標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μ是隨機擾動項,表示其他未考慮到的因素對加工貿易升級的影響。1、2、3和4分別表示勞動力投入、勞動力稟賦、研發投入和外資對加工貿易升級的影響?,F有眾多研究表明:外資對我國內資企業的自主研發既有溢出效應,又有擠出效應。因此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外資與研發投入的交叉乘積項來反映外資的不同效應對加工貿易升級的具體影響。由此得出:InPXit=β0+β1InLabit+β2InWageit+β3InRDit+β4InFDIit+β5InRDit×InFDIit+μiti=1,2,…15t=2001,2002,…,2011(2)模型(2)中新的3表示內資R&D投入對加工貿易升級的影響,4則僅表示外資擠出效應的影響,5表示外資溢出效應的影響。同時,5還表示內資R&D對外資的技術溢出的吸收能力。如果5顯著,且為正,則表示外資的技術溢出明顯,且內資R&D對外資的技術溢出吸收能力強;如果5不顯著,則表示內資R&D對外資的技術溢出吸收能力弱;如果5為負,則表示內資R&D不僅沒有吸收外資的先進技術,而且產生了逆向的技術擴散,對內資企業的技術創新產生了負向影響。在以上數據和設定的基礎上,本文對模型進行了估計,并通過F值、LM檢驗和Hausman檢驗對混合估計模型、固定效應模型或隨機效應模型進行了選擇。

二、實證結果

對模型(1)和模型(2)分別進行了混合估計、固定效應估計和隨機效應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F值的結果表明,固定效應模型相對優于混合估計模型;LM檢驗的結果表明,隨機效應模型相對優于混合估計模型;Hausman檢驗的結果表明,隨機效應模型相對優于固定效應模型。另外,隨機效應模型的擬合優度也較好。因此,本文接受隨機效應模型估計的結果。

(一)勞動力投入和勞動力稟賦在加工貿易升級中的作用顯著

模型(1)和模型(2)的估計結果顯示,勞動力投入和勞動力稟賦都在極低的水平下顯著,并且勞動力稟賦和勞動力投入的系數明顯大于其他系數。從總體上看,勞動力投入和勞動力稟賦的增加和提升有利于加工貿易的升級,在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中,勞動力投入和勞動力稟賦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雖然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的發展相對落后于東部地區,但是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相對低于東部地區。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東部地區加工貿易正在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地區面臨產業轉移的機遇,利用勞動力優勢,能有效促進加工貿易升級和價值鏈攀升。

(二)增加研發投入能有效促進加工貿易升級

從模型(1)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研發投入在10%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研發投入對中西部地區的加工貿易升級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企業通過加工貿易參與全球分工,同時通過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實現產業升級的例子也很多,如以前的“亞洲四小龍”國家或地區。研發投入對加工貿易升級的作用主要通過提升對外資技術溢出的吸收能力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得以實現。另外,研發投入的系數相對于勞動力投入和勞動力稟賦的系數較小,表明其影響相對較弱。中西部加工貿易的發展落后于東部地區,其技術基礎也落后于東部地區。堅實的技術基礎有利于促進提升研發投入的產出,而中西部地區的技術基礎比較脆弱,提升其技術水平仍然十分必要。

(三)外資對加工貿易升級的影響

模型(1)的估計結果顯示,外資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外資促進了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升級,但其系數小于研發投入的系數,這又表明外資對中西部加工貿易升級的促進作用小于研發投入的促進作用。在模型(2)中引入研發投入和外資的交叉乘積項后,模型估計結果顯示,外資的溢出效應和擠出效應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且溢出效應的系數大于擠出效應。這表明,從總體上看,外資對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升級的影響利大于弊。但是,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變化,即研發投入在模型(1)中顯著為正,而在模型(2)中顯著為負。模型(2)中研發投入與外資的交叉乘積項顯著為正表明,內資研發對外資技術的吸收具有良好的作用,這間接地促進了加工貿易升級。但是模型(2)中單獨的內資研發投入系數顯著為負,我們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相對落后,很多企業無法大規模地將資金投入自主研發,且研發的作用周期較長。在吸收了外資技術的情況下,企業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入生產,而不是研發。由此可見,外資不僅與內資企業進行市場競爭,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外資還對內資的研發產生了替代效應。

三、結語

勞動力投入、勞動力稟賦和研發投入對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升級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此外,外資對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升級的作用總體上是積極的,但對內資研發投入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雖然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的過程中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在環境、稟賦等各方面都不同,因此兩者發展加工貿易也將會不同。長期以來,東部沿海地區都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經濟發展迅速,同時集聚了大量來自各個地方的勞動力,加之其本身具備的地理位置優勢,因而形成了發展加工貿易的穩固基礎[6]。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工貿易更多的是依靠相對豐富且成本低的勞動力,部分地區則依靠國家的政策扶持,例如重慶。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加工企業規模和資金實力都在穩步增長?;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加強省際交流,協同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進一步提升勞動力素質;第二,強化科研結構的重要作用,創新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平臺,重點攻關產業鏈、技術鏈中的重要節點;第三,有選擇地引進外資,對高技術的外資正確吸收,并在獲得外資技術的基礎上,加大研發投入,避免研發不作為和依賴外資技術;第四,制定鼓勵自主研發的政策有利于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升級。

作者:丁小云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