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研究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國際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研究

[摘要]近年來,金融監管機構出臺多個文件促進企業外匯收支便利化,簡化銀行單證審核手續。商業銀行一方面追逐自身利潤,另一方面重點甄別企業的貿易背景,雙重要求為商業銀行帶來了挑戰。文章圍繞新形勢下商業銀行面臨的企業貿易背景真實性問題展開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國際業務貿易;金融監管;外匯收支便利化

1引言

近日,銀保監會向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資金管理、結算等配套金融服務。這一指導意見的出臺再次把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貿易背景推上了焦點。

2監管政策要求把控貿易背景真實性

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出臺《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規范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電子單證審核的通知》匯發〔2016〕25號及《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便利銀行開展貿易單證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匯發〔2017〕9號等文件,利用當今信息化手段將企業遠程辦理收匯變為可能,簡化可信企業資金收付手續及辦理流程,促進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在政府為企業提供便利的同時,不法分子則找到了可乘之機。外匯局在2016年下發《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真實性審核的通知》匯發〔2016〕7號,《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匯發〔2017〕3號,及之后陸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違規案例通報》等文件,均有強調商業銀行需重點關注貿易背景真實性,文件所指的“為企業提供外匯收支便利”是建立在貿易背景真實性基礎之上的。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的資金收付、貿易融資等服務,是金融機構的基礎業務,也是企業需求資金結算融資的合法渠道,在此形勢下,對銀行把控企業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合規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銀保監會對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的展業性原則進行了明確要求,重點落在KYC、KYB上。

3貿易真實性為銀行穩健經營的基礎

貿易背景的真實性決定了貿易融資產品還款來源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近年來“鋼貿融資”“青島港事件”“承興控股供應鏈騙局”將貿易融資真實性話題再次引起,貿易融資初期自償性是立足點,發展到現在資源競爭、銀行舍本逐利占領市場,衍生出各式各樣新興融資組合產品,在銀行與客戶的博弈中,天平早已向客戶傾斜,早期銀行開展貿易融資業務的出發點已經一步一步過渡為只要客戶具備融資需求和有真實的基礎交易。無論是開立信用證、辦理打包貸款、提供買方融資或賣方融資,具備真實的貿易背景,是銀行開發貿易融資產品、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的基礎,也是銀行穩健經營的保障。

4虛構貿易背景的諸多因素

最為常見的虛假貿易會歪曲銀行正常業務,但微觀經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對經濟利益的追逐,靠各種手段設計出虛假貿易來實現。比如,企業通過虛假貿易進行融資,獲取資金用于非法用途等。不法分子能快速偽造出滿足銀行收匯需求的全套貿易單據,完全滿足銀行對單據審核要求的表面合規性與完整性,快速收匯放款。而商業銀行為了自身的經營業績,對貿易背景不進行深入調查就為企業辦理相關業務,則為金融機構積聚風險埋下了隱患。虛假貿易除了增加銀行風險外,對真實貿易企業也會造成危害,金融機構用于投放、發放融資貸款的頭寸是有限額的,一旦虛假貿易占用了資金額度,真實貿易背景企業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中小企業將因資金問題發展失衡而面臨發展難的難題。更有甚者,國際上投機分子通過虛假貿易影響一國的金融生態,在我國人民幣匯率和存款利率尚未市場化的情況下,流入大規模熱錢,形成國內的房地資產、股票市場泡沫,引發通貨膨脹,繼而導致央行減少基礎貨幣投放規模,國內經濟實體的正常融資需求不能滿足,除導致企業發展難、造成經濟衰退外,也必將引發新一輪靠虛假貿易進行融資的惡性循環。

5虛假貿易的常見形式

虛假貿易的形式多種多樣,帶著不同的目的性。最常見的是利用同一批貨物的物權憑證,在不同銀行間進行重復質押,獲取融資。國際業務的物權憑證多為提單,提單作為質押標的,多存在于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信用證押匯業務,因提單并非都為本國船運公司出具,銀行對提單是否已經在他行收匯或辦理過質押均無從考證。在監管查出的案件中,存在大量憑借虛假提單、偽造單證、失效提單,或購買真實提單原件在銀行辦理轉口收付匯及貿易融資業務。轉口貿易因自身的特征,雖然有資金跨境流動,但是沒有貨物流與之匹配,銀行對其監控難以落到實處,容易造成洗錢及詐騙風險。即便通過購買真實提單構造貿易背景,雖具備物權憑證,但貿融業務需更多地回歸本源,結合貿易流、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本著“實質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則,強調是真實的貿易背景,而非幾張貿易單據。一份小額訂單,通過提高單價等手段,將貨值大幅提高,騙取高額結匯或融資資金。此種虛假貿易較為隱蔽,銀行通過查詢大數據信息可確認其真實的貿易流、貨物流,但此類虛假貿易缺乏貨物流與資金流的匹配度,此類別的虛構貿易背景將產生極大的洗錢及騙貸風險。有的還通過注冊多家公司,或通過子母公司、關聯公司等形式,簽訂并無真實交易的購銷合同,取得商業銀行的融資。

6銀行應對虛假貿易的措施

由于虛假貿易形式多樣,又具有隱蔽性,雖商業銀行在為企業辦理業務前需履行展業原則,盡職調查,但虛假貿易的鑒別監管成本較高,商業銀行為了追逐自身利益,在一定情況下會默許影響市場秩序的灰色地帶。但是,銀行作為國家金融秩序的維護者,應充分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可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積極落實《意見》中的指導要求,商業銀行積極開展可信貿易鏈條上下游供銷商的融資業務,確保貿易背景真實,還款來源可靠。對于首次合作的供銷商,必要時可審查其銀行流水記錄、財務報表、繳稅憑證,以及商品的出庫單、入庫單、倉庫的庫存明細表、進項發票、銷項發票等相關的憑證,以確保貿易真實可信。二是銀行應建立并充分利用數據統計共享機制。國家外匯管理局自2017年5月起,已在全國范圍內向商業銀行開放報關電子信息,用于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真實性審核。此舉大大增強了銀行在進口付匯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環節的合規控制能力,并將對企圖利用單證重復購付匯、虛構貿易背景辦理業務的不法企業起到警示、震懾和制止的作用。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此項查驗功能,堵截虛假貿易。下一步,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聯合國家外匯局、商務部及稅務局等監管機構,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自業務領域的比較優勢,實現對信用證、票據、物權憑證等的狀態、歸屬、轉移方向及監管數據等信息的共享,提高監管效率及密度,對可疑交易實體進行多重驗證,確保資本市場的純潔性。三是商業銀行加強對合規風險防控。商業銀行普遍存在重效益輕合規的情況,風險合規防控工作也停留在表面。但具體到業務層面,自監管出臺“控流出”政策以來,客戶的套利需求越發強烈,虛假貿易融資收匯也層出不窮。商業銀行傳統的合規審核方式也難以適應目前的監管要求。商業銀行需持續加強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及專業培訓,對于思想上懈怠、合規意識不強的員工,需持續進行思想灌輸,對于業務能力不強的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并加大考核力度。因營銷人員未切實履行“展業三原則”而造成虛假貿易融資,發生合規風險的情況應加大懲處力度。職能部門之間應加強聯動,形成依法合規的管理體系,整體提高合規水平。

7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監管當局不斷下發的要求強化貿易背景審核要求的政策文件,商業銀行要把握住問題的實質,在充分建全有效的內控風險防控體系的基礎上,利用科技手段獲取多渠道信息,合規經營,這樣才能實現銀行的健康穩健增長。

參考文獻:

[1]馮從.國際貿易業務中法律風險問題分析與防范[J].法制與社會,2019(7):62-63.

[2]霍晨鑫.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業務的預見風險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04.

[3]劉晶紅.推進對俄國際金融業務應采取的措施[J].中國市場,2010(31):59.

[4]包世鵬.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分析[J].中國市場,2011(15):137,142.

作者:劉婧曉 單位:昆侖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