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與貿易結構研究

時間:2022-03-08 10:33:49

導語:對外投資與貿易結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投資與貿易結構研究

一、現狀分析

(一)對外貿易現狀。我國對外貿易活動正式開始于改革開放政策提出后,發展現狀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分別為規模、商品結構、方式、市場結構。其中,對外貿易規模在市場經濟的變動下動態變化,但整體呈遞增態勢,變化特征明顯的兩次即改革開放政策和金融危機;對外貿易方式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這一貿易形式在進出口貿易中占有較大比重;市場結構方面,對外貿易的主要市場即亞洲,最高比重超過63.10%,其次為歐洲、美洲,從中能夠看出,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聯系相對來說更為緊密。(二)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從總體規模這一角度進行現狀分析,我國在此方面以統計制度的形式落實之后,對外直接投資數量大幅度上漲,據相關資料顯示,最高接近8826.5億美元,因此位居世界存量前十。雖然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活動落后于西方國家,但我國進步速度相對較快,并且存量差距在逐漸縮小。從結構角度予以分析,投資主體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并且投資行業較密集;被投資地區的投資率逐漸增多,但不包括歐洲地區;投資方式打破了單一化限制,投資方式較多樣。(三)常見問題。分析上述對外貿易現狀以及對外投資現狀可知,對外貿易活動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具體表現:加工貿易所占比例較高,然而這類企業主導于外資企業,因此,不能僅從貿易總額數據分析此時的貿易競爭力;外貿發展過程中對國際貿易高度依賴,間接顯示為我國經濟發展多以非本國經濟市場需求為動力,即我國經濟極易受外界影響,進而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會大大降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雖然貿易機會不斷增多,但貿易摩擦也相應存在,這不僅會對對外貿易發展起到阻礙作用,而且還會弱化我國商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利于我國外貿市場有序運行。

二、對外直接投資對貿易結構優化的影響

(一)直接影響。站在獲資的行業角度予以分析,由于被投資的行業存在類型差異,因此,不同類型行業面對對外直接投資在貿易結構方面會有不同表現,具體介紹如下:自然資源開發型企業:垂直型對外直接投資會不同程度的引導本國貿易發展。不同行業應用對外直接投資時,往往會以間接或者直接這兩種方式為主,直接方式更適用于不可再生資源開發,但無論哪種方式均會通過產品出口、設備出口、服務出口等方式優化貿易結構。加工制造型企業:貿易替代型對外直接投資應對貿易壁壘的過程中,會產生出口貿易替代效應;貿易創造型對外直接投資會以減少出口量的方式形成貿易創造效應,以此提供貿易發展機會。服務型企業: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大,進而貿易機會相應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正向影響貿易結構。具體表現在三方面,增設產品咨詢服務;優化服務質量,完善服務設施,進而會起到投資產業出口這一作用;成立服務企業,借此掌握消費者投資需要,樹立良好形象,確保貿易活動有序進行。(二)間接影響。1.產業傳導效應。對外直接投資應用主體多為生產程序復雜的企業,由于這一活動會在不同國家、地區同時實施,進而會面臨一定競爭壓力,基于此,企業務必增強生產水平,提高自身生產能力,通過傳導效應優化貿易結構。2.邊際產業轉移效應。產業結構合理化調整后,邊際產業會被漸漸取代,在此期間,需要合理規劃生產要素,以此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針對低成本企業轉移后,應適當延長產品應用時間,應用大量時間設計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進而貿易結構會間接優化。3.促生新型產業效應。實施對外直接投資于發達國家(科學技術水平較高),有利于實現先進技術到我國的有效滲透,進而促進我國新型產業發展,實現技術整合這一目標,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的發展活力會相應增加。此外,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會再次提高,進而會對新型產業企業起到引導作用。4.資源補缺效應。貿易結構受產業結構影響較大,影響產業結構的關鍵性因素即所供應的資源,一味獲取非再生能源不僅會提高成本,還會減少這類資源數量,應用對外直接投資方式后,能夠促進經濟安全發展,能夠改善貿易結構。(三)動態影響。分析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動態影響貿易結構的過程中,首先獲取相關樣本數據,然后分析不同階段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將其劃分為五階段,首先為探索階段,此階段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這種投資方式的應用主體多為國有企業,此階段投資具有小規模、少資金這一特點;其次為起步階段,應用主體范圍漸漸放寬,但受影響的政策因素并未消除,投資特點同上述同理;再次為發展階段,此階段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受政策限制相對較少;然后為成長階段,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最后為深入發展階段,對于對外直接投資帶來的優勢和不足,對其深入反思,以此提高對外直接投資在貿易結構方面的積極影響。最后進行國家對標探究,發展階段的對外直接投資在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要素流動、產業結構等方面會受到動態影響,因此,優化貿易結構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合理調整結構,并做好生產要素引導等工作。

三、政策建議

(一)擴大規模。現如今,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它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針對對外貿易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促進作用。要想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務必深入挖掘對外直接投資的潛在力量,適當擴大投資規模,選用適合的投資方式。再加上,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相對較低,從對外直接投資這一方面入手,不僅會拓展我國市場,而且還會大大提高投資回報率,這對我國利益維護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投資活動順利進行。(二)優化結構。分析我國當前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大部分企業會忽視投資收益,僅將關注點投放在資金分布、投資比例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低資產利用率。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優化投資結構,確保資金能夠穩定供應,這不僅會為先進技術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而且還會找到適合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還應通過優惠政策實施的方式,引導非國有企業參與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在此期間,轉移投資目標于投資效益方面,這對資金利用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三)優選投資類型。我國實施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后,由于投資對象存在差異,因此,應樹立不同的投資目標,基于此選擇適合的投資類型。當投資對象為經濟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時,在這一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學習發達國家先進技術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確保貿易結構在先進設備、先進技術以及優秀人才的引導下全面升級。當投資對象為發展中國家時,此時應大大降低投資成本,根據投資需要完成勞動力資源的規范輸出活動。與此同時,我國還應與周邊國家加強聯系和溝通,構建良好的發展關系,進而實施對外直接投資活動能夠獲得資本優勢,大大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合作關系持續推進。(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雖然我國對外貿易活動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并且對外貿易不同程度地拉動了國內經濟,然而這離不開我國的政策支持。對外貿易早期未能得到資金支持,進而對外貿易發展受到了阻礙,再加上,貿易壁壘方面的障礙隨之而來,對外貿易發展會再次受到限制。面對這一現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強化政策協調作用,不僅會為對外貿易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還會改變當前投資現狀。(五)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由于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區域失衡現象,如果這一問題未能合理解決,那么金融業務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較多阻力,受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影響,金融企業接觸的工作內容會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金融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深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制定適用的改革制度,創新改革形勢。與此同時,細分金融行業,針對該行業存在的信息安全風險問題通過風險預警體系完善、語境系統應用的方式及時預測,通過分析預測結果制定合理的解決對策,合理調整解決方案,確保金融風險大大降低,促進金融行業穩健運行,進而對外直接投資阻力也會大大減少,這對貿易結構升級、經濟結構改進具有促進作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在參考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探究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結構優化這一論題,在了解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以及對外直接投資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已有問題制定合理的解決對策,可供參考的政策意見主要包括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優化對外直接投資結構、優選投資類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這不僅能夠解決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多樣性問題,而且還能充分發揮對外直接投資的積極影響。此外,貿易結構能夠合理化調整,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會不斷提高,同時,我國經貿往來活動也會不斷增多,這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惟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貿易結構優化的影響[N].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5,17(01):16-20+25

[2]余官勝,楊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內決定因素———基于投資規模的實證研究[J].經濟經緯,2015,32(04):61-66

[3]祝福云,高燕霞.基于灰色關聯法的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影響因素實證分析[N].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6,23(05):38-49

[4]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15,2:353-377

作者:潘艷 單位:十堰市職業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