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合作問題及改進建議

時間:2022-07-27 09:50:00

導語:經貿合作問題及改進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貿合作問題及改進建議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在歐亞地區的不斷推進,白俄羅斯由于獨特的地緣政治因素,成為我國在中歐地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本文基于白俄羅斯視角對白俄羅斯的經濟貿易和中白經貿合作的現狀進行介紹,以中白進出口貨物貿易結構為分析重點,研究發現中國和白俄羅斯在貨物結構上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以此對雙方經濟貿易合作的難點和改善的建議進行了剖析。本文的研究對中白雙方調整經濟結構、技術升級、激發經濟活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經貿關系

白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重要成員國之一,在1989年蘇聯解體之后,受制于其早期國內經濟結構制約,長期以來經濟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特別是對俄羅斯的貿易依附。1996—2008年,依靠對俄貿易,白俄羅斯的國內經濟連續保持8%的高速增長,恢復到蘇聯解體前的經濟水平,但是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俄羅斯經濟被制裁、油價暴跌等經濟因素的影響,白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衰退,對外貿易額下降、外匯貶值、物價上升。隨著“一帶一路”在歐亞地區的不斷推進,白俄羅斯由于獨特的地緣政治因素,成為我國在中歐地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這也為白俄羅斯走出經濟困境,尋求經濟增長的新方向提供了新路徑。2016年白俄羅斯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中白工業園的建成,標志著白俄羅斯成為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紐帶,成為我國“一帶一路”的示范園區項目。在此背景下,研究白俄羅斯與我國經濟貿易的互補關系對中白雙方加深經濟合作,調整經濟結構、技術升級、激發經濟活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極具重要意義。

1白俄羅斯的經濟概況

白俄羅斯位于歐洲的東北部,交通發達,全境遍布鐵路和公路網,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屬于外向型經濟體,并且處于北歐地貌,全年苦寒,能源供應上高度依賴俄羅斯。隨著和俄羅斯經濟合作的互為補充,白俄羅斯在1996年至2008年取得了連續12年的高速發展,經濟增速長期保持在8%,并且通貨膨脹水平逐年下跌。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俄羅斯經濟的下滑和國際油價的暴跌導致國內經濟開始逐年下滑、匯率貶值90%以上,通貨膨脹高達100%以上。如圖1所示,伴隨著高通貨膨脹,白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09年的1420910億白盧布增長到2015年的8990980億白盧布,并在2016年達到低點,于2017年開始逐漸回升,直至2019年才回到2009年的經濟水平。如表1所示,受益于國際原油價格的趨穩,俄羅斯、歐盟經濟的復蘇以及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加強和我國的貿易合作,白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在2017年至2019年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速度,同期匯率也開始穩定,通貨膨脹下跌。在此期間白俄羅斯的GDP平均保持13%的增速。在經濟結構中,制造業是白俄羅斯的主要產業,占產業比重的21.64%,在此輪經濟復蘇中,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維系在15%左右;農業畜牧業等產業占比6.79%,增長的穩定性較差,在2017年增速22.20%,而2018年增速僅0.75%。值得關注的是,信息和通信行業在此次復蘇中保持著引領者的角色,在產業比重中逐漸上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在2019年占比6.29%,有望成為白俄羅斯未來經濟新的增長引擎。

2中國和白俄羅斯的合作現狀

2.1白俄羅斯的對外貿易開始復蘇

白俄羅斯的對外貿易是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如表2所示,在2017—2019年白俄羅斯的對外貿易額一直保持較好的態勢,平均保持在10%,在2018年和2019年均超過70000百萬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在貨物貿易中,其主要處于貿易逆差的態勢,并進一步的拉大。2017年貿易逆差4995百萬美元,2018年縮窄至4534百萬美元,2019年較2018年增長43.85%,逆差增加到6522百萬美元。在主要的合作地區中,獨聯體國家一直是白俄羅斯的主要貿易合作伙伴,占比60%左右,其中俄羅斯占據白俄羅斯對外貿易的50%左右,在2017年的貿易額為32497百萬美元,在2019年對俄羅斯貿易額達到43437百萬美元,俄羅斯也是其貿易收支逆差的最大受益國。為了降低對獨聯體的經濟依賴,近年來白俄羅斯逐漸加大對非獨聯體的國家的經濟合作,主要是歐盟和中國,從表2可以發現,非獨聯體白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中比重逐漸加大,并且緩解了其貿易收支失衡的情況。在2019年出口貿易比重中,非獨聯體的貿易比重為41.20%,而進口貿易比重則為39.05%,在出口貿易中貢獻要大于進口貿易的比重。2017年非獨聯體國家的對外貿易額為24911百萬美元,到2018年和2019年約提高了5000百萬美元。

2.2中白外貿經濟的互補性強

白俄羅斯出口貿易貨物結構,如表3所示。在2017—2019年白俄羅斯的外貿貨物中,木材及其制品比重較大、產量快速增長,由2017年的23586立方千米增長到2019年近4038.0立方千米。礦物出口材料中的礦物肥料一直保持在較為穩定的出口量,2017—2019年一直保持在900千噸以上,黑色金屬的產量也在逐年上升,在2019年達到了2086.8噸。機械設備制造也是其出口貨物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三年內連續提升,從2017年的2995.3千臺上升到2019年的4559千臺。此外,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石油制品等也是白俄羅斯的重要出口貨物。表3白俄羅斯出口貿易貨物結構2017年2018年2019年原油(單位:千噸)1620.91639.71649.4液化氣(單位:千噸)636.5638.7421.2氮肥(單位:千噸)288.9367.0337.1鉀肥料(單位:千噸)6435.96612.26229.1混合礦物肥料(單位:千噸)901.3940.7906.3輪胎(單位:千套)4497.55,554.35861.2木材縱鋸或縱削(單位:立方千米)2358.63,387.34038.0碎料板(單位:立方千米)1892.81,671.31389.7黑色金屬(單位:噸)1771.51,923.72086.8冰箱、冰柜及其他制冷設備(單位:千臺)740.8836.0745.0機械及運輸設備(單位:千臺)2995.34680.94559零售形式或包裝的藥物(單位:噸)103641040412662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單位:千噸)1506.11505.81327.3資料來源:俄羅斯統計局網站,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主要進口的貿易貨物的結構和白俄羅斯的貨物貿易有較強的互補性。如表4所示,在2017—2019年中國的進口貿易中,機械及運輸設備的采購量一直維系在較高水平,年均839656.5百萬美元。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的進口量上,中國也是逐年上升,2017年僅為54314.3百萬美元,2019年已經增長到80735.3百萬美元,與之相對應的白俄羅斯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出口量較為穩定。在原油制品的進口量上中國的需求也達到了140042.2百萬美元。此外,中國在農副產品、初級產品、礦物原料方面也具有較大的進口空間,與白俄羅斯在貿易結構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2.3中白工業園——中白兩國經貿合作的明珠

中白工業園是我國“一帶一路”的重要示范園區,也是白俄羅斯的最大招商引資項目,規劃面積91.5平方公里,位于白俄羅斯的首都附近,內部基礎設施豐富、交通方便、臨近出???,區位優勢明顯。2015年,中方的7家企業成為第一批中白工業園的入駐企業。2017年寶蓮華新能源集團公司和中聯重科成功入駐,到2018年入駐的企業已經超過了40家,并且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開始運轉,并被批準成為白俄羅斯境內首個區域經濟特區。入園的企業標準為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電子通信、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航空材料、大數據等技術新興企業。在政策支持方面,中白工業園的企業和個人稅收進行了大幅的下降,其中不動產稅和土地稅免除,利潤稅前十年免除。此外,在貨幣、勞務關系、海關報稅流程、能源價格、移民簽證等給予了法律保護。無論是政策優惠還是對比其他經濟特區,中白工業園都是我國和白俄羅斯經貿合作的重要示范工程,也對白俄羅斯近年來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動力。

3中國與白俄羅斯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3.1中白雙方經濟體量差異較大

截止到2020年,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全國人口總數達14.39億。2020年發生的疫情,造成全球很多國家發生了經濟衰退,甚至社會動蕩。而中國在前三季度,GDP實現72.28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轉正,全年GDP破100萬億,同比增長2.3%,展現了一個巨大的發展潛力。而白俄羅斯的經濟體量較小,其國內生產總值在2019年才回到2009年的水平,在2015年和2016年更是出現了大幅的經濟衰退。2020年,全國人口僅有940.84萬,外貿貿易長期保持逆差,外匯儲備不足,貨幣貶值嚴重,經濟上的巨大差異不利于雙發經濟的互為補充。此外,雖然中國和白俄羅斯在對外貿易的結構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但是雙方的需求空間差異較大,中國的市場規模相對白俄羅斯的太巨大。

3.2經濟結構仍需調整

白俄羅斯作為前蘇聯國家之一,當前施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實施的是漸進式改革,經濟結構單一,主要是以工業為主,占比25%以上,考慮到產業附加值工業對國內經濟的貢獻達到了80%以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服務業和第一產業的缺失,在2019年第一產業占比不足7%,國內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衡導致其經濟發展必須依賴對外貿易,特別是俄羅斯對其的能源供應。然而俄羅斯的經濟由于國際制裁以及近年來國家油價極不穩定等因素,導致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前景并不明朗,一旦俄羅斯經濟出現動蕩,必然導致白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下滑。此外,當前白俄羅斯的主要工業企業均為國有經濟,企業的經營效率低下、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并且此種國有所有制經濟極易引發尋租行為,導致外資企業融入市場困難。

3.3投資環境有待改善

一是投資經濟環境欠佳。白俄羅斯長期以來資本的供給依靠俄羅斯的經濟援助,該國的外債水平高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并在2021年達到集中償債期,與此對比的是由于常年的貿易逆差,導致其國內的外匯儲備持續下滑,外匯儲備和外債規模已經形成倒掛。在此情境下,國有企業的資金流動嚴重不足,投資嚴重不足。二是投資政策環境較差,由于其長期受到經濟制裁、計劃經濟主導、金融制度不健全、法律體制與行政機制和國際環境差異較大,導致外商直接投資年年縮減。在全球的經濟自由指數、貿易自由指數和金融自由指數排名均位于后列。三是投資社會環境較差。白俄羅斯的人口主要是白俄羅斯民族,在思想上和政治觀念上均傾向俄羅斯,根據白俄羅斯的民調數據,超過一半的民眾選擇加強與俄羅斯經濟合作進而扭轉經濟頹勢,而支持與中國加強合作的主要是政府的高管。而一旦白俄羅斯的政治局勢發生轉變,對外政策則會突變。

4中國和白俄羅斯經貿合作建議

4.1加強“一帶一路”合作,實現兩國利益均衡發展

一是中白雙方應該加強兩國的高層交流。在中白的經濟體制下求同存異,協調和梳理各自的制度缺陷,搭建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通道。借鑒中國和歐亞聯盟國家前期的合作業態,利用白俄羅斯在“一帶一路”的特殊作用,開展經貿合作,協調構建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積極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增加對白俄羅斯的金融流動性的扶持力度,激發白俄羅斯的經濟活力。二是在貿易經濟的產品結構中,參考彼此的優勢產品,通過進出口貿易互補實現中方和白俄羅斯經濟共贏。此外,通過中白兩國的經貿合作委會官方組織和民間商貿組織加強兩地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友好城市、國際論壇、企業家座談會等形式拓寬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方式和合作業態。

4.2深化雙方合作深度,打造經濟特區

在合作方式上,參考中白工業園的示范效應,利用經濟特區和園區特殊政策在一定范圍內消除投資政策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一是深化中白工業園的建設發展,以中白工業園為載體,搭建中國對白俄羅斯經濟合作的開發平臺,利用雙方在工業上的技術優勢和投資優勢建立互為補充的合資企業,提高企業和產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二是鼓勵雙方加強在信息科技領域的合作,在2017年至2019年白俄羅斯通過實施高科技產業園政策加大在大數據、區塊鏈、機器制造、信息通信、電子及激光技術等領域的投入,在這些領域均處于世界前列。而根據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也在相關高科技領域進行了多層次的戰略扶持,中白雙方可以加強高新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聯合研究重大科研項目,提升雙方的科技水平。三是在推動重點合作工程的建設,雙方在合作初期加強在變電站、吉利汽車組裝廠等合作工程的建設力度,快速的形成規模和產能。

4.3調整貿易結構,提升貿易自由化水平

一是白俄羅斯需要調整出口的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工業附加值,降低出口產品中原油制品、農副產品和林業等初級商品比重。在獨聯體和歐亞經濟聯盟的發展上,調整自身的貿易結構,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電力能源等領域逐漸增強對歐盟和亞洲的合作力度,降低自己對單一經濟體的依存度。二是提升自身的貿易自由化的水平,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性貿易組織加強談判力度,在貿易政策上加大開放力度,推動本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放寬貿易融資、跨境投資等國際資本的準入標準,在金融制度、移民簽證制度上進行改革,降低關稅、貿易補貼和市場準入等貿易壁壘的相關政策,吸引國際資本進行投資支持,在關系民生等重要領域,尋求世界銀行、亞投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支持。

4.4開展多領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一是加強和中國在國際物流和鐵路、公路運輸領域的合作,通過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國家的國際物流運輸能力,早期和中國在鐵路設施的建設項目,對白俄羅斯構建現代網絡道路運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中白在鐵路、公路運輸領域的合作為其在“一帶一路”發展和打通俄羅斯與歐盟等貿易通道中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加強在通信、能源領域的合作深度,白俄羅斯近年來在信息通信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國當前是信息通信領域的領頭羊之一,雙方在信息通信領域的合作,既可以實現互利互惠,又可以提升白俄羅斯在歐亞經濟聯盟、“一帶一路”和俄羅斯與歐盟貿易的貿易通道作用。此外,在能源領域,白俄羅斯蘊含大量的天然氣、稀有金屬等礦物資源,但受制于其自身的經濟技術水平,相關能源的開采和勘探一直是其重要的難度,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一是可以幫助白俄羅斯擺脫能源供應單一的局面,二是可以提升雙方板巖和地熱等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躍升。三是加強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深度,當前白俄羅斯的金融體系由于外匯儲備、貨幣貶值等因素導致市場的流動性嚴重不足。此外,在俄羅斯注冊的商業銀行只有30多家,證券市場上,也僅有白俄羅斯外匯證券交易所一家交易所,金融市場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背景的企業很難獲得融資。雖然人民幣在白俄羅斯已經被列為國際儲備貨幣,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仍然沒有中資銀行進駐白俄羅斯,導致中方社會資本難以進入白俄羅斯。

參考文獻

[1]韓璐.白俄羅斯經濟發展現狀及前景[J].白俄羅斯,2018(3):111-128.

[2]李燕,Т·維爾金斯卡婭,О·卡列達.“一帶一路”中的中白工業園:建設進展與發展戰略[J].西伯利亞研究,2017(4):39-45.

[3]趙會榮.白俄羅斯與“一帶一路”[J].歐亞經濟,2017(4):44-55.

[4]原幗力,李浩.“一帶一路”背景下推進中國與白俄羅斯經貿合作的建議[J].新疆財經,2019(4):72-80.

[5]葛音,A·皮柳季克.白俄羅斯與部分波羅的海國家經濟特區法規比較分析[J].當代財經,2019(4):4-11.

[6]Е.謝馬科.中國與白俄羅斯經貿關系的發展[J].西伯利亞研究,2016(5):15-23.

[7]徐波,朱紅纓.“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白經貿合作:現狀與展望[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8(6):35-40.

[8]廖澤芳,李婷,程云潔.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暢通障礙及潛力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7(7):77-85.

作者:劉思藝 單位:湖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