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融危機對外貿易的作用
時間:2022-12-20 10:19:51
導語:談金融危機對外貿易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以美國、歐盟、日本為主的國外市場需求減弱從而減少了我國出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十分迅猛,但是出口市場過于單一,特別是對美國、歐盟、日本經濟的依賴程度過高。當其經濟深受經濟危機影響而減速時,經濟增長乏力,特別是消費需求急劇萎縮,由此導致美國、歐盟、日本等對我國消費產品的需求急劇減少。2008年,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仍然是歐盟國家,外貿總進出口總額達到4255.8億美元,和2007年環比增加19.5%,當中,出口增長19.5%,與2007年的增速相比,有12.3%下降;第二大貿易伙伴是美國,貿易總額為3337.4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0.5%,其中,出口增長8.4%,總額為2523億美元,是當年我國出口總額的17.7%,我國對外貿易順差達到1708.6億美元,環比上年增加4.6%。我國對外貿易排第三的是日本,2008年中,進出口貿易總值達2667.8億美元,環比上年增加13%。從以上數據分析可見,我國外貿對美國、歐盟、日本的依賴性之強,故國內經濟發展受其影響較大,而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則是國際經濟影響的重要傳導渠道。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三大貿易出口國:歐盟、美國、日本,在2000—2008年間,進口、出口金額都在穩定增長,其中出口增速基本在每年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對三大貿易往來國家的進出口額度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隨后雖然有所增長,但是增速較慢,在2012年到2013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目前,經濟危機使得大量的國外消費者對商業環境、就業市場以及薪酬的預期過于悲觀,而信貸市場的極度緊縮、物價的快速上漲和就業市場的急劇惡化使消費者對其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十分擔憂。實際上,我國對三大出口國主要是出口消費品,由于消費者在經濟蕭條期內購買必需品已經緊縮開支,從而使得美國、歐盟、日本等國消費和進口需求下降,進一步引致其他國家進口需求減少,從而我國出口的外部需求市場萎縮,出口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從而導致出口銳減。“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外消費需求的減少雖然導致他們貿易收支逆差收縮,但也降低了我國對美國、歐盟、日本市場和其他國際市場的出口量。
2.通過匯率市場促使人民幣升值進而導致外部需求減少。自2001年至今,美元對其他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跌跌不休。而且美國為了應對當前危機采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也會進一步加速美元貶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從2005年7月的1:8.1下降到2010年9月的1:6.8,人民幣自匯率改革以來升值幅度超過15%。即便如此,發達國家還在不停地要求人民幣提高升值幅度。同時我國長時間貿易順差累積的2.4萬億儲備將因為美元大幅貶值而使得美元儲備大幅貶值,而且大量持有美元儲備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誘發新一輪的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總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持續走低會使我國對美國的進口增多,出口量減小。因此美元的大幅貶值,加上近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元和英鎊持續快速貶值使世界制造業的價格在一定時期內急劇下降,加劇全球制造業的出口競爭,而人民幣的升值使得我國出口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3.這嚴重地影響了進口商的資金周轉能力,導致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時間延長和呆帳、壞賬增加,債務的連環拖欠面不斷擴大,最后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突出甚至因為缺少周轉資金而倒閉。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會理智地減少進口規模,以減少周轉資金規模,提高周轉速率。需要指出的是,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是以上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國際市場的壓力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導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變緩,再者加上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不斷貶值,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外市場需求不斷減少,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給我國對外貿易活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二、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調整路徑
進入21世紀,中國必須改變貿易戰略的“保護”導向,突破“出口導向”、“進口替代”兩種貿易模式的思維定勢,得以適應世界經濟的變化,制定正確的貿易戰略,正確認識一個國家的貿易利益,應用怎樣戰略手段實現戰略目的。
1.上面研究說明,整個國家內部需求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本國競爭優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們有巨大的國內消費群體,有完整的產業結構體系。單純依賴出口,沒有一個穩定的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波動會強烈的影響國內經濟穩定和發展,會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很大風險。從經濟實踐中可以看出,如果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將不可能帶來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增長,還必須重視關注國內市場的需求,開拓國內的市場,尤其對于發展中的大國來講,經濟發展方向的關鍵一步是擴大內需。因此,重視內需與外需共同發展的外貿增長方式才是集約型貿易增長模式。
2.進口與出口平衡增長、相輔相成。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構成了對外貿易,兩者在國際貿易中地位等同,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有任何不平衡狀態都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外貿發展。一直以來,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一直存在過大的順差現象,結果帶來的是高額外匯儲備,而且外匯儲備的數量日益攀升,隨著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不斷升值,則會使這些外匯儲備不斷貶值,還會帶來一定的金融風險。而且長期貿易順差引起了貿易摩擦,讓貿易伙伴產生不滿。如果進出口平衡發展,則不會出現上述問題。值得說明的是,進出口平衡發展的國家,不僅注重出口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國內企業通過進口他國先進產品并且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不斷創新、開發新型產品、不斷推進一國的產業升級轉型。這樣,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就會不斷增強,就會形成集約型貿易增長方式。與此同時,出口貿易同樣也要受到相當重視,它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強大動力。因此,要求進出口貿易基本保持平衡,二者協調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3.注重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我國對外貿易總量雖然連續增長,但在粗放式貿易方式的指導下,雖然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效益低下,出口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有待提高。我們的困境是商品連年大量出口,然而收益連年下降。因而,要改變過去過分追求數量增長的局面,關注質量和效益的集約型外貿增長方式。國內企業要加強對自身品牌和產品質量的重視,不僅僅局限于人口紅利的益處,還必須不斷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生產技術、不斷自我創新、不斷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產品,這樣才能在國際貿易市場上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三、結語
本文以世界經濟危機為背景,結合我國外貿發展現狀,分析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機理,歸納其影響渠道主要有: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匯率市場對我國外匯儲備不利以及國際市場消費需求的萎靡,進而導致我國進出口金額不斷下降;從國內自身環境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內需不足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是導致我國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為了穩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平穩的提升,對外貿易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在不斷擴大國內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不斷改善對外貿易的效益,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從過度依靠出口順差的情況下過度為出口和進口平衡發展。
作者:陳瑋單位: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執行三定規定自評報告
- 下一篇:關于產業招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