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規模化養殖的歸宿
時間:2022-09-06 03:18:55
導語:探討規模化養殖的歸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在農村,自然經濟的痕跡仍舊十分明顯,畜牧養殖仍以散戶養殖為主。大街上牛羊隨處可見,老農指望著一窩豬崽賣個好價錢添點收入。市場經濟的春風已經吹進了農村,但不可否認,散戶養殖是阻礙著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并與私屠濫宰聯系在一起,在給檢疫工作帶來困難的同時,也威脅著養殖業的安全。
現在說集約化養殖,似乎稍嫌為時尚早。但集約化養殖,無疑是一個美好的前景,并將在各種因素的作用與推動下,一點一點展露她的面容。而規模化,就是集約化進程中的一個鏈條,是為媒介,是為歸宿。可以說,散戶養殖是規模化的基礎。沒有散戶養殖經驗技術與資本的積累,就不會產生規模化的勇氣與現實。散戶養殖植根于自然經濟,幾十年來一直支撐著農村經濟,并在近年得到迅速的發展,從而帶動了整個畜牧業的發展,使畜牧業從農業中的一個小不點而異軍突起,發展到今天占據著農村經濟的半璧江山。我們說,我們的畜牧業發展了,但是冷靜下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畜牧業還很不成熟,欠缺了規模化的畜牧業就是不成熟的畜牧業。散戶養殖因其單薄與分散,難以完成畜牧業高速發展的歷史使命。
過去家里養一頭老母豬,那就等于是一個小銀行。生了豬崽不愁賣,價格波動幅度小,由于流通不暢而疾病少成活率高。可以說,是不存在什么風險的。正是這種狀況使散戶養殖得以存在到今天。但是,在各種條件迅速變化的今天,散戶養殖顯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于這些變化。由散戶養殖向規模化養殖的過渡,是歷史的必然。
首先,我們關注的是價格。買賣隨行就市,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在價格相對穩定的過去,這也被視為真理。但現在,價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動相對較為頻繁,在信息流通尚不順暢的農村,就有可能隨錯行就錯市。舉一個最近的例子,2007年5月,生豬漲幅較大,并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由每公斤八元四角漲到了最高峰的十二元四角,平均每天漲兩毛錢。因此,在很多地方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信息比較靈通的養殖戶前腳剛剛以每公斤十二元四角的價格把豬賣給了屠宰戶,后腳這個屠宰戶在同一個村的不同的街上就以十元八角每公斤的價格又收購了幾頭生豬。在散戶養殖的條件下,養殖戶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局部交換為主要形式,這就難以擺脫它的局限性:慢。而在規模化養殖的條件下,養殖數量相對集中,養殖戶之間可以謀求更大范圍的信息交換,而且,養殖戶對價格的影響能力也將有所增強,規模化養殖在價格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
其次是疾病防控方面。隨著動物跨區域流動的增強,不可避免地也為某些疾病的傳播帶來了有利的條件。比如豬、牛的附紅體細胞病,就是以流通為媒介而傳入的。從總體上來說,散戶基本上是沒有什么技術可言的,搞養殖全靠多年的經驗積累,沒有受過相關的教育,疾病防控意識差能力低,消毒保護意識差,一旦出現疾病憑經驗胡亂處置,容易導致疾病的傳播與流行。另外,從布局方面考慮,養殖戶之間結構較為緊密,間距短,也為疾病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在規模化養殖的條件下,養殖戶數量相對較少,這樣就允許養殖戶分別選址,并形成合理的布局,拉長間距,使地理意義上的疾病傳播失去可能。同時,規模化養殖必然伴隨著設備、管理、疾病防治的科學化,具備相當專業技術的執業獸醫與完備的消毒免疫制度,有利于疾病的預防與果斷處置,從而保障場內養殖安全。
再者,散戶養殖本身的單薄使其難以抵御市場風險。在當今的養殖業,價格變動頻繁,在多種因素的制約下,變動幅度加大,環境與教育程度所限,散戶缺乏前瞻的眼光與科學分析的能力。因此,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就差。在價格變動劇烈的情況下,養殖戶與養殖戶之間的利潤也拉大了差距,有的盆滿缽溢,有的可能就光賠不賺。高利潤可能驅使某些養殖戶擴大規模謀求進一步發展,而利潤較低甚至沒有利潤可言的養殖戶可能就放棄養殖業而另尋出路。當然,這種養殖業中的兩極分化是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是規模化的催生劑。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近年日益突出的環保問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在帶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
深入農村我們就會發現,散戶養殖正是造成畜牧業對環境污染的首要因素。散戶由于其分散性,環保意識的缺失,造成對環境的污染面相對較大。在農村,養殖業的發達往往伴隨著地下水質的惡化,土壤營養富集,到處堆積的糞便時刻刺激著人們的嗅覺神經,使左鄰右舍難以忍受。而且,這種污染的治理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對環境以及人體的影響也就相對較大。從這一個層面出發,規模化養殖也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地理差距的拉大,污染只是局部;糞便處理設施的建設、沼氣等設施的建設與利用,將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程度。
另外,散戶養殖向規模化養殖過渡的必然性還體現在農業內部的布局上。農村經濟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反季節蔬菜大棚等高效農業的發展,也為在養殖業中無法施展才能的農民提供了新的致富之路,而且,隨著養殖業中兩極分化的加深,必將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從養殖業中抽身出來從事大棚種植或小商業等其他職業,而使留在養殖業中的那部分越來越專業化,有利于提高養殖業發展的速度與質量。
在多年的基層工作中,筆者發現,近年來已經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養殖數量的集中。以奶牛為例,通過近幾年的普查,總體上養殖戶的數量在減少,而實際上,存欄數量沒有減少,反而在持續增長。這就是養殖數量的集中,也就是規模化的運動過程。規模化時代已經為時不遠。
- 上一篇:規模養殖業污染監管思索
- 下一篇:規模養殖環境污染防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