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1-20 09:28:26
導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是大家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水體污染,化肥農藥的污染,農村廢棄物污染,塑料薄膜的污染,鄉鎮小企業污染,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等都對生態環境都有一定的影響。對于目前的現狀,在政策上開展宣傳教育,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健全農村生態建設的監管機制,建設一個個美麗的鄉村。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工業經濟均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眾多環境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狀況。農村廢棄物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化肥、農藥污染,農村鄉鎮小企業污染,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等,都使農村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生態質量也有所下降,因此對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農村經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我國的農村生態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水污染現狀
農村水環境是指分布在農村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池塘、溝渠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水生態系統總稱。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農業生態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的農家肥被化肥、農藥等廣泛取代。這些化肥農藥污染物通過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等方式進入地表水體,引起地表水體的富營養化,同時,又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這就是所謂的非點源污染,非點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飲用水源的重要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村畜禽養殖業帶來的水環境污染。近年來畜禽養殖業從農戶的分散養殖轉向工業化養殖,但是90%的規模化養殖場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且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大多數的屠宰場直接將動物血、廢水等傾倒入附近的水體,導致水體污染嚴重。
1.1化肥、農藥等不合理使用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污染與破壞化肥、農藥、農膜、生長調節劑等農用物資的使用促進了農業增產,但也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化肥的使用結果導致土壤板結,耕作質量差,土壤中的肥料養分容易流失,進入河、湖、庫等污染了水體,使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另外,長期施用化肥對農業環境造成影響:氮素化肥淺施,造成氮的逸失,碳肥的不合理使用,增加了大氣中CO2含量,增強了溫室效應。農藥污染主要表現在,我國農藥利用率低于30%,導致70%的農藥散失于環境當中,散失于環境中的農藥直接接觸人類皮膚,可引起皮膚過敏、紅腫、瘙癢等。一部分還可通過人體呼吸系統進入肺部,促使哮喘病的發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害蟲的天敵也無一幸免,從而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如果農藥使用不當,尤其是臨近收獲的農作物,會造成污染危害,譬如一些地區的蔬菜、水果有機農藥含量超標,就是農藥過量使用所致。
1.2農村廢棄物污染,農民的生活垃圾亂倒,生活垃圾多為混合垃圾,如:舊衣服、廚房垃圾、廢舊電池、塑料袋等,形成了一個天然垃圾場,夏天蚊蠅滋生,冬天東北風一刮塑料袋滿天飛,同時生活垃圾腐爛、發臭、發酵分解,給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而且垃圾在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了多種酸性的代謝產物,在雨水的淋澆下流入到地表或滲入地下,引起飲用水源的污染,對土壤也造成了污染,進一步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垃圾中的病原體可能導致農村傳染病的發生。
1.3塑料薄膜的污染,農膜的污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農膜主要是用來覆蓋種植莊稼,莊稼收獲后若不及時清理,就會被埋在土壤中使土壤的通透性變差,土壤中的水分運動受阻,不利于土壤空氣的循環,引起土壤板結,由于大部分農膜使用非降解地膜,使農作物減產。農膜在土壤中的分解過程很漫長,同時揮發出有害物質,使土壤活性降低,破壞了土壤的生態環境。
1.4農村鄉鎮小企業污染,由于農村經濟迅猛發展,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崛起,引發了資源的超量開采,生態環境惡化。農村工業污染使耕地遭到嚴重破壞,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實心黏土磚廠仍在嚴重污染農村環境,燒制這些黏土磚時消耗大量的煤,同時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這些廢氣的排放量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廢水的排放量也不容忽視,主要是造紙廠、食品加工廠等廢水的排放,由于其中的有機污染物較多,可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有些企業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轉,偷排廢水現象嚴重。
2為了改善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2.1開展宣傳教育,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目前,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是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們應在宣傳教育上下狠功夫,把農村生態環境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抓。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印發宣傳資料、環保知識手冊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知識的宣傳,使農民從根本上意識到農業生態環境對其自身健康和其生活的環境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來。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責任幫助農民懂科學,學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地膜等。通過提高農民本身的知識和素質來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
2.2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為了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首先成立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逐步分工到位,事事到人。加大投資,多方籌資,最大限度發揮財政投入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使人民群眾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理,建立垃圾池,使垃圾定點存放,集中收集處理,逐步實現每村配有保潔員,負責日常衛生的打掃和垃圾的定期清運,做到村村垃圾無死角。在化肥污染問題上,推廣生物有機肥,使土壤和水的污染降到最低,采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新農藥。與此同時,有計劃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使農民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再者積極推廣農村能源建設,如:沼氣、太陽能清潔能源等。推進生態村創建,組織實施村莊環境整治,著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水平。
2.3健全農村生態建設的監管機制
要健全農村生態建設的管理機制,制定法律和政策是重要的,完善農村環境監管體系更為重要。環境監管能夠有效地防治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在此過程中,應做到全程監督,全社會共同參與。根據地方特征,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監管模式。對于改擴建和新建企業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防城市中的高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同時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增強基層環保工作力量,配備基本的監測設備和一般技術人員,定期公布本區域的水質、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嚴厲打擊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
一言以蔽之,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日益嚴重,它是一個長期性、艱巨性與復雜性的工作,需要我們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每一個公民都應擔當起自己的責任,為子孫后代造福。
作者:何文光 單位:阜蒙縣環境保護局
- 上一篇: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少數民族數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