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與環境保護問題探討
時間:2022-01-31 09:31:02
導語:植樹造林與環境保護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一直在倡導低碳、環保。愛護環境,保護家園是我們的共識。植樹造林是改善環境最好的措施。茂密的樹林不僅能清除空氣污染、抵擋風沙,粗壯的樹干還能制造很多生活用品,樹木還能帶來果實,等等很多。本文著重探討植樹造林與環境保護問題的關聯,以此來增強人們主動參與植樹造林的熱情,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共建我們美好家園。國家主席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曾說過:植樹節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建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和觀念。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提升,所以說我們必須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將植樹造林堅持下去,象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1植樹造林的好處和意義
1.1植樹造林的好處。1.1.1防止水土的流失。植樹造林可以有效地保護土地,每到夏季下雨頻繁時,沒有植被的泥土很容易被水流沖刷出去,就會造成大塊的田地被毀壞,大量泥沙流入河里,危害性極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木像巨手一樣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降低洪澇災害。1.1.2防風固沙。現在農場種植的大片土地,每隔一段距離都會造一道防護林,每個田地之間也有防護林,其主要目的就是抵御風沙的襲擊。因為相隔一定的距離,造上防護林,風能刮走的沙礫就會減少了。1.1.3具有較高經濟效益。植樹造林既能為人類提供許多生活日用品,如家具、燒材等,而一些水果、藥材、茶葉等都是林木對人類的饋贈。所以說樹木的用處真是大得很。1.1.4凈化空氣。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樹葉上有許多細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煙塵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松樹、樟樹、榆樹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結核桿菌、白喉桿菌等引發的病癥。還可以凈化空氣,減少和降低空氣中的塵埃。1.1.5自動調溫、制氧、消音。每當你走入森林,就會感覺到剛剛在空地時的烈日高陽,在樹林里卻是涼爽怡人,這是因為樹蔭下氣溫比空地上要低10度左右。樹葉在陽光下還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素有“林都”之稱的黑龍江伊春就是因為林木多、空氣好而被稱為天然氧吧。樹林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天然的消音器。現在的城鎮,車輛、商業營銷等產生的噪音對人類危害越來越嚴重,而綠化植樹對消減噪聲的效果比較明顯。1.2植樹造林的意義。1.2.1植樹造林是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1.2.2植樹造林就是保護環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前提條件。1.2.3植樹造林,就是持續增加森林資源實現生態修復的重要舉措,對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1.2.4植樹造林可以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優勢,實現了經濟效益的轉型。
2植樹造林與環境保護是我們終身的義務
2.1植樹造林利在當代,功在千秋。2.1.1我國從1982年,國務院就曾《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辦法中規定,凡是我國公民,男11歲至60歲,女11歲至55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樹3至5棵的需求,承擔義務植樹任務。義務植樹已經成為適齡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2.1.2自參加工作以來,每年“五一”都參加單位組織的植樹活動,看到經自己參與種植的小區綠樹成蔭、鮮花團簇時心中就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2.1.3近年來,我們很多地方興起以家庭為單位認養樹木的活動,這個活動吸引了很多家庭參與,家長與孩子手牽手共同植樹造林,共建美好家園,從小營造熱愛家園、保護環境的意識,他們的付出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保護或者說是一種行動上的支持。現在還有不少年輕人在網上植樹,虛擬的世界里一樣植樹澆水,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其實都是倡導環境保護的踐行者,需要我們學習,但貴在堅持,把植樹造林堅持下去,我們就能迎來生態家園。2.2環境保護是人類延續生存的前提。2.2.1綠色被稱為生命的顏色,也代表著希望。環境保護就是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林地、濕地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清藍藍、地翠綠的美好家園。2.2.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財富。兩句話深刻闡明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也告訴我們,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促進發展。2.2.3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時我們沒有感覺,沒有珍惜,失去時再想得到就難了。保護環境,植樹造林是我們終身應該堅持做的事業,要想居住的家園更美,更生態,就需要我們自覺去守護。中國有兩句古語“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前者對植樹造林、環境保護的意義簡單表述,為了子孫后代乘涼、有樹就有陰涼,但仔細玩味其所孕育的含義之廣,而非幾字所能解讀;而后一句則從經濟效益來說,青山可以給人類帶來無窮無盡的寶藏。看來,植樹造林與環境保護是和諧統一體,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產生的生態優勢也就變成了經濟優勢。若平日不去關愛環境,環境就會以惡劣的姿態迎接你、報復你。人應遵循自然規律,做一個種樹者,也做一個乘涼者,把植樹造林、環境保護當做終身事業堅持做下去。
作者:秦立成 單位:黑龍江寶清縣林業局
- 上一篇:農業機械節油技術思考
- 下一篇:縣域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