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社區服務發展概述
時間:2022-02-17 09:29:47
導語:新源社區服務發展概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朱瑜工作單位:新源縣委黨校
2011年,縣檢察院、人事局、經貿局、國土局等6個包村聯建的縣直單位,協調伊犁鋼鐵等6家企業在該鎮共同建立了我來幫“區域性”聯建黨支部,以幫助失地農民就業為主體廣泛開展服務活動,當年聯合企業開展訂單培訓5期,使295名失地農民成為鋼鐵產業工人,350名困難群眾實現穩定就業。共駐共建進一步繁榮了社區文化生活。將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為開展幫扶聯建活動的重要內容。在聯建黨組織的協調下,駐轄區行政企事業單位共同出資200余萬為新源鎮勞動街社區新建了1300余平方米的一座一站式服務、殘疾人日間照料和臺球、棋牌、健身等功能齊全的群眾活動中心,在縣文化廣場開展“百日廣場文化活動周”、“社區大舞臺”等大型文藝演出,組織社區居民群眾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今年以來,開展各類文體活動200余場次,參與居民達5.3萬余人次,占居民總數的96%。
抓機制共筑,健全共駐共建領導責任制度。一是建立共駐共建領導機制。成立以縣委書記賈伊生同志為組長組織部長為副組長、駐轄區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社區建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共駐共建責任制度。明確要求縣級領導擔任社區第一書記,包點縣直部門領導擔任社區第一主任,社區第一書記每季度組織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召開社區聯席會議。縣委組織部每年年底組織社區第一書記、主任分別向社區居民、縣委進行述職測評,對群眾滿意度達不到90%的一律不得評先選優。三是建立共駐共建管理考評制度。實行干部監督進社區、評先選優進社區、黨員評議進社區、駐區單位考核進社區制度,縣委組織部會同效能辦定期對共駐共建活動進行督查,了解掌握共駐共建活動開展情況及駐區單位表現情況,并將督查結果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實行共駐共建結果與單位考核評優掛鉤制,工作開展情況占轄區單位黨建總分的40%。抓雙聯共管,構建共駐共建黨員動態管理機制。一是建立黨員共管制度。嚴格落實社區黨組織的管理權、監督權、知情權和表達權。目前,已有3893名機關單位黨員干部到社區定期共過組織生活,與社區干部共同認領崗位1463個;對42名機關干部擬提拔前到所在單位和社區進行了“雙考察”;社區為縣直部門及黨員干部提出意見和建議371條,有力地促進了機關作風建設。二是建立黨員培養制度。明確公安、計生、工商、民政、教育等部門在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責任,建立雙向互動管理機制,建立機關黨員與社區黨員和優秀青年“一幫一、多帶一”幫帶培養機制,每年幫助社區培養2-3名入黨積極分子。
抓活動共聯,構建共駐共建雙向聯系機制。一是組織生活搭建交流平臺。將每月第一個星期五作為幫扶聯建黨支部“黨員活動日”,組織黨員在聯系社區或縣直機關單位開展組織活動,使不同區域、不同單位的黨員能夠在同一個支部相互溝通交流。二是志愿服務聯辦,拓寬服務領域。目前,共開展各類“黨志愿者服務”活動1560場次,1.6萬名農牧(居)民受到幫扶,有效地擴大了黨組織的影響力。三是實踐活動聯促,提高服務質量。以社區活動場所為“舞臺”、黨支部為“導演”、黨員為“主角”、群眾為“演員”,廣泛開展“新農村、新變化、新氣象、新風尚、新希望”和“家鄉美”等文體活動,進一步凝聚群眾、活躍基層。廣泛開展“黨員團員志愿服務先鋒”行動、“敬業奉獻爭標兵”等活動,大力宣傳表彰“自主創業致富典型”、“民族團結互助榜樣”、“巾幗示范崗”等先進人物,提高黨群共建工作水平。抓共駐共建,構建“大黨建”資源共享平臺。一是活動場所共建。組織動員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力支持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整合縣直單位部門和鄉鎮政務網站和黨建網站等網絡信息資源,建立城鄉資源信息庫,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提供信息咨詢、惠農政策宣傳、實用技術指導等服務,為城鄉搭建起信息交流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