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9-30 11:21:06

導語: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問題進行分析,明確了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希望可以提升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水平。

關鍵詞:湖北;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與對策

在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工作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所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其問題的根源,有利于今后提出更好的工作對策,進一步提高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質量。

1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到城市就業,耕地撂荒現象時有發生。如何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已成為農村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土地適度規模化集中,更有利于現代農業對機械化、產業化生產要求的實現。為解決農村土地利用問題,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溧水縣東屏鎮各個村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形式。當前,從總體上說,各村土地流轉成效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和制約了農村土地流轉的健康發展。(1)受傳統觀念影響,流轉水平偏低。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和就業功能,而當前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形成,決定了農民不能輕易離開土地,絕大多數農民仍把土地作為命根子來看待,不少農民戀土情結較為嚴重,認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還有不少農戶怕政策多變,對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處分權等概念混淆不清,擔心土地流轉后,可能會喪失以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和征用時的經濟補償。另外,由于企業資金、就業技術市場、農民文化素質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可就業的行業有限,發展第二、三產業的能力不足。同時,廣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還沒有完整發展起來,大多數農民的收入還局限于有限的土地耕作,所以,農民對土地流轉存在后顧之憂,即便粗放種植,造成土地經營不善,施肥搭配不合理,雜草叢生,產量逐年下降,使土地沒有經濟效益,也舍不得把土地流轉出去。這種狀況,嚴重阻礙了農村土地正常、合理、有序的流轉。(2)土地流轉缺乏應有的規范。目前,不少地方由于缺乏土地流轉的市場中介組織,土地流轉主要依靠農民自發進行,想轉出土地的農戶尋找流轉對象難,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大戶卻苦于挨家挨戶的談判費時費力,使流轉成本增大。另外,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著多方面的爭議和糾紛隱患。例如,不少農戶還停留在口頭協議的認識上,缺乏規范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書面說明,諸如土地轉讓資金的多少、支付時間方式、土地轉讓起始時間等,都需要通過書面合同確定下來。而一些地方的村集體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缺乏民主意識,不經過征求農民意見、統一群眾認識,而以村委會的商議后作決策,往往導致一些農戶消極對待土地流轉,有的還存在一定的抵觸,這也是土地使用權流轉遲緩的重要因素。(3)土地流轉規模不夠,阻礙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農民個體性的土地流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土地荒蕪,但是不少地方的農村土地流轉,仍然停留在分散的個體經營上,缺乏一定程度的規模經營,阻礙農業科技的推廣與產業化的生產,農民收益仍然低下。這種分散的以個體經營為主的土地流轉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小農經濟的狀況,沒有從實質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現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土地流轉后仍舊處于零星分散狀態,以小塊土地為主體,無法集中連片,沒有形成土地集中的態勢,形成不了規模經營,不利于產業化發展。從目前大多數情況來看,土地流轉主要發生在本村村民之間,大多以村內流轉為主,而且流轉期限較短,流轉方式只有出租、轉包等形式,經營規模比較小。

2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

(1)明確好農村土地的產權關系。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在土地的產權方面呈現出三種情況:一是可以自由流轉土地的經營權;二是農民具有按戶承包權;三是土地的所有權歸集體所有。農民在土地承包期內把土地的經營權轉讓給第三方,從而分割出了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這兩種情況,而這種“三權分離”的局面,使得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變成了財產權而非債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改革現有的這種局面,使農民的土地承包得到永久性的歸屬權,從而確保廣大農民在土地流轉中利益主體的地位。(2)保障土地流轉的合法權利。盡管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我國農村土地充分發揮了其應有的經濟功能,但由于土地管理的不合理,容易造成政治、生態、環境以及資源方面的損害,而土地治權的結構為保護和實施土地產權關系在制度方面提供了保障。因此,在土地的供求關系、功能屬性以及產權屬性方面,要明確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把這三者作為構建土地治權的基礎,建立起一個“農戶———集體———中介組織———政府”四位一體的結構,處理好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權益關系,從而使得農民在土地流轉方面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的保障。(3)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對于現存的土地流轉中介組織,要有一個完善的過程,即必須要建立一個市場化運作與國家宏觀調控相結合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從而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使市場機制得到充分地發揮。而對于土地流轉的中介服務組織,則要建立起一個包含土地流轉與中介服務組織的機制,實現中介體系的服務周全和高效的運作,最終使整個流轉的程序呈現出組織化、市場化及有序化的轉變,為土地的經營提供最高效、快速的土地聚集機制。(4)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一方面,要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則必須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給予農民最低的養老保障、醫療保障以及生活保障等各方面的制度,從而消除農民對土地流轉出去后沒有生活和養老保障的顧慮。此外,政府可以在經濟發展優勢的推動下,加快促進土地流轉的改革,例如,可以推出“土地換社保”的有關政策,使土地社保的功能逐漸消除,徹底解除農民的思想顧慮。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吸引相關農業企業進村投資辦廠,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各種形式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從而為農民提供生計的保障。總而言之,要實現土地流轉這一改革項目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要順應土地流轉的新特點與發展趨勢,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民的思想顧慮,通過土地流轉這一工作,促使我國的土地資源得到更加有效和更加充分的利用。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湖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把握好重點和要點,并且具體分析及存在的問題,才能夠讓工作做得更好,提高農村土地流轉水平。

作者:蔣松 單位:長江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姜開圣.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對策[J].江蘇農村經濟,2016,(4):37-38.

[2]邵忠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中的土地流轉問題的法律考量[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25(7):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