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時間:2022-10-20 08:57:04
導語:簡述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變化提出了城鄉經濟要統籌發展的戰略要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但對比于城市經濟發展的勢頭,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速度還相對緩慢,農產品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所在,要想更好的滿足當前新型國際市場的快速發展需求,就必須要對農村的經濟結構進行更新一步的統籌規劃,建立一個符合新時展需求的農村結構體系。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原則與重點進行探討,并基于此提出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措施,以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城鄉地區的統籌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形勢,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新指標。我國作為一個農村大國,農產品經濟效益的發展對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以前的農村經濟結構的重點是為了解決農村人口的溫飽問題,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溫飽問題已經不再是關注的重點。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轉為了如何培養優質的農業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以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并且其受影響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需要實時的觀察這樣的動態變化。
1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現狀分析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就一直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我國本就是一個農村數量極為龐大的國家,農村經濟在經濟發展所占的比重也比較大,因此,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和農業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影響。新時代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結構提出了新要求,必須要重視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發展還存有以下一些問題:1.1農產品的品種過于單一,產品質量不高。在我國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很多地區種植的農產品品種還存在著過于單一的問題,單一的物種種植使得農產品的生產量比較大,只能作為生產原料的方式存在,而沒有對其進行精細化的加工,使得產品的附加價值上不去,造成經濟效益低下。1.2對農產品的種植沒有跟隨市場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直接呈現出迅猛的趨勢,使得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上升。但是很多時候,農村生產沒有摸清市場發展的需求,導致很多農產品的供需關系不能平衡,在農村科技水平快速發展的今天,快速發展的農村生產力與市場需求不協調會直接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1.3“自給自足”式經濟尚存,造成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在我國古代的很多落后地區,特別是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農民的耕作模式還停在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農民種植的大量農產品還是供給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于買賣,這樣會直接影響到農村人民的消費能力,阻礙經濟效益的提升。1.4農民缺乏科技素養,不懂得里利用新技術。很多農民都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教育,對新的農業技術也不太了解,這就對政府推進農村新技術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為農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有限,所以在新技術的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技術的實施開展中出現問題時也不懂得及時處理,造成了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難度。
2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必須堅持的原則
1)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時,必須要先考慮到農產品能否“賣出去”,能否構成經濟效益。這就要求在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時,必須要對市場的需求情況進行統籌分析,再根據市場的需求對農產品所要生產的種類進行調整,對數量進行評估,避免盲目生產所造成的農產品資源的浪費。2)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在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時,必須要把農村的長遠的發展放在首位,不要只顧及到眼前的利益時進行,而忽略了長遠的發展,要對農村地區的生態進行保護,既要促進農村地區經濟效益的提升,也要保證生態效益的發展。3)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在進行結構調整時,不要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要結合各地得具體情況和當地的資源,發展符合本地生產和特色產品的農產品,提高地區的核心競爭力。4)必須堅持尊重群眾意愿。對農村地區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推動農村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的提升,所以必須要堅持尊重農民的意見,與農民多進行溝通,切實保障他們的個人利益,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3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分析1)對農村的區域進行優化分析,讓產業結構布局更合理。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應該要依據當地的特色,并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給他們劃分出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村經濟區域,以加強各區域之間的聯系,促進各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2)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問題。農產品的質量問題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傳統農業對產品的量的要求比較大,而沒有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問題,新時代的經濟發展需要的是高品質的農產品,因此,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所在。3)對農產品種植的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傳統農產品的種植因為結構過于單一,很容易造成農產品與市場需求供需關系的不平衡,完成數量過多使得經濟效益低,因此,要對農產品種植的結構進行合理調整,促進種植結構多樣化,從而加快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轉型的步伐。
3針對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措施
針對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措施,要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農業科技的開發創新,加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方面進行合理調整,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加重對小城鎮建設的重視程度,以城鎮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可以優先對小城鎮進行建設,從而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從而為農村地區的就業提供更多的崗位支持,在建設時要以整體布局為原則,讓布局更加符合農村整體發展的需要,并且政府要繼續小城鎮建設一定的政策支持,對外來人口的進去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政策,讓農村人口發展吸收新的血液。2)堅持對農村科技的開發創新研究,以科技發展帶動農村經濟提升。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和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科技力量應用不足直接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時,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知識教育,并對新科技進行開發和研究,為農民提供更優質的種子和科技技術,幫助他們進行農產品的再加工,以促進農產品經濟效益的提高,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進程。(上接第24頁)3)注重對農村地區生態的保護,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在以前的農村經濟發展中,因為太過注重于經濟效益的提升使得農村環境破壞嚴重,無法給予現代農業發展強勁的動力。因此在現代農村經濟發展中,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生態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5結束語
目前我國農村結構體系還過于單一,布局也不是很合理,滿足不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并要基于現狀,堅持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尊重農民意愿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對農業科技進行開發創新,推進小城鎮建設,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最終目的,切實提高模擬產品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力.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2(4):68-73.
[2]倪建彬.論新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J].軟科學,2001,15(1):33-36.
[3]戰嘉波,鄭莉.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再思考[J].調研世界,2003(7):78.
[4]王敏鴿.淺議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J].青年與社會,2013(8):14-15.
作者:宋金萍 單位:吉林省洮南市永茂鄉農村經濟管理站
- 上一篇: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發展分析
- 下一篇:土地制度改革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