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不穩定因素及對策
時間:2022-02-23 09:40:46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不穩定因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促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但是農民的思想觀念落后、素質較低,大多以散戶經營模式為主,沒有科學的種植技術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制約著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本文針對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進行簡要分析,探究農村經濟不穩定因素相應的解決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農村經濟效益。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中;不穩定因素;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逐漸拉大了城鄉差距,同時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多種不穩定因素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我國本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的效益是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如果沒有穩定的農村經濟,經濟不會發展,社會不會穩定。因此我國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經濟中出現的多種不穩定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進,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保證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擁有美好的家園。
1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
1.1土地問題、散戶經營模式。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問題已經成為了農民爭議的焦點。大多企業占用了農民的耕地,補償較低,因此農民在失去耕地后不能滿足于正常的生計。由于我國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很難再就業,造成農民的收入低下。同時大多數農村實行個體經營,主要以散戶為主體,家家戶戶之間缺少交流合作,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及其銷售等環節一直都是單獨作戰的,沒有考慮聯合銷售,提高價格的優勢,有效提升農產品的效益。總之,農村中農民的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大規模、專業化的發展,降低了農村的經濟效益。1.2農民的素質較低,思想落后。我國農村大多數農民的素質及文化程度較低,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大部分農村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在農村的主要為50歲以上的人、老年、婦女、兒童,這一部分人的體力、精力及其銷售能力較差。此外,大多數農民都希望將孩子送出農村去城市讀大學,畢業后在城市定居就業,進而大多大學生不愿回鄉,不愿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實踐技能貢獻于家鄉,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這樣一來,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的整體素質低下,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穩步上升。1.3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投入不足。我國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沒有先進的基礎設備,進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隨著工業化建設導致農村耕地不斷減少,水資源的緊缺,部分農村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則會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進而降低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農業發展過程中科技方面的投入較少,農業種植過程中機械化程度較低,導致我國農業無法跟上先進國家的水平。由于農民文化素質較低,沒有樹立創新思維,雖然大量種植農產品但是沒有注重產品的質量。基礎設施薄弱及其農業科技投入不足,造成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不夠穩定,沒有較優的經濟效益。1.4選種盲目無規律。我國農民在種植的農作物時主要以盈利為目的,沒有全面考慮其他因素,因此,在選擇農產品品種時,農民一般會選擇熱銷的品種,后續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價格偏低、收入降低的現象。根據各種研究表明,農民需要根據自然條件及其土地資源的實際情況,選取多種農產品進行種植,不能一味的種植單項農作物,導致單項農產品滯銷的現象出現。通過不同的農產品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2發展農村經濟的必要性
首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序性可以提升我國國民素質和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其次發展好農村經濟可以建設美好家園,促使農民過上幸福寬裕的日子。促進國民經濟上升的同時,保證全體人民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第三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可以保證國家糧食的安全。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對于糧食需求量較大,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可以保證國人的安全。最后,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建設社會文明,形成農民安居樂業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3.1轉變思想觀念,開啟合作模式。首先,農民需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更快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傳統落后的農業思想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無法提高農民生活的質量,因此農民需要積極了解市場的需求,掌握市場中最新的行情動態。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擬定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有序提升農村經濟收入。與此同時,需要打破傳統的散戶經營模式,農民需要有團隊合作的理念,實現合作共贏的方式。例如:生產、加工、銷售實現一條龍的服務,幫助每家每戶銷售滯銷的農產品。總的來說,農民轉變思想觀念后開啟合作模式,可以促進銷售的效率,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金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3.2大學生的就業思想需改變。在轉變農民思想觀念的同時,也需要轉變大學生的就業思想觀念。以往農民和大學生都希望離開農村去城市發展。大學生是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及教育于一身的青年人,是科教興國戰略的第一次受益者。因此受到科教興國戰略的沁潤,應當作為實踐者和完成者,義不容辭地走向祖國科技事業,擔負起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重任,成為祖國民族復興的堅實力量。因此廣大大學生應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覺得只有在城市才能凸顯自己的價值是片面的。如果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吸入大量的優秀大學生,獲取新鮮的力量,得到理論知識的同時得到一定的技術支持,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農產品,能夠提升農產品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大學生回歸家鄉為農產品的種植奉獻一份力,不僅對于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貢獻的力量,同時也能帶動農民走向富裕的生活。3.3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加強科技的應用。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的發展,需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首先需要選取科學合理的農業技術及其農業種植方式,降低農村土地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鹽堿化的現象發生。由于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土地被占用,進而需要在有限的土地內做到資源合理利用。其次,需要應用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杜絕水資源的浪費。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離不開對于自然環境的保護,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需要減少化肥、農藥、地膜極其有害物質的使用,不斷降低大氣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在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有效種植農業,實現環境和經濟雙贏的目標。3.4科學選種,拓寬銷售市場。農民需要杜絕盲目地選種,并不是往年熱銷的農產品都是最好的,在今年一定會獲得豐厚的經濟利潤。農民在種植農產品的過程中不能光以盈利為目的,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例如:氣候、環境、政策、土地、市場等。農民需要堅持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發展原則為根本。在其他農民人堅持以往農產品獲得微小利潤的情況下,可以精選優選種植科學合理的農作物。例如在傳統的農產品種植方面,可以選取更為珍稀的農產品,提高產品的價值,提高市場競爭力,獲取更優的經濟利潤帶動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其次,農產品需要積極拓寬市場,通過多渠道進行品牌宣傳,結合現代化線上線下銷售的途徑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此外,可以利用當地政府大力打造農產品的價值和品牌,進而形成集文化經濟優勢于一身的農產品,為農產品的銷售增添活力,多渠道的銷售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促進農村經濟收入。
4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穩定因素,需要高度重視,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例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進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結合先進的農業基礎設備和技術對其農產品科學種植,打破固有的選種、優化選種方式,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引進大量優質畢業生作為農產品種植的堅實力量,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最終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洪忠,阮彥東.新經濟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困境及突破[J].中國集體經濟,2020(02):6-7.
[2]侯秀芳,劉佳悅,劉威菡,尉春艷.現代化村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選擇[J].中外企業家,2019(36):206-207.
[3]樊漓.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淺析[J].遼寧經濟,2019(12):50-51.
作者:李玉波 許少紅 孫玉國 單位:德州學院
- 上一篇:農村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探討
- 下一篇: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