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發展及走向分析

時間:2022-06-19 05:26:16

導語:農村經濟管理發展及走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管理發展及走向分析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及社會穩定性。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應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1]。農業經濟管理指的是依據國家經濟政策、社會經濟條件、市場環境對農業經濟進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證生產資源分配合理性,提高農業經濟發展規范化水平。我們應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1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1.1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仍不夠完善,未制定與市場經濟體系、經濟理念相符的管理體系。我國現行農業經濟管理機制與我國社會結構存在一定差異,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速度不夠快。同時,受到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不完善這一因素的影響,管理活動執行效果不夠好,且部分管理人員未落實經濟管理機制,這些都將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及發展穩定性。1.2重視程度較低。近年來,我國黨中央、各級政府對農業經濟發展重視程度在逐漸提升。同時,依據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發展速度制定了各種管理意見、扶持政策,引導農業經濟管理向著正確方向發展[2]。然而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且未充分落實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出現此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管理人員未依據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優化管理理念,且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掌握不足,未認真落實相關政策,導致農業經濟管理質量不夠高;其次,管理人員綜合素養水平不夠高。目前,管理人員管理能力、職業素養仍需不斷提升,以實現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建設新農村戰略目標。1.3管理模式不夠先進。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在各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未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也將向信息化方向發展。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仍不夠先進,未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致使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夠高。

2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2.1制定完善管理體系。管理制度是保證一項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為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我國應依據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主要涉及以下4點:①建立土地流轉制度。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實施,各級政府應制定、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以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目標。同時,應確定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對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進行優化,以提高土地承包檔案管理工作水平,規范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方式。②制定信息管理機制。為做好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工作,應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管理,以保障農民的合法利益。③制定生產經營機制。為保證農村生產資源管理水平,應建立農村生產資源集約化管理機制,指導農民積極參與土地承包流轉市場當中,以提高生產資源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同時,加強土地資源流轉,可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④改革產業機構機制。目前,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更為重視糧食作業的生產及管理,這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不利。為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應科學優化農業產業機構,合理調配當地資源,生產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以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2.2提升重視程度。為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目標,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發展趨勢的了解程度,保證管理人員正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其次,高層管理人員應合理規劃經濟管理工作,加強對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以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及工作能力,最終實現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目標。再次,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入基層進行農業指導工作,以提高農業生產科學化水平,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最后,基層政府應建立農業合作社,配備足夠技術人員,以提高當地農業生產科技化水平及農業經濟管理水平。2.3加強管理。政府部門應掌握農村發展情況、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重視農業水利、交通設施建設等工作。政府部門應設置農業水利工程專項資金,以保證農村居民飲水,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穩定發展[3]。同時,政府部門應重視水利工程建設,以滿足農作物生長對水資源的需求,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交通設施也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為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應建立農村路網,保證農民出行的便利性。為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應適當增加農業經濟管理項目,加強對個體戶、養殖戶的扶持力度,從而優化農業經濟體系。2.4優化管理模式。為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應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現代化管理模式。同時,可開通農業技術咨詢電話,設置農業技術信息網站,由專家在線回答農民農業生產中發現的問題,以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化水平。同時,可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向社會最新農業信息,回答農民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問題。另外,可采用現場資源、科技培訓等方式,提升農民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實現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的目標。地方政府應建立健全運行制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加強對本地區龍頭企業的培養,以提高農業產業向規?;?、產業化方向發展。

3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發展趨勢探析

3.1現代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不能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在此情況下應選用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主要涉及以下內容:首先,推動農業生產活動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以減少傳統農業生產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推動農業生產活動向著現代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其次,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以提高農業產品技術含量,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農業生產人員應選擇聯合經營模式,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以推動農業經濟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3.2信息化。在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后,信息資源也成為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質量的基礎。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農業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可提升農業生產活動科學化水平;通過信息化技術,可幫助農民準確預估市場變化,提高農業經濟活動針對性。未來,農業活動信息化將成為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方向。

4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管理對于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十分重要。因而,我國十分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雖然我國科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是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并不快,且這一問題受到各部門的重視。為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我們應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婭.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4):22-23.

[2]李有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之我見[J].今日財富,2017(14):63.

[3]朱云云.關于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思考[J].農家參謀,2017(23):33.

作者:李哨兵 蘭西 楊國 單位:1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鎮農村經濟管理站 2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