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考
時間:2022-08-11 03:37:08
導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認真調查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總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探索可借鑒、可復制的新形勢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和方向,根據市財政局安排,宜陽、汝陽、嵩縣三縣財政局以宜陽縣為樣本,積極調研,深入思考,集中論證,形成了關于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建議的調研報告。
關鍵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調研;思考
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現實意義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相對于傳統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而言的,是伴隨著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形勢下產生的,它符合中國的國情,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強調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后發展起來的,具有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的產權制度,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紅相結合的分配制度等特征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理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0)》中,把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建立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環節。重視和強調“新型集體經濟”是黨中央基于我國“三農”發展變化實際,著眼于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做出的戰略部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對補齊農村經濟發展“短板”,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新形勢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是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保證,是有效解決農村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問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改善農村教育衛生條件,提高農民群眾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宜陽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制訂政策,優化環境,加大投入,重點扶持,使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勢頭強勁。(一)資源租賃型改革開放以來,宜陽縣部分鄉村級集體仍留有荒山、荒坡、荒灘、荒塘等自然資源。為了充分使這些資源發揮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絕大部分村將這些資源以不同形式和期限,相繼對外租賃承包。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評估機制,這些資源的租賃承包費往往不高,甚至一次性收取幾十年的承包經營費,短期內將集體收入就全部用于公益事業等開支,從而形成此類村集體收入偏低和斷檔,難以給當時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形成強有力的經濟支持。(二)資產租賃型城關鎮紅旗路辦事依據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三十年前利用集體土地建成了綜合性的商貿市場,幾十年來堅持錦花商貿市場集體屬性不更不變,辦事處加強管理,精心服務,使市場生意紅紅火火,始終成為全縣群眾消費購物首選場所,每年也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入。2014年,辦事處根據形勢發展和群眾消費水平提高的趨勢,借鑒外地經驗,將過去平面式的錦花市場改造為地下、地上共四層的立體式商貿市場,市場面積比原來增加5倍,并且新建18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大大緩解了縣城的停車難的問題,最為重要的是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大幅度增長。這些年來,紅旗路辦事處先后給居民分紅700萬元,并且利用集體收入發展起養老、文化娛樂等公益事業。(三)公司+農戶型白楊鎮東莊村集體成立農民種植合作社,引導全村群眾以土地入股,培育中藥材連翹種植業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里利用上級村集體試點資金,購買連翹種苗,建起了連翹茶葉加工廠,進入收獲期后,群眾和集體實行“七三分”的分配模式。不僅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并且群眾的連翹種植收入要比原來單純種植糧食提高兩倍。目前1035畝連翹已種植兩年,明年可進入收獲期。(四)龍頭帶動型三鄉鎮仁村黑毛驢養殖廠是東阿阿膠的一個原料提供伙伴,目前,養殖廠里毛驢存欄1500頭,年出欄可達1000頭,同時,以“養驢+種植谷子+驢肉食品+觀光農業”等內容打造發展新模式,仁村入股100萬元,每年按8萬元的標準分紅,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另外,流轉周邊5個村的2000畝耕地種植谷子,增加了農民收入。(五)產業推動型近年來,董王莊鄉根據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獨特的土壤優勢,鼓勵農民種植艾草,面積達3500畝。剛開始價格低,收入少,加之個別商販摻雜使假,影響了當地艾草的聲譽和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鄉黨委、政府扶持喬莊村發展了艾草加工廠,投產以來,開發了10多個艾產品,“天之艾”艾草品牌已經深受市場歡迎,在艾草加工廠的帶動下,現在,不僅村里每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6萬元,并且引導艾草產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六)配套服務型為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近年來,宜陽縣各級干部精心篩選優勢資源,認真研究和尋覓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商機,將補齊“短板”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突破口。張塢鎮平北村瞄準本地蘑菇、水果等農產品難冷貯、附加值低等情況,利用上級政策,建起農產品貯存冷庫,開辟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新渠道。(七)綠色能源型近年來,宜陽縣搶抓機遇,發揮國家大力支持發展光伏太陽能的產業政策優勢和不宜林耕的荒坡和學校、村委會等公共場所的屋頂資源優勢,利用政策資金和財政資金,投入1個多億,發展光伏太陽能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縣此項產業達11.4兆瓦,可為88個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634萬元。
三、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經驗
近年來,宜陽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數量迅速增加,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成為一股新生力量充滿活力,歸結宜陽縣的做法,有以下幾點經驗:(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近年來,利用脫貧攻堅的積極政策,謀劃光伏太陽能發電等項目,投資1億多元,使全縣88個貧困村的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為助力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奠定了扎實基礎;宜陽縣加強對村級集體經濟的監管和管理,排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管理漏洞,如針對一些村過去租賃承包荒山荒坡周期長、租金低等政策,縣監察委、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專項調查,根據有關政策,對癥下藥,制訂措施,力避村級集體經濟的效益“貶值”。(二)部門通力協作,盡職盡責,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開方抓藥”多年來,由于村級集體經濟一直處于被人遺忘的窘境,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如何選項、如何管理,是村級集體經濟都必須認真回答的問題。2016年,全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啟動后,縣委組織部、財政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經常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政策,分析情況,確定方案,同時經常對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進行調研,及時掌握項目的實施、運行和經營動態,指導項目化解風險,盡力保證項目安全運行。(三)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和路徑對于缺項目、缺人才、缺資金、管理難度大、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宜陽縣相關部門經過反復醞釀、深入分析,認為對于經營管理簡便、運行穩定的項目,村集體可獨資發展。如近幾年沙坡村、注汴村、張深村采取獨資建設的光伏太陽能發電項目,一勞永逸,目前,運行正常,收入穩定;而對全縣88個貧困村發展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縣里采取統一選址、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按村分配收益的方式,解決了部分貧困縣缺少建設場地,項目小而難立項等問題。還有如東莊村采取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連翹種植加工項目,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結構。(四)審時度勢,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2018年,宜陽縣脫貧攻堅戰勝利告捷,這些年來的成功和困惑,都使宜陽縣領導深刻認識到,學習新的發展觀念,植入新的發展模式,是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最佳選擇,基于此,宜陽縣設立試點村,開展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內容的農村“三變”改革,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來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健康長足發展。(五)心懷群眾觀念和奉獻精神的黨員干部和鄉村能人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紅旗路辦事處之所以多年來一直堅持和發展集體經濟,首先是辦事處領導心里想著群眾,裝著集體,在近年來,縣城房地產開發迅速,土地直線增值的情況下,不為眼前利益所動,守住了發展集體經濟的理想載體;如東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孝義,喬莊村經濟能人王喜森等,正是宜陽縣培養和發現、利用了一大批特殊人才,才使村級集體經濟得到有效發展。
四、宜陽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
雖然近年來宜陽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了積極和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時間短,實踐少,目前,村級集體經濟仍然顯得單薄和脆弱,還存在不少困難。(一)缺項目宜陽縣是農業大縣,農村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而種植業的發展比較脆弱,不僅受市場因素影響,并且受自然因素影響。2019年,縣里一部分群眾發展中藥材和花椒種植,因遭遇數月大旱,成活率極低,投資直接受損;還有去年的疫情,使縣內生豬生產遭受重挫。因此,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項目選擇上不得不放棄本土優勢,這樣,要選擇理想的項目就非常困難。(二)缺人才宜陽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農村留守者大部分是或老或少,這些人群受年齡、知識、身體等因素限制,難以在新形勢下來挑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的重擔。(三)缺資金項目啟動,資金先行。目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絕大多數都是依靠財政資金支持,而財政資金是為了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的,不可能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所需的資金大包大攬,這樣,形成了因資金不足而影響村級集體經濟良性發展的現象。
五、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學習先進經驗,開闊眼界,創新發展思路要把全國層面上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先進的地區和典型樹為榜樣,組織縣鄉村干部前去考察學習,學先進地區的項目謀劃,學先進地區的項目管理,學先進地區的資金籌措,學先進地區的人才培養,并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論證,理清新的發展思路,制訂科學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案,提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起點、層次和質量。(二)更新發展理念,立足本地實際,整合傳統優勢優質資源,讓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成為傳統農村經濟發展的引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不應一味趕時髦、圖洋氣,要立足本地資源,學習和熟悉現代市場營銷策略,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條,注重龍頭培育,提高產業附加值,實現集體和群眾雙雙增收的理想目標。(三)要大力實施鄉村人才培育工程。如何發展經濟?人是關鍵因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更需要有思想覺悟,有奉獻精神,有經營本事的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現在,農村人口出現中青年斷檔的不合理現象,大部分青年都涌向城市。為此,要加強農村新型人才、實用型人才、現代型人才的培養力度,要出臺政策,吸引他們熱愛鄉村,投身鄉村振興;要打造平臺,為他們實踐和鍛煉提供重要條件,幫助他們站穩腳跟,從而引導他們走上創業道路,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四)加強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經營活動的監管為了堵塞漏洞,增加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經營活動透明性,強化經營者的自律意識,調動經營者的工作積極性,要強化對相關工作情況開展不同形式的監管。1.公告公示。對新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經營活動中的重大事項要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公告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紀檢監察,農業農村,財政、審計監督等部門要建立聯席工作制度,經常性地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和完善企業的經營活動;3.年底要對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企業的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進行工作績效考評,視工作成效和質量予以獎懲。
參考文獻:
[1]呂小瑞.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思考[N].安徽日報,2018-12-04.
[2]呂小瑞.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思考[J].沈陽干部學刊,2019(02):18-21.
作者:杜麗娟 單位:宜陽縣財政局
- 上一篇: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探索
- 下一篇:脫貧攻堅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研究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