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信貸供給分析

時間:2022-03-27 03:48:39

導語:農業發展信貸供給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發展信貸供給分析

一、農業經濟發展創新

與國際農業產業發展相比,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制仍不健全、資金供應不足,甚至很多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存在大片的金融空白。嘉興作為浙江省的農業大市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因此,通過對農業發展中各個主體對資金的需求量以及具體需要何種類型金融產品的調查,能更好地找到相應的解決途徑,對農業的發展來說有著深刻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調查背景

1.嘉興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形勢成效明顯

嘉興市的農業發展成熟,基礎好,潛力大,具有特色產業,區域布局清晰。其中,畜牧、蠶桑、設施蔬菜、花卉苗木、名特優水產品、優質水果和優勢特色食用菌等為主的七大主導產業區域格局基本確立。嘉興市在地域上基本形成了以嘉善縣、南湖區、海鹽縣、平湖市為主的生豬養殖集聚區,以海寧市、桐鄉市為主的繭絲綢產業區,以嘉善縣、南湖區、平湖市交界處為中心的東南部大棚瓜果蔬菜設施農業區等。這些成熟的農業集群,便于分析農業產業集群中供應鏈的共性,可以得到更準確的供應鏈金融現狀的資料,有利于后續研究的開展。

2.當前金融支持農業新發展形式尚存在升級空間

嘉興現代農業發展起步于改革開放以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邁出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第一步,成為全省農業發展的先行區。但客觀分析嘉興農業現狀,與現代農業的要求仍有相當差距,仍存在以下問題: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應用水平不高;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治理難度大;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低,缺乏大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組織化程度低下;大部分農產品在市場分級、精細程度、產品品質等方面與國際市場要求尚存在很大的距離,難以適應城鄉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三、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對農業企業的調查結果

在對農業企業發放的問卷中,共發放30份,實際有效回收25份。這其中包括了嘉興的龍頭及大、中、小型各個層次的企業。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大多傾向于商業銀行的籌融資方式。由于商業銀行的利息率相比于債券等籌資方式,比較穩定。在影響農業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選擇中,選擇企業規模的占絕大多數。企業在選擇向銀行貸款遇到的主要問題中,大部分選擇了缺乏有效擔保。說明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條件是需要有效的擔保,而有效的擔保則與企業的規模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企業在進行籌融資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需要固定資產的抵押和有效的擔保,從而對企業的籌融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從銀行獲得貸款時,企業注意方面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在選擇銀行時更加注重的是效率,由于銀行的審判時間影響了企業的一些決策方向,所以獲得資金過程的時間越短越能夠得到企業的歡迎。在各個金融機構當中,能夠獲得的貸款的金額十分接近而且利息率相差也不會很大,所以放貸速度更加成為了主要的選擇因素。問卷反饋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并不了解或者采用除商業銀行的方式進行籌融資,其他的籌融資的方式的宣傳力度有限,是企業拘泥于商業銀行貸款的形式中,降低了市場中資金的使用和流轉效率。商業銀行的貸款程序以及法規已經比較完善,所以能夠得到大多數企業的青睞,其他的籌融資方式還需要完善其法律法規。在選擇農業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中,企業希望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放寬貸款的條件,同樣也希望政府能夠通過改善融資、擔保體系來使企業能夠更輕松、更多地貸到款。

(二)對個體農戶的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中,個體農戶的家庭人口數約為3.2人,其中在外務工人數為1.8人,平均每戶有耕地面積0.945畝。2012年家庭人均收入為14365元,其中涉農收入為5315元,務工收入為9049元,總支出約為7811元。在農戶的收入形式中工資收入占到了63%,超過了涉農收入。在調查的農戶中,大多數家庭只是將農業生產當作副業。除去家庭中未參與生產勞動的人員,家庭中主要的人都基本在從事在第二、三產業的工作。在調查人群中,約有89%的人有銀行貸款的需求,但只有37%的人得到了當地銀行的滿足。在2010年至2012年中,有21%的人得到了銀行信貸。個體農戶基本都存在著資金的短缺,主要是以短期且小額的貸款需求為主。在2010年至2012年中獲得的信貸有81%屬于農村信用社,7%屬于農業銀行,2%屬于郵政儲蓄銀行,8%屬于村鎮銀行,1%屬于小額貸款公司,1%屬于其他金融機構。在信貸的擔保抵押方式中,有8%是憑自己信用貸款,14%是找人擔保,73%是以房產抵押,3%是以存單、國債等質押,還有2%是其他的方式。在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方式中,農戶傾向于農村信用社,并且主要是用房產和擔保人以及個人信用為主,最多的是房產。相對于企業,銀行貸給個體農戶的風險要大上許多,所以基本上只接受固定資產質押的方式,這樣在個體農戶需要再次進行貸款時,就缺少了有效抵押物。而即使獲得的信貸資金89.29%投向于子女上學、蓋房、婚喪嫁娶、支付醫療費等生活性支出,由此可以看出,個體農戶用于農業再生產的比例十分有限。在需要多少資金才能滿足現在的生產生活要求的問題中,農戶需要的資金額度在各個層次都有,但主要是小額貸款。個體農戶的資金需求主要是一些生活過程中,小額資金的周轉,所以只需要滿足個體農戶的小額貸款的質押、信用評級問題就能大大地滿足農戶的需求。在向他人借貸的借貸利率調查中,有20%是在10%以下的利率,有26%是在10%到15%的利率,有46%是在15%到20%的利率,有7%是在20%到30%的利率,有2%是在30%以上的利率。在民間的借貸中,利率分布主要是集中在15%到20%,并且在各個層次的利率都有,相比銀行給出的利息率,民間的更加高一些。所以若銀行能夠解決個體農戶借貸的風險控制的問題,農戶就會傾向于選擇通過正規的渠道進行貸款。

(三)對銀行的調查結果

在對銀行的調查中,有近40%的銀行針對農業(的貸款占其貸款的發放總量比重超過50%。截至2012年3月末,浦發銀行的總資產達到133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1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79.2億元。在發放的全部貸款中,涉農貸款占比82%,增幅高于全部貸款增幅。從調查得到的數據可以看出,對農業貸款的利潤率比其他行業較高。農業信貸并不是十分方便,農戶貸款仍有門檻限制。銀行拒絕貸款給農業企業或個人的原因可以看出,如果能夠解決在貸款過程中,控制風險降低壞賬率,銀行還是愿意借款給企業和個人的。風險控制主要體現在信用評級和擔保物上,若能夠有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則銀行能夠放心地借給信用良好的企業和人群,若能夠開發出多種擔保形式和擔保物,則能給更多的企業和個體農戶提供貸款的機會。在調查中大多數銀行表示希望通過農業信貸支持促進農業產業集群。銀行能夠提供較低盈利貸款,說明還有大量的款項并沒有貸出,需要有更好的項目進行投資,如果農業通過集群發展的形式,降低農業本身存在的自然風險,提高農業的盈利率,相信銀行會十分愿意借給這些更低風險的農業產業,從而實現雙贏。

四、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從金融機構角度看

1.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后

嘉興從2004年就提出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農村環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但是,農業弱質、農村落后、農民弱勢的狀況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根本消除,體制政策制約已成為嘉興城鄉一體化向縱深推進的“瓶頸”。

2.嘉興市農業擔保機構數量偏少規模偏小

正常運作的農業擔保機構各縣、市、區平均還不到一家,這與幅員遼闊的農村市場與新時期農業經濟的發展要求顯然不相適應。

3.商業銀行收益低,難度大,服務不到位

對多數商業銀行來說,農業類貸款企業規模小,難度大,風險大,收益低。因此,專業人員配置極少,貸款品種設計、業務模式研究等方面重視不夠,服務不到位,這也是導致農業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直接因素。

(二)從企業角度看

1.企業規模小、層次低,有效抵押資產少

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低,缺乏大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僅有300家,且大部分的農業龍頭企業目前還沒有完全脫離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方式,總體上規模較小,創品牌能力不足,輻射面不寬,帶動力不強。絕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都是從事初級農產品加工,精深加工不多,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

2.受自然因素影響大,貸款風險高

農業中小企業,多是從事與農產品原料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服務相關的業態類型,與立地條件聯系密切,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農業產業要素的復雜性、生產環境的多變性及不可控性決定了農業中小企業貸款較其他行業存在更多的不可控和高風險性。

(三)從農民角度看

1.農民缺乏貸款所需的抵押品

農民由于沒有足夠的抵押而缺乏獲取抵押貸款的能力,這是金融機構不予放貸的主要原因。另外,從銀行貸款,要辦理抵押,不僅環節多、手續繁,而且費用大,需要去公證部門公證,登記費、鑒證費、評估費等等各種各樣的費用相加,增加了農民從商業銀行貸款的成本。

2.農村現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制約農村金融業務的有效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經營形式,導致生產規模小、可用于貸款抵押擔保的資產少,抵御自然風險能力差。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社會化生產水平低;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少產業支撐,負債能力低。

五、對農業借貸機制的對策研究及優化設計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鼓勵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現代化

嘉興地區農業發達且嘉興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以往的嘉興市政府的政策中,政府注重的往往是直接對農民的補助,雖然這樣對農民的生活同樣有所改善,但卻不能有效地提高農民的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積極性。由于農業和農業企業的高風險、低收益,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積極性要低于支持高收益產業,因此,需要我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手段為金融機構提供政策扶持,吸引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現代化的投入,鼓勵他們提高服務質量,而這也是國外的通行做法。如對金融機構開發的適合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給予政策支持;對在縣及縣以下地區增設分支機構或金融服務網點的,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等。

(二)金融機構調整對農業產業的信貸政策

農業企業發展呈現特色化、區域化、集中化的趨勢,要求金融機構加強對縣域特色產業研究,加強與經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的金融業務整體合作,對企業信貸政策進行適時調整。嘉興地區的主要農業產業為桑蠶、雞鴨生豬等牲畜等,并且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分區的集群特征。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金融機構可以針對這點,對不同的行業設立不同的信貸政策。例如,針對桑蠶業可以創造用桑蠶的半成品、成品等作為質押物,從而可以增加貸款的可能性。

(三)加大農業小微企業產品研發力度,加強對市場需求、金融產品與同業比較研究

一是要針對農業微小企業客戶貸款金額小、時間急、期限短、頻率高、季節性強等特點,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簡化貸款審批程序,提高信貸投放效率,積極探索縣域經濟環境下新的有效抵押方式。二是要根據農村產業發展的要求,對龍頭企業信貸產品進行完善。三是要針對農村商業的特點,積極推行符合縣域商業流通現狀的商業信貸產品,創新符合商業銀行控險要求的貸款方式。嘉興的農業企業,是以龍頭企業帶領下的一個產業集群。每個農業行業,都有著一個或多個龍頭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扶持中小型企業的技術研發,從而改善競爭環境,使技術的發展更為迅速。

作者:朱敏董芳敏劉至勇魏姍譚華工作單位:嘉興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