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農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18 02:50:44
導語:低碳農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低碳農業
目前,對于低碳農業的研究還不是很透徹,還未形成一個大家共識的概念。國內最早提出低碳農業經濟概念的學者是王昀,他認為低碳農業經濟應該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經濟;是在農業生產和經營中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同時獲得整個社會最大收益的經濟;本質是節約型、效益型、安全型經濟。低碳農業的理論基礎是“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指運用農業生態學原理和方法,把現代科學成果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環的一種農業體系。從低碳農業的實施過程和特點來看,低碳農業是指以減少大氣溫室氣體含量為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變化的科學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做好病蟲害防治、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的農業。農業生產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密切相關,低碳農業可以看作是對現有農業發展模式的一種升華,一種在農業生產、經營、消費過程中實現碳能源的低消耗、環境的低污染、溫室氣體的低排放,并同時獲得最大社會收益的農業發展形式。
2四川省農業和農業碳排放現狀
2.1四川省農業的基本情況
四川介于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位于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東西長1075km,南北寬921km,2013年國土面積48.5萬km2,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1%,居全國第5位。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高原、山地;東部為盆地、丘陵。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旱、夏熱、秋雨、多云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于農、林、牧綜合發展。
2.2四川省農業碳排放現狀
本文選取四川省農業商業性能源使用量ECi作為估算CO2排放量的基礎數據,采用2007年IPCC公布的第四次報告中按標準煤折算的各能源CO2排放系數Ci以及各能源平均低位發熱量MHi計算得出的CO2調整排放系數作為估算CO2的乘數ACi。其中四川省農村商業性能源消費量以及各能源平均低溫發熱量來自2006年~2013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按標準煤折算的能源CO2排放系數來源于IPCC2007年第4次評估報告。
2.3四川省農業碳排放特征分析
2.3.1農業碳排放變化趨勢
由表4可以看出,2005年~2012年四川省農業能源性CO2總量排放呈總體上升趨勢,2005年~2008年上升,從2009年開始略有下降。就不同農業商業性能源碳排放而言,除柴油外其他能源消耗所排放的CO2從2010年左右開始有下降趨勢,而柴油消耗排放的CO2排放量則呈上升趨勢。
2.3.2農業碳排放主要來源
對農業CO2排放總量貢獻而言,柴油消耗所產生的CO2是四川省碳排放主要來源,其次是原煤消耗排放的CO2。其他能源消耗所產生的CO2對排放總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整體上貢獻率不高。
2.3.3目前農業碳排放原因
(1)以柴油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柴油使用量上升并且是四川省農業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其原因與四川農業商業性能源結構中以使用柴油為主有關,2005年~2012年柴油在能源使用結構中所占比例高達78%~97%,且逐年上升。
(2)農業增長導致能源使用量增加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農機總動力。隨著四川省農業GDP由好多增長到好多,2005年~2012年農機總動力呈現上升趨勢,從2005年到2012年上升了69.32%。由于農機總動力需求上升,必然引起農業總體商業性能源使用量增加,使用量增加了72.37%,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也隨之增加。由此會增加四川農業碳排放的總量。
(3)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省的農業現代化水平還不高,農業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高碳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這對我省發展低碳農業極為不利。另外,由于農村能源利用缺乏常態的必要技術指導和相應管理,而且農民節能理念不強,使得農業能源利用率不高,進而加大了農業的碳排放。
3低碳農業發展對策建議
3.1調整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
逐步調整四川省農業商業性能源結構,降低柴油在其中的比例,增加調整系數相對較小的煤油、汽油和天然氣的使用量。在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中,出臺一些鼓勵清潔能源使用的政策,增加農業生產和生活中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從總量上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3.2鼓勵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四川省農業碳排放強度從2005年開始整體呈上升趨勢,且碳排放強度整體水平較高,要實現碳減排的任務,應首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因此,要大力開展農業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諸如節水灌溉技術、清潔能源技術,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此外,要注意的是四川省農業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其中,種植業生產總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較大,2012年種植業所占比例為42.5%。普遍認為農業結構的改變對農業碳排放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在未來發展中應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并結合各地區域特點,適當向林業、漁業等低碳排放行業傾斜,尤其是林業產業。同時,積極拓展農林牧漁副相關的服務業,增加農村居民收入的同時,減少農業碳排放。
4結語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已然成為經濟轉型和農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四川省應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與行動,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普及及利用等方式,大力發展低碳農業、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作者:胡安兵 王益謙 單位: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四川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
- 上一篇:環境保護電子檔案特點及策略
- 下一篇:農村經濟管理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