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思考
時間:2022-11-22 10:40:19
導語: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為核心,分析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列舉具體實例,提出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效路徑,促進我國農業發展,進而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路徑
新時期,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網絡成型,形成層次化農業技術研究體系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農業增產。然而,隨著農民對農業生產技術需求的增加,現有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技術經驗無法滿足需求,新型農業技術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暴露出更多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降低工作有效性。對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新時期有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技術成果與應用銜接問題。我國農業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均來自我國農業科研機構或是各個院校中,以基層農牧業生產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一項農業新新技術在推廣應用中產生的效益,是這項技術全部價值。實際研究中,新技術成果要經過初步審定和深入鑒定后才能投入到實際應用中,經歷環節較多,農業技術成果所經歷的時間跨度較大,很容易造成技術成果無法和實際應用銜接起來,影響農業技術的應用效果。1.2推廣內容和實際需求矛盾。農業技術與成果來自不同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隨著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何選擇和合理應用成為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地方政府與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難點?,F階段,政府主導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所推出的新技術不一定是農民所需,使得農業技術推廣內容和實際需求存在本質沖突,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和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即可推出有效的協調機制,重視農民需求和市場變化。1.3推廣組織不滿足需求。從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而言,其推廣手段較為落后,無法滿足實際生產需求,農業技術推廣手段還是縣級以上單位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科技人員,鄉鎮一級沒有普及到,再加上農業生產經營者應用數量逐漸減少,追不上農村以及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2成功案例分析
活水鄉大春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基地建設項目,以重大農業科技增糧項目實施為載體,強化大春馬鈴薯科技應用水平,集成科學抗旱、技術減災,示范帶動全鄉大春馬鈴薯均衡增產,為促進地方農業增產、增效、產業引領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在項目開展前期,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了解和掌握該區域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和環境因素,大到土地規劃,小到馬鈴薯種植情況,形成綜合資料,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供依據。在實施內容上,以建立和完善大春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技術體系、市場化運作機制為重點,建成優質大春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基地33.33公頃,輻射帶動三季種薯擴繁基地建設和種薯產業發展。
3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效路徑
通過問題分析,借鑒活水鄉大春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基地建設項目成功案例,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體系,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3.1構建協調機制,促進技術成為轉化率。農業技術只有讓農民或是經營者掌握,應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才會發揮其作用,使得農業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以實現農業技術成果的應用價值。而這種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需要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強化內部聯系,對內做好溝通,對外加強合作,一旦遇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的問題,要及時和科研院或是推廣機構進行商榷,協調職能,使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掌握技術發展最新動態,同時也可以讓科技人員掌握農村或是農業生產中需求的農業技術,攻克技術難題,進而滿足農村發展或是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際需要。3.2把握農業政策,推行農業技術?,F階段我國農村分散式生產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技術的應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當前我國農業相關政策,借鑒先進地區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在國家法律法規與政策允許范圍內,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的結合,通過機構及組織宣傳,調動各個農戶的積極性和團結意識,形成“一鄉一業”農村農業發展格局。3.3制定激勵機制,穩定組織結構。為了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要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著手,提高推廣隊伍結構的穩定性,調動工作積極性,使得科技人員共同努力,解決當前農業技術的供需矛盾,突破發展瓶頸。這就要求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要加強組織領導,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按定地點、定人員、定任務的辦法,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進行考核,把各項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個人,制定完善獎懲管理辦法,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做到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使項目建設各項工作全方位、高效開展。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要求推廣機構要不斷審視工作體系,及時發現現有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構建協調機制,促進技術成為轉化率,通過農業政策推行農業技術,做好內部組織結構的優化,進而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綜合效率。
作者:他谷仙 陳學安 湯路生 單位:1. 陸良縣活水鄉農科站 2. 陸良縣活水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于秀娟,于洪濤.解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供需矛盾突破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瓶頸[J].基層農技推廣,2015,3(04):8-10.
[2]王華東,王梅,宋萬勇,徐昌文.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5,9(18):162-163.
[3]劉建,魏亞鳳,楊美英。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工作的模式創新與實踐——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M].江蘇農業科學,2014,43(10):593.
- 上一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
- 下一篇: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