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煙草農業發展
時間:2022-04-11 04:15:00
導語:談論煙草農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賀州市在富川瑤族自治縣建設了富陽鎮鐵耕村、麥嶺鎮長春村、朝東鎮秀水村3個試點,試點村種植烤煙面積1411畝。其中,富陽鎮鐵耕村為區局(公司)現代煙草農業聯系點。鐵耕村距縣城8公里,交通便利,為富陽鎮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257戶,人口1067人;耕地面積5650畝,其中水田1020畝,旱地及荒坡地4630畝,尚有不少集體土地;水利條件較好,適宜種植煙葉面積1500畝以上。然而,該村近10年來僅2007年有1戶人種煙,種植面積5畝,大部分村民以種植水稻、水果、蔬菜為主。近年來,看到附近村民種植煙葉經濟效益較好,村民對種植煙葉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外,該村耕地比較連片集中,土地平整,便于實行機械化耕作、連片種植和開展煙水配套項目建設,具有開展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的有利條件。
一、推進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的具體做法:
由于試點工作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借鑒,是探索性的,因此,賀州市局以鐵耕村為重點,扎扎實實抓好“十化”工作。
(一)組織保障一體化,服務工作責任化試點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關職能部門的相互協作。為了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指導和督促各項試點工作的有效落實,賀州市局(公司)會同縣、鄉兩級政府及試點村聯合成立了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建設領導小組和執行小組,明確專人負責,落實工作職責。煙草部門主要負責試點建設必要的資金、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及指導試點村落實試點建設的各項工作;縣政府主要負責溝通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為試點工作的實施提供方便;鎮政府主要負責督促指導試點村按試點建設要求落實各項工作,協助村干部開展農戶的思想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行政保障;試點村干部具體負責農戶的組織管理、思想溝通,積極配合試點工作開展,嚴格按要求組織生產。為了提高組織保障力,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市局(公司)安排了一名科級干部和多名具有較強責任心的技術人員專門負責試點工作,加強試點工作的橫向和縱向的溝通與協調,使區、市的試點建設實施方案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
(二)試點建設規范化,技術措施標準化為確保試點建設工作取得實效,賀州市局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的要求,嚴格規范試點各項工作管理。一是規范基礎設施建設。對試點煙區配套煙水工程、機耕道和烤房群等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立項、預算、申報和招標,嚴格按技術標準要求施工。二是規范組織管理。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執行小組和試點村煙農協會。三是規范資金管理。凡項目費用開支,均嚴格按程序審批,確保每筆資金都按要求用到實處。四是嚴格技術標準要求。項目施工和生產技術均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技術方案實施。
(三)基礎設施配套化,煙田改造全面化抓好煙水配套工程建設是示范點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為了解決鐵耕村“田改”后煙田排洪問題,滿足煙葉生產需要,試點工作組按規劃設計要求對主要的排灌渠進行了挖掘疏通,保障排水順暢。為確保3個試點的三個密集式烤房群(共63座)在采烤前如期完工交付使用,努力克服雨季及烘烤設備安裝復雜等因素影響,基本保證了烤煙的正常采收烘烤。“田改”是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工作的難點、瓶頸和關鍵。整個“田改”工作,可以說是:困難重重,步履維艱,柳暗花明,峰回路轉,腳踏實地,水到渠成。鐵耕村的“田改”涉及土地603畝,共1719塊,平均每塊0.35畝,預留出機耕道、生產道、排洪及灌溉渠后,整合后的田地有573畝,共288塊,平均每塊2畝,最大的田塊達8畝。“田改”工作完成后,扣除預留的機耕道和排灌渠后,耕地減少5%,農戶按原登記耕地面積的95%重新領取耕地。
(四)煙農管理組織化,煙農分工專業化試點村成立了煙農協會,實現了煙農管理組織化。協會采用會長負責制,會長由煙農協會全體成員選舉產生,人選有村委干部和種植能手(本次當選的會長是煙葉種植能手)。協會共有13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名管理人員,稱理事,也是選舉產生,對會長負責。會長負責協會的全面工作,理事負責具體工作的落實。此外,試點村還成立了機耕服務隊,負責煙田機耕起壟工作。
(五)育苗烘烤工場化,中間生產機械化賀州市三個試點共搭建育苗中棚35個,育苗可供大田面積1400畝,雖然遭遇了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天氣,但由于是集約化育苗,加強了苗床管理,狠抓了剪葉技術的落實,仍然確保了壯苗和足苗。三個烤房群共63座密集烤房,鐵耕村33座,長春村20座,秀水村10座,試點密集烤房群的規劃建設為烘烤工場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機械化整地起壟,大大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效,提高了整地起壟的效果,為合理密植、提高煙葉產量和質量奠定了基礎。
二、試點工作主要成效
到目前為止,試點已取得了明顯的示范效果,主要是:
(一)煙葉種植上規模。今年富陽鎮鐵耕村、麥嶺鎮長春村和朝東鎮秀水村三個試點共種植烤煙面積1411畝,煙葉產量4230擔,平均畝產量3擔左右。其中,鐵耕村田改后,每戶村民原本分散細碎的田塊整合成平整方正的一塊大田塊,便于集中管理的優勢凸現,堅定了煙農種煙的信心,今年種煙農戶由去年的1戶增加到146戶,種植面積由去年的5畝增加到654畝,規模化種植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二)集約化育苗效果顯著。試點采取了工場化集約育苗、商品化統一供苗的模式,確保了移栽時間的統一,同時也保證了象鐵耕村新增種植戶的移栽用苗。賀州今年烤煙苗期經受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的考驗,仍然確保了壯苗和足苗,煙苗基本不受影響,工場化育苗相比傳統育苗方式發揮了巨大的抗逆作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為明年進一步實施工場化育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田改”彰顯示范作用。“田改”把原來的小田塊整合成大于1.5畝的大田塊,利于機械化耕作和集中管理,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強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富川縣不少鄉鎮已自發組織村委干部前往試點村參觀,并有麥嶺和福利兩個鄉鎮明確提出明年開展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的申請。目前,“田改”的示范影響已不僅僅局限在賀州煙區,6月上旬,國家局煙葉公司陳江華副總經理到富川檢查指導工作時說到:“富川縣鐵耕村試點的‘田改’工作很有特色,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值得推廣。”當即指示賀州市局認真整理經驗交流材料,于6月下旬在貴陽召開的全國煙葉收購會議上,作為會議交流材料供與會代表交流。3月中旬,自治區農業廳主要領導到賀州考察時,對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工作也給予了高度評價。6月18-20日,受國務院西部辦的委托,在由自治區西部辦、人事廳、農業廳聯合主辦,廣西遠程學習中心具體承辦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遠程教育培訓班上,區農業廳分管領導在培訓課上也著重介紹了賀州市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的“田改”工作,對“田改”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說這個經驗值得推廣。
(四)中型旋耕起壟機刮起“藍旋風”。今年廣西區局(公司)下撥的20臺中型旋耕起壟機在富川大地刮起了“藍旋風”,不到五天時間里,煙農由開始將信將疑試用到排隊搶用,起壟期間我們在田間聽得最多的話就是“抱怨”———你們煙草公司怎么搞的,就配這么幾臺起壟機。原因無他,中型旋耕起壟機起壟土層深、泥土細碎、速度快,起到了極好的示范效果。由于田改的成功,有效促進了機械化耕作,據統計,在起壟環節,鐵耕現代煙草農業比傳統農業省工3.39個,折人民幣152.5元,減工增效效果明顯。
(五)密集烤房優勢明顯。今年賀州市烘烤季節雨水較多,試點密集烤房優勢突顯,對比普通烤房,密集烤房能耗低、容量大,操作性好,烘烤效果好,不易烤壞煙。很多煙農紛紛表示,煙葉收購結束后要馬上著手新建密集烤房群。
(六)省工效果顯著。盡管由于時間緊張,今年賀州現代煙草農業試點還未完全建立起專業化烘烤、專業化分級隊伍,在信息化管理和工場化收購方面還未及實施,但已顯出了現代農業省工的效果。賀州煙草傳統農業畝用工37.55個,今年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畝用工32.63個,畝省工4.92個,接近13%,預計明年進一步理順各個環節后每畝用工可降至25個,實現省工30%的目標。
三、結論與分析
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工作是一個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是一項系統工程,賀州在試點實施過程中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還只是剛跨上探索現代煙草農業發展道路的一道門坎,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完善,推進試點工作上新水平新臺階。首先,煙草種植作為大農業的一部分,要立足于“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彰顯“一基四化”的現代農業基本特征,改變傳統煙葉生產方式,有效減少種煙勞動力投入,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種煙的技術難度,實現讓煙農輕松種煙、提高效益。二是要合理規劃,貫徹落實垌片開發、整村推進的現代煙草農業發展思路,并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三要抓住“田改”這個突破口,給予一定政策扶持,妥善解決田改問題才是設計煙水、煙路配套工程的基礎,要結合垌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思路進行安排,切實解決煙田的排灌和機耕道問題,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耕作的示范帶動作用,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四要繼續按照國家局、區局(公司)的統一部署,扎實推進工場化育苗的各項建設工作,以不斷完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工作,著力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