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約束下農業發展趨向
時間:2022-06-27 07:20:02
導語:資源約束下農業發展趨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地球資源已經難以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前美國副總統格爾在《難以忽視的真相》這本書里如是形容地球的處境,人類如同地球上的癌細胞,每天都在大量增加的癌細胞腐蝕著地球。當前世界上除了古巴、泰國等少數國家外都是以石油農業為主。所謂石油農業也稱作無機農業(industrialagriculture)。是高度工業化農業的總稱,顧名思義,工業化農業往往是以大量的廉價石油為后盾,以先進科學技術為依托,以高投資為手段,是以高能耗為代價的一種大型農業。石油農業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原因是戰后的重建各國政府開始重新審視和重視農業的生產與發展,在大興土木的同時人們開始注重農業的企業化和集中化,這樣就有效的組織了農業生產。石油農業的暫時衰退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高居不下且緊缺的石油能源讓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有機農業作為無污染、環保、耗費少的新興產業由此而來。以美國為例,在1900年到1990年的百年間,美國的拖拉機的數量增加了18倍,農用卡車增加了24倍,谷物聯合收割機增加了165倍,玉米收獲機增加了67倍。1990年化肥的使用量為1946年的6.1倍。與此同時,美國農業的投入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20年農業投入中勞動、不動產、資本三者之間的比例為50∶18∶32,這一比例到1990年變為19∶24∶57。然而,石油產量本身是有限的,據一些專家的保守估計,近期內石油的產量有可能達到峰值并下降,但是全國糧食供應體系所依仗的廉價的能源與物流能否持久的維持下去呢?同時,由于過去幾十年間國家大量的推廣雜交品種,許多傳統的耐旱品種已經消失,如今中國南澇北旱,近幾年常有大的旱情出現,我們沒有這些耐旱品種作為基本的基因材料進行科研,也更難以培育出新的耐旱品種。“石油農業”與環境危機正促使糧食告別廉價時代。居安思危,中國農業將如何自處?我們需要通過比較分析各國農業的發展狀況來重新審視未來的農業發展方向。
2德國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
德國的有機農業興起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截至2001年底,德國共有注冊的有機農場12740家,占全國農場數的2.9%,面積546023hm2,占農用土地的3.2%。德國有機農業的飛速發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上的傾斜度。德國有機農業采取嚴格的生產環節審查檢驗制度:凡是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一切活動的農戶,全部詳細的記錄其過程,并由政府指定的檢查員審查批準。當然,這一點在德國能夠比較好的實現也是因為德國人嚴謹的精神和民眾的監督,因為監察員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對農戶進行監督和指導的話,那么反而是阻礙有機農業的桎梏。
3以色列的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以色列有機農業僅占其農產品份額的1.5%,但對創匯農產品的貢獻份額則高達10%,成為農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以色列有機農業興起于1974年,以色列有機農業興起的原因在于可以有效的建立生態帶,隔離大量的污染區。而以色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良好的灌溉為有機農業做了最好的保障。以色列近年的有機農產品出口額已經達到1.3億美元,與我國現在的有機農產品出口額相近。以色列有機農業的特點主要有:(1)有機農產品的出口需要經過嚴格的質量把關,為此以色列制定了《有機農業法》使之合法化與正規化,(2)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靈活多變,根據出口國家的不同而選擇不同標準的農產品進行生產。這也體現了以色列對于農產品市場的把握與調查非常之及時且充分,只有相對比較對稱的信息傳達系統,才能有如此靈活的生產與銷售策略。(3)建立以色列有機農業協會,組織農民進行課程培訓、實地考察等,在財政支出上傾斜和扶持有機農業的發展。
4各國農業發展經驗總結和對我國有機農業未來發展的啟示
(1)政府的扶持是有機農業發展的保障。由于中國農業尚未形成農場式的經營,所以農民作為農產品市場最單薄的力量需要政府的保護和引導,通過信息的和利益的驅導推動他們去發展有機農業。這需要政府的相關部門能夠有效的直接的面對農產品市場及主體,而非只是宏觀上的指導,更需要詳盡的規劃與執行力。(2)發展和拓寬有機農產品的市場。以德國為例,通過直銷、折扣、專賣、網上訂購等多種方式進行營銷,而政府在這里的作用就是正確的消息,及時將國外這些好的經驗告訴有機農業從業者們,更要搭好交易的平臺和維護好市場的秩序。(3)建立服務性的有機農場。建立環境良好的能提供度假旅游服務的有機農場(生態農場)也不失為是一個創新之舉。有機農場不但可以提供從一頓簡單的有機餐飲到一周或更久的假期活動安排,而且也可以讓顧客參加有機農場勞動和本地傳統特色手工藝品制作。
- 上一篇: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缺陷與策略
- 下一篇:陜南循環經濟發展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