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0-02 02:22:53
導語: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中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各個行業的創新發展與變革。針對農業經濟管理而言,規模化、產業化以及集群化的發展趨勢,使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逐漸引起關注。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興起的背景,進而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最后分析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1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興起的背景
農業經濟管理是基于管理學與經濟學方法對農業發展進行科學分工與合理配置的過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基于農業經濟管理,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有利條件,實現現有資源的合理配置,對農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農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農產品的短缺問題得到解決,部分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地域限制與季節限制被打破,農業生產經營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等。農業經濟管理的意義在于充分挖掘與利用農業資源,促使農業的發展從零散化轉向集群化與規?;?,而農業生產經營的一系列變化,也對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相關問題始終備受關注,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實現農業的快速、穩定發展,對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應運而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取得了質的飛躍,在相關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信息化技術逐漸在各個行業投入應用并迅速得到推廣?;谛畔⒒夹g的高效性與可靠性,諸多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巨大變革。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逐步推進信息化建設,對我國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以及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作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根本創新,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對改善我國農業經濟的總體態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中,完善與發展相關管理制度,是農業經濟管理更加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根本需求,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分析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增加資金的投入,以促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同時加強對農業市場的監管,以保證農業市場機制運行的穩定性。分析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道路,相關技術人員正對其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研究,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技術與人工栽培、種植生產等多個農業生產技術相結合,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多方面、多層次發展提供重要的實踐參考。
信息化技術與農業生產技術的有效融合,能夠大大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經濟化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世界各國、各個行業的經濟密切聯系,農業生產國際化將成為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針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斷創新農業經濟發展的形式,在始終保持我國農業自身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技術,能夠促進農業經濟水平的持續提高。與此同時,相關管理人員在此基礎上,逐步樹立了正確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與管理制度,提升自身的管理素養與執行能力,既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提升管理水平與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
3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式來看,仍然以資源型為主,而知識型農業與科學型農業在我國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趥鹘y類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規?;c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與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受到很大制約。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我國的農業發展而言將是一項艱巨任務,有利于我國農業發展方式從資源型農業向知識型農業轉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3.1信息化意識薄弱
我國的農業種植區域大多屬于偏遠地區,教育水平有限,經濟文化發展的速度相對較慢,而作為從事農業種植的主體,農民群體的信息化意識相對薄弱,相關信息技術水平有限。此外,受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影響,以及農民群體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等自身因素的作用,直接導致農民群體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高,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推進工作受到一定的阻礙。農民群體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是農業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的重要實踐者。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農民群體對信息化技術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具體實施。
3.2基礎設施落后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依賴于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就現階段我國農業種植區的基礎設施來看,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現象。近年來,雖然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投資比重逐步加大,但與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實際狀況相比,資金投入仍然略顯不足。因此,在基礎設施落后與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不健全,直接影響了信息化網絡的覆蓋,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受到嚴重制約。
3.3專業人才缺乏
一項新技術的應用依賴于相關專業人才的指導,依賴于實踐過程中的不斷完善與創新。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專業人才遠遠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需要。加之農業種植區多為偏遠地區,條件相對艱苦,造成專業人才大量流失,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受到阻礙,難以融入實際的農業生產中。
3.4實際需求差異
分析農業信息服務的主要對象,其中包含農民、農村地區企業以及農村合作社等。農業信息服務的對象相對較多,而不同的服務對象之間存在較大的需求差異。基于此,農業信息服務需要滿足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即要求農業信息的獲取與設計具備多樣化,但就目前農村地區的網絡信息結構來看,可提供的農業信息的類型相對較少,且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
4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為有效解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提出了部分可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4.1增強信息化意識
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地政府應針對農民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做好相關知識的宣傳與教育,讓農民朋友了解信息化建設的作用與意義,以實現農村地區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工作。此外,針對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當地政府應提高相關生產人員、管理人員以及經營人員對信息化的認知與對科學技術的理解,積極與農業相關的生產部門聯合,以形成一個整體的網絡組織與信息資源傳播的網絡資源庫。
4.2完善基礎設施
相關實踐證明,示范基地在新技術的推廣階段具有顯著的指引作用。因此,針對農村地區實施信息化建設的現狀,當地政府有必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示范性基地,通過多種形式實現示范基地的信息化建設。在加快示范基地建設的同時,當地政府應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并確保當地的農民朋友能夠正確使用相關的信息化技術,獲取農業信息,從而為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4.3培養專業人才
信息時代下的產業技術革新與發展,多以專業應用型人才為主導,而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中,專業人才是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前提。針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當地政府應當重視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同時應提高專業人才的福利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前來就業,減少人才流失。此外,當地政府還可利用一定的優惠措施,吸引專業人才參與農業信息的理論研究與創新實踐中,以提升我國的農業信息化發展層次。在引進專業人才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以組建專業、高效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服務團隊。
4.4加強資源整合
農業經濟管理的目的之一即是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谵r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要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應當在影響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機構中建立并完善管理機制,實現信息的規范化管理。在保證制度統一性的基礎上,推進農村地區的信息化網絡構建,將農業資源與網絡資源進行有效融合。此外,當地政府應根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與農業發展的基礎需求拓展農業信息來源,開發新型農業信息資源,以信息化技術進行信息的深入分析與挖掘,以此獲取完整、有效的農村信息資源。
4.5結合網絡與傳統媒體
信息化網絡技術在信息的采集與處理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可實現信息的及時傳遞,打破傳統信息傳遞模式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從而有效解決信息傳遞中面臨的問題。但就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計算機普及程度普遍不高,主要的信息獲取方式多為廣播、電視等。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中,應充分利用傳統媒介,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媒體進行有效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發展。針對農村地區的現狀,結合網絡與傳統媒體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徑。
4.6規范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由于傳統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信息傳遞滯后,導致市場需求與農產品供給鏈條之間出現脫節的情況,經常會出現農產品生產過剩而滯銷的情況,造成了社會資源浪費,也嚴重損害了農民的經濟利益。因此,當地政府應規范和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及時、有效地向農戶市場信息,科學生產與經營,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
5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有利于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同時,能夠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管理效率與發展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梁淑清.淺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農民致富之友,2016(11).
[2]周忠艷.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3).
作者:張俊 王金玉 單位:
- 上一篇:農業科技人員參與扶貧與強農活動途徑
- 下一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