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時間:2022-06-25 08:39:46
導語: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各國都提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不僅要倡導生態文明社會的建設,更要重視生態農業的建設,要通過健全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立現代化農業體系以及推動農業科學技術創新等措施,促進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經濟;協同發展;有效路徑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國家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已經深入人心,為了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必須將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兩者的協同發展,來推動我國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1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不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同時也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部分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中仍面臨著一些困境,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無法滿足農民需求。通過相關調查可以發現,仍有大多數的農村沒有配備完善的物流體系以及網絡化服務體系,使得大量農產品難以輸送出去,再加上一些農民并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從而造成產銷脫節的現象發生,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
1.2農業種植規模較小
我國當前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仍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農業生產,雖然也加大了先進機械設備的應用程度,但是其內在核心仍是以土地承包為主,要么是農民獨自承包,要么是村鎮或者企業集體承包,這就使得農業種植種類受到了一定限制,大部分都是以蔬菜、水果、棉花為主的經濟作物,這類作物的種植規模較小,難以形成大規模發展形式,且與市場需求不相符,很難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這類作物的生產行業標準也很難達成一致,導致農作物質量參差不齊,從而影響整體銷售。
1.3農產品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
從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產銷銜接受阻,影響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而且,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在抵御外部環境因素時,就很難達到有效的成果,比如應對惡劣氣候、蟲害以及傳染病等等。尤其是今年遭受了肺炎疫情,使得我國交通大面積封鎖,導致瓜果蔬菜的運輸與銷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關系
2.1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經濟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與斗志,特別是在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更是獲得了非常卓越的戰績。從2016年提出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2020年的落實,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有了質的飛躍,不僅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還有各項措施的落實,以及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日漸增強,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生態文明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而農業生態環境的優化使得我國農業經濟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不僅改善了農村環境,同時也帶動了農村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農業經濟是農業生態環境的保障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先進的技術設備都被運用到了農業生產中,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同時也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從短期來看,經濟與環境之間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農業經濟的發展能夠為農業生態環境提供保障,當農業發展之后,就會帶動農村經濟的整體水平上升,從而可以為農村生態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可以利用更好的技術措施來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而且,農業經濟的發展,會帶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比如物流體系建設、互聯網服務體系建設等等,促使農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能拉近農民與時展的距離,提升農民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從而更好地開展農業生態環境建設。
3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意義
3.1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了提升效率,往往會存在過度種植或者使用對環境有污染的化肥的情況,從短期來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必須要重視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以減少有害農藥化肥的使用,避免土壤遭受污染而影響農作物的生產質量。除此之外,加強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還能提升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更好地規范種植行為,以保障種植的農作物綠色健康無污染。當前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愈加青睞,因而農民種植的綠色無污染農作物會更受人們的歡迎,從而有助于農民經濟收入的增加,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3.2促進新農村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數量的日益增加,社會對于糧食作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農業生產中往往會采用先進技術手段或者機械設備進行輔助作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增加作物產量,但需要注意的,有些操作人員由于缺乏專業技巧,在操作機械設備的過程中,還是會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在使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農業生產時,必須要重視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有效融合,將這一理念深入心中,才能更好地規范自身行為,遵循相關規則要求,從而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也能避免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促進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3.3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在當前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能夠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破壞,從而提升作物生產效益,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農業經濟的發展又能夠帶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農民的生產與生活提供便利,從而可以更好地利用先進設備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農村環境的優化,為人們營造更為舒適的生存場所。另外,加強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還能夠極大地改善農民的生產心態,不僅僅是注重經濟效益,會更加重視生態效益,從而有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
4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
4.1健全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在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應當健全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根據生態規律以及農村建設情況進行發展模式的創新與完善,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基于此,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根據農村土地特征,對農作物的生產結構進行創新,改變原有的單一結構,使其變得更加多元化,從而強化生態系統。另外,還可以構架立體養殖模式,將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放在適宜的環境中共同生存,使其成為一個微縮的生態系統,從而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同時也能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使整個生態資源與環境都能得到保障。
4.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為了促進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還需要重視生態農業的建設,而所謂的生態農業,主要就是指在傳統農業技術的基礎上,有效融合當代的新型農業技術,使其能夠在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保障生態效益,實現協同發展的目標。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應當先將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貫穿整個農業生產活動的始終,確保全體人員都能充分結合生態發展理念進行相關的農業生產操作。另外,還需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進行農業發展計劃的調整與規劃,確保農村都能發揮當地的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生產的多元化發展,同時還需要對農業發展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便更好地滿足生產需求。
4.3建立現代化農業體系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人類的進步,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還離不開現代農業體系的建立,只有緊跟時展潮流,才能避免被淘汰的風險,從而長遠地發展下去。基于此,需要加快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其更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另外,還需要重視先進技術的運用,調整農業生產布局,使其逐步走向產業化發展道路。最后,還需要重視現代農業的管理辦法,將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而更好地推進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4推動農業科學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離不開農業科技的創新與完善。因此,在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推動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首先需要對當前的農業技術手段進行有效的推廣,使這些技術能夠得到更好的應用,比如節水灌溉、秸稈循環再利用等等,提升農民對這些新技術的認知,從而更好地發揮作用。另外,還需要大力扶持農業科研項目,鼓勵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只有始終保持對自然的敬畏與探索,才能更好地發展農業經濟。最后,還需要建立專業化的管理隊伍,才能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并推動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時期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路徑意義重大。在制定協同發展策略時,首先必須要認識到兩者之前的相互關系以及協同發展的意義,才能為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提供依據,更好地將理論付諸行動,促進兩者之間的共同發展。另外,還需要正視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策略制定,以便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振春.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路徑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1):15-16.
[2]白臣.探究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路徑[J].中國儲運,2020(11):187-188.
[3]呂成建.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探究[J].南方農業,2020,14(27):103-104.
[4]馮博,樊磊磊.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路徑研究[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0(08):41-44.
[5]高鄧.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0(05):18-19.
作者:鄭立霞 單位:山東省諸城市舜王街道財政社保服務中心
- 上一篇:生態環境在生態農業經濟的影響
- 下一篇:韭黃綠色生產技術及效益探討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