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的金融支持機理研究
時間:2022-12-23 09:20:08
導語:現代農業的金融支持機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總體趨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使傳統農業轉向以“科技化、市場化、集約化、產業化”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發展現代農業的離不開有效的金融支持。第一,某種程度而言,農業生產具正的外部性,其帶來的社會效益遠遠高于私人效益,所以僅僅依靠市場調節是不夠的,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等為農業生產和農民提供資金支持;第二,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構建需要大量資金注入;第三,現代農業的多樣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均需要信貸資金的有力支持;第四,農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隨著農業勞動者的素質提升和農業科技的進步不斷增長。那么,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從實踐環節看,掌握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機理、科學運用金融支持推動現代農業的進程都顯得尤為重要。
1農業生產的正外部性特征
1.1農業生產的正外部性特征
正外部性是指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給他人或者社會帶來了收益,但是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正外部性屬于一種市場失靈現象,需要矯正。農業生產的正外部性特征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參與者(比如種糧的農民)生產糧食等農作物,并將糧食提供于生產和生活消費的行為,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因為“民以食為天”、農產品可作為工業生產資料等),但是農民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農民的收益偏低。鑒于此,我們就可以理解,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存在工農剪刀差,農業生產效益不高等現象了。了解農業的正外部性特征有助于我們確立提高農業效益的措施和理論依據。
2.現代農業內涵的界定和發展目標
2.1現代農業內涵的界定現代農業的內涵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從表1可以看出,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到現在,我國對建設現代農業的認識逐步提升,其過程大致為從技術變革擴展為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變革,又進而發展到制度變革和建設可持續發展農業,直至發展為注重資源環境和效率、效益的生態農業。筆者認為,現代農業是指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實現農業生產、農業經營和農業管理現代化,注重效率與效益、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生產體系。這個概念更加強調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等效率的提升,也更加重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效益的提高。我們可以通過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體系對現代農業的內涵有個更具體化的認識,詳見表2。
2.2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體系可以說現代農業的目標體系是現代農業內涵的具體化和實現方向。因為,它體現了現代農業的特征和綜合目標。關于現代農業的特征,相較于傳統農業的粗放型的小農經營方式,現代農業則是一項強調要素生產效率和各種效益的繁雜的系統工程,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生產效率更高;二是農產品商品率大幅度提升,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并進一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即農民增收的同時,注重其生活品質的提高和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四是更加注重生態效益,可持續農業和經濟、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關于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詳見表2中的目標體系。從表2中的目標體系可以看出,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是農業綜合質量的提升和變革。它包括效率的提高和效益提升。具體的,農業效率方面,主要包括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總部生產率、農產品商品率、農業科技轉化和普及率、農業基礎設施構建等,其中每一項還包括若干子項,詳見表2;農業效益方面,主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民生效益,其中每一項也包含若干子項指標,詳見表2??梢哉f,現代農業要實現的是集生產、經營、管理、資源、生態、效率、質量安全等于一體的綜合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當前的國情要求現代農業必須重視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產地環境等在內的農業質量安全,它涉及的范圍是比較廣的,表2中羅列了一部分。此外,需要說明的是,表中僅列舉了部分指標,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達到的指標還有很多,甚至還需要不斷發現和發展新的目標。
3金融支持對現代農業影響的理論機理
3.1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主體和對象
金融支持對于現代農業的影響就是金融支持主體和金融支持對象之間的金融客體的傳遞、反饋、影響和支持的行為過程。如表3所示,現代農業建設進程中,提供金融支持的主體包括: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支持的對象主要包括:微觀的農業主體(即農戶、農業企業等)、農業項目、農業區域、農業要素和農業資源等。金融支持的主要工具包括:涉農的金融政策、存款利率、貸款利率、資金、涉農保險等。其中,銀行和保險工作主要通過利率、貸款政策、保險政策、項目扶持等予以微觀角度的支持。政府主要是通過各部委的相關金融政策予以支持和指導。比如僅農業部于2015年5月份之前,就頒發了多項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的政策,即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金融支持農業規?;a與集約化經營政策、農業保險支持政策等。再如,“2014年8月農業部出臺《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強金融對現代農業的支持,以推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的完善和金融支農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具體包括:抓住機遇,努力開創金融支農工作新局面;明確思路,把握好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重點;開闊視野,積極推動金融支農服務創新;發揮優勢,推動完善農業保險;創新機制,充分發揮財政促進金融支農作用;主動配合,推動形成良好的部門合作機制”(農業部.農業部關于推動金融支持和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通知.農財發[2014]93號,2014年08月01日)。再比如2012年,為了深入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開展拓寬支農再貸款適用范圍試點的通知》,將支農再貸款對象由設立在縣域和村鎮的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村鎮銀行等,拓寬至設立在市區的涉農貸款占其各項貸款比例不低于70%的上述四類機構。此外,為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中國人民銀行還積極運用存款準備金、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和指引金融機構對三農的信貸投放。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會與銀監會一同制定了《關于鼓勵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的考核辦法(試行)》,對考核合格的縣域法人金融機構給予支農再貸款、存款準備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從而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將更多資金投向農村。”[1]關于民間資本作為金融支持主體的問題,目前,依然屬于積極探索和嘗試階段。不過,已經有相當的實踐。早在本世紀初,政府相關部門其實就已經出臺一系列孤立和引導政策,意欲建立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金融行業的渠道。如2006年,“銀監會發文《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要逐步放開農村金融領域的民間資本準入,積極支持并著力引導民間資本、產業資本、境內外銀行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參股、重組農村金融機構。再如2010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尤其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領域。再比如2012年,銀監會出臺《中國銀監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制訂相關細則,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門檻,并力圖加大民營資本在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中的增資擴股甚至是農村金融機構重組改造中的參與力度?!保?]可以說,民間資本的參與,豐富了中國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金融支持對象包括微觀、中觀和宏觀等不同層次,詳見表3。可以說,現代農業的發展不是簡單的農業產業的進步,它涉及到宏觀、中觀、微觀等多層次的協調發展。金融支持工具更是體現了多層次和多元化,如表3所示,而且,隨著現代農業進程的深入,對金融支持工具的創新性要求進一步提高。比如,訂單農業(訂單農業指農產品訂購合同或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簽約合同的一方是企業或者中介組織(包括經紀人和運銷戶),另一方是農民或者農民群體代表。訂單中規定農產品的收購數量、最低保護價和質量,訂單在農產品種養前簽訂,實質是一種期貨貿易。同時,規定不能單方面毀約),作為一種創新性的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有效模式,日益成為愈加有效的農業生產的組織方式。早在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便著手選擇陜西省的四個地市,進行“訂單+金融”的試點工作。該試點主要是以訂單抵押、運用期貨完善農產品定價機制、企業為農戶貸款擔保、結合信用體系提高訂單履約率等作為主要探索內容,以加強對訂單農戶、訂單企業、訂單農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當年,陜西的試點就累計發放了訂單抵押貸款1986萬元、324筆,并扶持了310戶養殖戶,同時,對1.1萬戶的訂單農戶進行了信用評級,記錄了兩千多筆訂單合同,累計發放小額信用貸款2.8億元。[1]可見,金融支持的工具的創新能夠有效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3.2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動態傳導機制
對現代農業的金融支持過程,可以說就是金融支持主體運用一定的金融支持工具從不同方面對現代農業支持對象進行影響和作用,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從圖1可以看出,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傳導機制是一個有機聯系的動態機制,即金融支持主體選取適當的金融支持工具作用于金融支持對象,然后金融支持對象反饋或者是金融支持主體主動去獲取相關反饋信息,進而進一步調整或者重新選取金融支持工具,并繼續影響和支持現代農業。值得注意的是,動態傳導機制有助于檢驗、監控和優化金融支持的效果,這是今后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方向。
3.3金融支持影響現代農業的路徑
在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動態傳導機制中,對現代農業金融支持的實現路徑如下圖2所示。其中,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是主要的支持主體(在對現代農業的支持中,金融主體在有些方面會有交叉或重疊)。具體來說,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路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政府通過組建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制定相關農業政策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比如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擔保、貸款、貼息等工具支持現代農業主體;再比如政府制定相關金融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農業等。第二,銀行主要通過存貸款利率等工具來支持現代農業。這包括農戶、農業企業等農業主體將資金存入銀行并獲得存款利息;銀行向相關農業項目或者主體提供貸款,同時還包括對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第三,保險公司通過向各農業主體提供農業保險來降低農業生產、經營等風險和保障農業利益。
作者:戴曉鸝 單位:河南工業大學
- 上一篇:秸稈綜合利用發展循環農業的措施與對策
- 下一篇:微課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