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在農業經濟的作用

時間:2022-09-04 03:25:05

導語:農村土地流轉在農業經濟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土地流轉在農業經濟的作用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事關全局,傳統的分散的落后的零星的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已與新型的高效的規?;默F代農業經濟不相適應,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即是農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更是促進農業規范化、產業化、規?;?、集約化、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農業經濟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們的衣食之源、生命之本,也是第二三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農村土地政策和制度的變革直接影響農業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率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伴隨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機械化現代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的速度明顯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必然趨勢。實踐證明,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有利于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從我國人多地少、農村情況千差萬別的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采取正確的科學的農村土地流轉方式是新時期的核心內容,農村土地流轉也就成為當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使其達到集約化、產業化、現代化的必要手段。因此,轉變思路,打破零星分散傳統的陳舊的小農經濟模式,深入探析農村土地流轉對促進現代農業經濟長足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式方法

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指的是農村土地承包使用權的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或個人,把使用權出租或者轉讓給其他的個人或者組織,簡單的說就是轉讓使用權和保留承包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平等協商、自愿、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3)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4)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5)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在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具體方式方法要注意一下情況,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手續;承包方采取轉讓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經發包方同意后,當事人可以要求及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注銷或重發手續;承包方可以自愿將承包土地入股發展農業合作生產,但股份合作解散時入股土地應當退回原承包農戶。通過轉讓、互換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依法登記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后,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2]。還有個農村土地流轉方式為反租倒包,反租倒包是一種創新的農地流轉模式,更是承包土地使用權商品化的重要方式。行政力量的介入使得農業經營企業或種田大戶能夠比較容易地集中大片土地,進行規?;a,以獲取更大效益,同時,它也有助于不愿進行農地耕種的農戶通過此方式擺脫土地制約,獲得收益,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反租倒包也是一種特殊的土地流轉方式,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化經營、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反租倒包主要就是指村委會將承包到戶的農用地通過租賃的形式集中到集體(即反租),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然后將土地的使用權通過市場的方式承包給農業經營大戶或者從事農業經營的組織(即倒包)。

二、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有效途徑

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機構,明確任務職責。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健全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對于農村土地流轉的工作,要自上而下建立土地流轉服務和咨詢機構,負責轄區內土地流轉的指導和信息提供等流轉服務工作。還要成立相關的土地流轉經營的評估機構,確保在土地流轉當中所涉及的價格公平均衡,完善土地流轉體系中的中介機構的建立。對已流轉的土地戶主進行相關的流轉登記,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服務中心,保證土地流轉工作的穩步進行和廣泛開展。2.轉變土地使用觀念,提高流轉工作水平。按傳統的分散的零星的陳舊的家庭承包經營模式,不積極開展土地流工作就會限制土地資源合理流動,不能實現土地資源科學的合理利用,難以起到優化配置,對農業的生產加工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也不利于農民專業化、規?;a和農產品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模式,不利于農民改善生活和提高經濟收入。因此,要在不斷的學習和宣傳土地流轉政策的基礎上,充分的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消除農民對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流轉疑慮,讓農民實實在在的了解土地流轉所帶來的好處,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土地流轉的工作當中去,為農民增加收入發展農業經濟創造良好環境。

三、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效益作用

1.提高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效益。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速度上都在不斷增加,在市場經濟價格機制的作用下,農業土地資源配置率的不斷提高,農業用地的價值也得到了實現,即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經濟效益,又促進了農村分散的土地轉向集約化、產業化、規?;洜I,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深入探索“一村一品”的規模種植模式,從所流轉土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各地自身條件發展規模種植產業,比如果品、中藥材和蔬菜種植等類型的規模經營產業,在提升種植業的效益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有效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地處紅色革命老區沂蒙山區的蒙陰縣坦埠鎮下東門村為例,三年前在該村委會的組織引導協調下,將原由480戶家庭承包分散經營常年種植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的130畝沿河平原洼地,以每年每畝一千元的租金由村集體進行反租流轉,然后再以原價流轉倒包給了本村35個蔬菜種植能手經營大戶,建立了冬暖式塑料大棚種植黃瓜,目前每年銷售黃瓜蔬菜純收入平均達到2.5萬元/畝,有力地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和農業經濟的快速提升,充分體現了搞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優越性。3.減少了農村土地浪費棄耕的不良現象。首先是土地流轉對有地無能力或者沒時間耕作的農戶的的土地有效的整合利用起來,使土地不會出現浪費的情況。二是土地流轉解決了農戶偏遠種地的問題。多數農戶土地離居住地相對較遠,耕種起來及其的不方便,進行生產相對困難,降低了生產積極性,通過土地流轉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再就是土地流轉在條件允許的地方整村推進,在合理安排農戶二次就業的基礎上,將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不僅能夠提高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增加了轉出土地農戶的經濟收入,使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有了基礎保障。

四、結語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能夠有力的推動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在提升農業產業化、規?;l展的同時,加快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增收以及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積極的引導農業種植大戶和實力較強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所獲取的資源進行適度經營規模勢在必行。同時保護農民的利益,規范土地流轉程序,提高流轉水平,穩步推進農業經濟發展尤為重要。

作者:張榮泉 單位:山東省蒙陰縣坦埠鎮農經站

參考文獻:

[1]《農村土地承包法》.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