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9-10 08:44:14
導語:農業經濟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對江西省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促進江西省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關鍵詞:農業經濟;現狀;對策
1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當前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主要的農產品水果、糧食、肉類以及水產品等農產品的產量逐年提升,截止2018年年底江西省生產總值約21984.8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8.702%,從而實現了8.5%左右的發展目標,同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2%,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1]。從產業看江西省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約1877.3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43%;第二產業增加值10250.2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9857.2億元,增長10.3%。對江西省第二產業而言,占主導地位的主要有農業、林業以及礦產品的加工工業,而且產品的附加值不高,第一產業過大,第二產業發展過程較為薄弱,第三產業滯后等因素,導致江西省的傳統產業比新興的產業多,江西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江西省的糧食作物種植比重逐年提高,經濟作物的種植也逐年增加,基本實現了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協調發展的局面,加上江西省的種植業內部種植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從而較好地實現了農業經濟向漁業、農、牧、林方向全面發展的良好格局。
2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題
2.1農業市場化問題。江西省部分地區為了追求較高的農業經濟效益,而無限制地把大量的資源放到其他行業中,導致農業市場領域出現激烈的競爭、同質競爭現象普遍,最終導致農民無法獲得原有的經濟利益[2]。其次江西多數農產品集貿市場還未形成規范化的市場體系,導致小批量的短距離的農產品交易活動較多,但規模大的農產品交易則不足,影響了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江西省很多農村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足且設施設備相對滯后,很多農產品的設備和服務非常簡陋且配套跟不上,造成農業市場的交易活動交易率不高,由此進一步影響了江西省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2.2農業經營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與完善。江西省的農業生產經營機制特點為“小而分散、產加銷環節多”,導致對農業經營機制進行監管的難度增大,影響農業生產規模化以及標準化發展。一方面江西省大型農業生產的企業與農業經營機構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性不高,對農民的生產農業帶動作用推動力不足,難以形成江西省農業集生產、經營、銷售于一體的利益共同體[3]。另一方面,農業經營機制不完善健全,加上監管力度不足、農業生產的成本逐年攀升,造成江西省農業生產沒有形成規模化與標準化。2.3農業生產方式滯后,農業生產較為分散。江西省的農業生產方式滯后,農業規模化的經營水平不高,導致農業生產率發展緩慢,農業經濟發展投入的科技與技術不足,同時農民個體生產經營觀念落后,加上土地的利用仍然停留在生產與加工初級農產品階段,在市場中比較缺乏競爭力,造成農業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較為分散,農業生產方式普遍滯后,仍為傳統的人力勞作為主,運用農機用具進行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化,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不高。2.4農業科技創新不足,缺乏發展動力。現階段江西省農業科技成果的儲備不足而且轉化率不高,現有的農業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雖然農戶增收的愿望很強烈,但是目前僅借助簡單的現有資源與技術,難以運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一方面農民對新技術、新事物的接受與認知有限,新的科技技術成果運用或轉換到農業生產力方面不足;另一方面農業企業參與農業科技創新不夠,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存在,導致江西省農業發展科技對農業經濟的支撐不足[4]。
3全面發展江西省農業經濟的途徑
3.1提高農業經濟的市場化發展水平。加大對江西農業經濟發展的資金與監管力度的投入,從而有效改善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加大對農業經濟市場的引導,著重培育具有較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全面構筑農業區域的工業發展局勢。其次進一步加快農村的城鎮化進程,創新現有的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穩定發展糧食的生產,從而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重視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力度,新修灌溉水渠,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3.2全面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提供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土地的流轉與家庭承包、農村合作社的統一生產等形式的結合,有利于提高對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其次有利于盤活土地資源,進一步加快農業生產方式,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從而順利進行土地制度改革,促進土地的順利流轉,不斷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副產品的質量,從而真正地提高江西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5]。3.3政府進一步加大支農與惠農的政策執行。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惠農政策的扶持,更好地助推農業經濟的發展,通過增加對種糧大戶或種植戶的良種補貼、補貼農具購置費用以及農業生產補貼等方式,加大對農業的引導與幫助。通過惠農政策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國家對農業產業的扶持帶來的成果;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力度,擴大財政支農惠農的力度,繼續提高三農扶持力度,完善農業保險,全面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試點范圍,更讓多的農民享受到惠農的成果。3.4做好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各項準備工作。江西省政府需要全面客觀認清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有效引導農村經濟的發展,政府各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完善現有的各項扶持政策,完善農業各項服務機制。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業的補助力度,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優化經營方式,健全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并不斷完善,做好助推農業經濟發展的各項轉變工作,促進江西省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6]。3.5加快農業科技新技術的運用。全面加強江西省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加快對農業和經濟新技術的宣傳與推廣,通過加大對農業科技項目的支持,盡快將新技術運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完善基層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以及服務體系,積極鼓勵農業科技走入農戶當中。全面實行優惠稅收政策,提高惠農扶持的力度與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一方面加快鄉鎮機構的改革力度,完善現有的財政管理體制,較快建立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制度,保障農村與城鄉公共財政制度,全面發展多樣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與服務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4結束語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促進農業與其他產業的結合,逐步提升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經濟的深化發展。首先,完善現代農業經濟價格體系,加強地區間的農業技術交流,積極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將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將農業科技轉化為經濟效益。其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特色農業或者生態農業,進一步培育并壯大主導產業,從而全面促進江西現代農業經濟的全面與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顏華.江西省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2]張結剛,廖家槐,李思明,等.“新常態”下對江西省農業發展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6(2):28-31.
[3]周群.江西省全力推進休閑農業又快又好發展[J].江西農業,2013(10):26-28.
[4]馬靜.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的現狀與路徑選擇[J].吉林農業,2019(4):48.
[5]米蘇禾.淺談提高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南方農機,2018,49(8):100.
[6]張舜.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措施探究[J].北方經貿,2018(11):68-69.
作者:李秀梅 謝舒 黎子明 單位: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
- 上一篇:現代農業發展下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生態循環農業典型經驗分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