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應對肺炎疫情的影響
時間:2022-05-07 11:23:30
導語:農業生產應對肺炎疫情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應理性認識疫情對農業經營沖擊時效和傷害程度
疫情對農業有直接和間接沖擊,傷害的時長和程度不一,因此應該客觀理性認識這種沖擊。諸如道路不通、客商無法進入,工人無法下地干活和集中作業等情況,看似對生產經營主體的影響非常直接和明顯。但隨著多數區域疫情逐步消退,道路不通和人員無法聚集等情況也會隨之改善或徹底解決,農業主體就可以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一切由防疫管控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就迎刃而解。而且,就目前疫情形勢而言,這種疫情帶來的傷害對疫情不嚴重的地區而言時效不會太長。真正有可能給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帶來毀滅性影響的情況有兩種。一是一些疫情較重的地方更長時間的物流受阻,讓畜禽水產飼料無法得到及時供給,以至于動物活體不斷出現餓死病死情況,最終拖垮生產經營主體、無法生存下去。但目前看,由于地方政府在積極幫著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解困紓難,所以這種情況甚少發生。二是一些生產經營主體為過年期間的黃金銷售期,儲備了較多貨物,并且有可能還加了資金杠桿(如貸款備貨或者賒欠了農民貨款等),在疫情情況下,這類生產經營主體可能因為出現銷售困難、現金流斷裂而發生生存危機。因此應該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差異化的應對思路。
二、生產經營主體應在疫情時期利用好互聯網營銷方法
對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而言,由于每個主體在疫情中所處的境遇不同,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救急策略和創新方略進行綜合自救。對于那些面臨物流停滯、人員無法集中干活,以及流動資金存在短缺的生產經營主體而言,比較現實的辦法是客觀理性地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自身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在確保沒有疫情風險的情況下,盡快實現車輛、貨物和人員的綠色通行,并爭取獲得銀行貸款(貼息)支持(展期),讓自己的貨物、人員和資金都流動起來,讓畜禽水產養殖體可以活下去,避免不正常“休克”。而對于更多生產經營主體而言,則需要考慮在年貨禮盒市場消失、餐飲酒店渠道大幅度萎縮、線下實體門店和企事業單位食堂等需求短期內難以提振的情況下,著力利用好線上電商平臺和本地零售市場進行自救。筆者在這里聚焦在線渠道進行論述。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的逐漸完善,農產品電商持續紅火,出現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生鮮電商平臺。視頻、短視頻和圖文形式的新媒體平臺粉絲激增更是進一步助力了很多草根網民成長為像李佳琦、李子柒一樣具有帶貨能力的農產品網紅達人。以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與字節跳動公司合作的“戰疫助農”活動為例,2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農民合作社等主體農產品信息近萬條,累計閱讀量9409萬次;助農視頻14.9萬個,累計播放量21.2億次。平臺共促成農產品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成效顯著。其中,來自黑龍江省虎林市、吉林省靖宇縣等的16位縣領導走進直播間,助力合作社、新農人等的農產品銷售,已累計零售農產品55萬件、銷售額2100萬元。因此,其他農民合作社等主體完全可以在客觀評估自己產品的網絡銷售潛力后,有意識地加強實踐學習和宣傳推廣,打造出幾款適合線上銷售的網紅爆款,助力組織知名度提升和產品銷售額增長。那些客戶市場在本地的生產經營者也完全可以通過頭條、抖音、朋友圈、公眾號等平臺的推廣,以包年、包季、包月等方式吸引消費者成為組織的忠實會員,建立起更穩定和長久的消費合作關系。
三、政府涉農部門應多措并舉化解疫情對農業的沖擊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除加快落實和釋放2020年中央1號文件帶來的長期政策紅利,引導主流媒體和互聯網新媒體加大對2020年強農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使更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知曉新的政策內容,更快實現發展信心的恢復和提振,還可以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以貸款貼息、發放信用貸款為著力點幫助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化解“關門”風險。鼓勵政府部門、商業銀行、農擔公司等多方聯動,根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菜籃子”產品保供重要性程度、受疫情負面影響程度、近幾年生產經營績效情況和銀行流水、財務報表等信息,客觀評估其當前急需支持程度和災后發展潛力,借此為其提供中短期、免抵押信用貸款用于其加快恢復生產經營。二是以確保人身安全為前提,支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恢復流通秩序,允許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逐步恢復經營。堅決杜絕和制止一刀切式的斷路封路、長時間搞村組封閉的粗放式管理措施。通過階段性減免涉企涉農收費,降低用水用電單位價格,進行階段性項目支持和財政補貼等方式,確保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最大程度合理雇工、作業和辦公。三是以保障流通、促進產銷對接為當務之急幫助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恢復經營活力。出臺專項支持政策,鼓勵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和農村經紀人等到受疫情影響較重產區進行采購,通過發放綠色通行證、給予物流臨時補貼等方式,解決農產品流通阻塞和物流成本高問題。四是鼓勵流通企業和電商傳媒平臺加強農產品宣傳推介和營銷。鼓勵互聯網企業特別是電商企業開設抗疫助農專欄,著力用好短視頻、直播、網紅介紹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推介果蔬等更受電商平臺歡迎的農產品。科學有序組織批發市場、城市商場超市、社區門店等商業網點復工開業,反向拉動農產品滯銷問題解決。政府部門和新聞傳媒加強各種典型經驗做法宣傳,并依法對優秀代表進行表彰和財政獎勵。
作者:邵科 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 上一篇:肺炎救治應急管理體系探索
- 下一篇:如何把握戰疫報道的“時、度、效”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