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探討
時間:2022-05-08 11:23:34
導語: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電商與快遞系統也相對完善。農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其網絡信息化發展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順應時代的發展。分析了電子商務對農業經濟的改變,并對如何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行了系統研究。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業經濟;管理信息
1電商時代對農業經濟的改變
電子商務時代,農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更迅速、更全面的商品銷售途徑,使交易更加便捷,農業種植技術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授,使農業不斷發展,經濟效益不斷提高[1]。1.1促進農業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改革開放后,中國農產品不只限于國內市場,在國外也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信息化時代到來,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技術支持。農業市場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指導,農民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種植的農產品種類并確定規模。電子商務具備快捷、準確、全面的特征,能為農戶帶來精準的市場消息,確保種植的農產品暢銷,降低供大于求和供不應求情況的發生概率。根據平臺信息可以分析出哪種農產品銷量高,農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種植,減少農產品滯銷情況的發生。這樣能保證農民利益最大化,促使農業經濟快速發展[2]。1.2不斷調整農業結構。信息化建設推動各行各業不斷發展與進步,農業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從集體供糧按需發放,到個體經營批發,再到現在的信息化農業結構,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目標不僅僅局限于吃飽穿暖,而是開始追求健康、經濟、多樣化的健康食品,因此要不斷調整農產品的種類和農業結構。信息化平臺能夠直觀地了解大眾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根據平臺統計的數據,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生產方向,可以使我國的農業經濟結構更加完善。1.3改變農業營銷模式。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中,農產品要想從生產者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商、分銷商、經銷商。經過的環節越多,農產品的價格就越高,而且不能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在這個過程中,農民獲得的收入并不高,農民出售的農產品價格很低,而層層中間商才是利益的真正獲得者。農產品在各中間商手里的時間長短不一,如果中間商囤積的農產品不能及時銷售,就會降低農產品的營養價值,甚至發生變質,如果繼續銷售,就會威脅消費者的健康。電子商務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農產品可以通過各大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和銷售,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聯系,減少了中間商銷售環節,中間商不能從中賺取差價,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而且從生產者手中直接購買,可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使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農產品。與此同時,也可以增加生產者的收入,擴大銷售渠道,使銷量不斷增加。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農業營銷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2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要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使現代化技術與農業有效對接,更好地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幅度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2.1信息化建設促進“三農”發展。“三農”即農業、農村、農民,只有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才能使農業發展更好、農村經濟更富、農民生活更美滿。信息化技術作為“三農”發展的重要媒介,能促進“三農”和諧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2.2信息化建設是農業發展的必要過程。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領域都與信息化進行對接,實現了信息共享。農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在生產中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有效避免農產品發生大面積滯銷,穩定農產品價格。同時,農戶可以及時與外界溝通,了解市場行情,根據市場需求種植農產品,進而將損失降到最低。農業是基礎產業,在農業生產中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實現健康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3電商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策略
3.1培養人才。信息化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優秀的科技人才,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更要培養人才。目前,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大部分技術人才選擇在城市就業,農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非常困難[1]。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從農民中選出對信息化技術感興趣并愿意學習信息化技術的人,為其提供學習機會,使其成為信息化技術人才,這樣可以更好地推動農業經濟建設,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3.2建設農村基礎措施。信息化的前提是實現網絡的全面覆蓋。政府需要設立專項資金進行網絡建設,使擁有基礎網絡設施的農村都可以加入到信息化建設中。基礎建設包括計算機、網絡覆蓋等,要確保網絡時時暢通,使各村都能獲取電子商務信息。3.3提供技術指導。農業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相互支持與合作。例如農業類高校的畢業生可以到農業基地進行實踐,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使其了解信息化農業技術,并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電信部門需要不斷加大對農村網絡點的建設力度,確保偏遠山區有網絡信號。各大網絡平臺也需要加大信息化平臺的開發與建設,為農民提供有效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使農業信息化技術得到不斷推廣與利用。同時,各大快遞和物流公司還需要多建設投放點,使農產品可以及時運送到消費者手中,使消費者食用到新鮮、純天然綠色產品。3.4完善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需要完善的管理體系。為了使農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服務體系與檢查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在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網絡的滯后性與準確性。要確保網絡環境安全,在農民使用電子信息平臺進行交易的過程中保障資金的安全。同時還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和公安機關進行大力宣傳,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謹防上當受騙。為了更好地構建管理體系,政府還需要規范制度流程,嚴格按照流程開展信息化建設,為農民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環境。
4結束語
中國國土遼闊,網絡覆蓋面積較大。在農業經濟管理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不斷完善網絡信息平臺,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向林雙.電子商務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2):122-123.
[2]柯真華.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42):146-147.
作者:戚光亮 單位:費縣費城街道辦事處
- 上一篇:做好鄉鎮農業經濟創新思考
- 下一篇: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電商行業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