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牛角膜炎
時間:2022-09-22 11:27:00
導語: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牛角膜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牛角膜炎是獸醫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其特征是眼結膜和角膜發炎、流淚、結膜腫脹、角膜混濁呈淡藍色或灰白色,嚴重者發生潰瘍,形成斑痕或角膜翳,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往往引起失明。20多年來,筆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治療該病68例,治愈66例,治愈率達97%。
1發病原因
該病主要是由于異物刺激,如風沙、灰塵、芒刺、花粉及化學藥品進入牛眼內;其次是機械損傷,如鞭打、籠頭壓迫、摩擦等;另外,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如流感、惡性卡他熱、傳染性結膜炎、吸吮線蟲、混睛蟲病等疾病也可繼發或并發牛角膜炎。
2臨床癥狀
急性病例常表現為怕光流淚、疼痛、眼瞼緊閉、結膜潮紅、腫脹等。因損傷部位、病情輕重和有無感染的不同,臨床表現也各有差異。根據筆者的診療經驗,該病主要有以下4種臨床癥狀。
(1)淺在性角膜炎。大多數為角膜表層損傷,側望可見表層上皮脫落并有傷痕。當炎癥侵害角膜表層時,角膜表面粗糙,側望灰白色,混濁、無鏡狀光澤,有時在眼角膜周圍增生出許多毛細血管,呈樹枝狀出現在角膜表面,形成血管性角膜炎。
(2)深在性角膜炎。角膜表面不粗糙,仍有鏡狀光澤,混濁部位在角膜的深部,呈點狀、小棒狀及云霧狀,有灰白色、乳白色、黃紅色和綠色等不同顏色。角膜周圍及邊緣血管充血,血管增生,有時虹膜發生粘連。
(3)化膿性角膜炎。初期角膜周圍充血、怕光流淚、疼痛劇烈,繼而形成膿腫,角膜上出現數目不等的粟粒至碗豆大小的黃色局限性混濁,在混濁的周圍生有灰白色暈圈,輕者向外破潰,流出膿液轉為潰瘍;重者向內穿孔,形成眼前房蓄膿癥,往往繼發化膿性全眼球炎。
(4)寄生蟲性角膜炎。除表現淺在性、深在性和化膿性角膜炎的共同癥狀外,病牛主要表現極度不安,搖頭甩尾,不斷用后蹄擦眼或常在墻上擦眼,仔細檢查眼睛,可發現吸吮線蟲或混睛蟲。當炎癥癥狀消失轉為慢性經過時,角膜表面僅有白斑或色素斑,呈點狀、線狀或煙霧狀,混濁程度不同,通常稱為角膜翳。角膜翳俗稱白朦眼,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嚴重時導致患眼失明。
3診斷
一般根據臨床癥狀及眼科檢查即可初步診斷為牛角膜炎。
4治療
該病治療原則是及時除去病因,消除炎癥,促進混濁吸收和消散,防止虹膜粘連。
(1)西藥治療。①清洗患眼:用2%~3%硼酸、0.01%新潔爾滅或0.1%雷夫奴爾等徹底清洗患眼,清除異物和分泌物。當分泌物過多時可用1%~2%明礬或1%硫酸銅溶液洗眼。②殺蟲或除蟲:吸吮線蟲可用1%~2%敵百蟲溶液洗眼殺蟲;混睛蟲病主要采取手術療法除去蟲體。③消炎和消散混濁:消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或青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眼藥水點眼,3~4次/d。為加速消散混濁,可于眼瞼皮下注射自家血2~3mL,也可在眼球結膜下注射氫化可的松與1%鹽酸普魯卡因等量混合液,隔天1次,連用2~4d,或者向眼內吹入撥云散眼藥,2~3次/d。④防止虹膜粘連:當繼發虹膜炎時,可用1%~2%硫酸阿托品點眼,2~3次/d。為了防止虹膜粘連,待瞳孔散大后,可改用0.5%硫酸阿托品點眼,直至痊愈。
(2)中藥治療。若有寄生蟲性角膜炎必須先殺蟲或除蟲,后再按如下治療。①病初可內服決明散:石決明50g、草決明40g、龍膽草30g、梔子30g、大黃30g、蟬蛻30g、黃芩30g、白藥子30g、菊花40g,研末,開水沖調,每天1副,早晚各1次,連服3d。②中后期若出現角膜翳時,可內服退翳散:菊花40g、龍膽草40g、川連50g、防風25g、木賊30g、蟬蛻30g、蒼術25g、甘草25g、青葙子30g、木通40g、草決明30g、旋覆花25g、龍衣20g、大黃50g,水煎取汁,每天1副,早晚各1次,連服3d。
5體會
(1)治療該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治療時首先要除去病因、消除眼內異物。若病初就及時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療效十分顯著,治愈率很高。
(2)寄生蟲性角膜炎,必須先用1%~2%敵百蟲點眼殺蟲或采用手術除蟲,再用上述療法進行治療,可消除病因,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3)經常消毒圈舍,及時清除糞便,在夏秋季節做好滅蠅工作,并定期用1%~2%敵百蟲點眼,進行預防性驅蟲,可有效預防寄生蟲性角膜炎的發生和傳播。
(4)加強患牛護理,重癥者要加掛眼繃帶,并將患畜栓在暗處,防止光線刺激。
- 上一篇:項目部商業賄賂整治規定制度
- 下一篇:醫藥流通企業的現狀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