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旱地農業技術運用研討

時間:2022-04-09 11:35:00

導語:遷西旱地農業技術運用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遷西旱地農業技術運用研討

遷西縣地處燕山南麓長城腳下,是個七山二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全縣人口38萬人,現有耕地18萬畝,其中85%以上為旱田。常年無霜期180d,近年來,受溫室效應影響導致降雨量明顯減少季節分配不均衡,干旱嚴重制約該縣農業發展,發展旱作農業已成為促進遷西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以下就如何發展該縣旱作農業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搞好農田基礎建設

1.1因地制宜,平整土地。近年來,由于遷西縣采礦業的發展和勞動力工資的提高,農民對土地的管理日見粗放,使得農田基礎設施的狀況越來越差。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對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必須因地制宜,平整土地,修復和健全堤壩,保證小量降水不流失,足量降水能留住,超量降水不毀田。

1.2合理配備灌溉水源,健全配套設施。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合理利用灌溉水源,能用水庫水盡量少用地下水,沒有水庫的,地下水有保證的,合理安排灌溉水井數量,保證干旱時能滿足灌溉需求。

1.3修建蓄水窖池。在水源不足的山谷丘陵地區,要根據土地面積和常年水量,合理安排水窖的位置、容量和數量,最大量的蓄積自然降水,以滿足作物的用水需求。

2合理耕作

針對遷西縣的氣侯特點,在雨季來臨前對土壤進行深中耕,開溝蓄水,雨季過后淺耕埋溝,減少水分蒸發。收獲后及時耕地耙平,蓄集秋冬降水,在上凍前和表層解凍后碾壓,填充土壤裂縫,減少土壤水分散失。

3選用適合的品種

因為遷西縣地處山區,土壤水源條件差異很大,各地小氣候也有不同。水源條件差的地區要選擇抗旱品種,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區要選擇抗旱豐產型品種,有灌溉條件的要選擇豐產型品種。

4因地制宜選用合理的種植模式

4.1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地方,要根據當年的氣象預測,結合土壤墑情以保全苗為主攻方向,確定適宜的播期和種植方式。

4.2有水源保證的地區,可選用晚熟高產品種,采用地膜覆蓋技術進行適期播種。播種期的確定要使作物的需水高峰與常年降水高峰期盡可能重合。這將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物產量。

5選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適宜采用先進的膜下滴灌技術,與晚熟高產栽培技術相結合,從而實現節水高產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