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規模養殖增強產業發展效率

時間:2022-06-08 01:37:00

導語:畜禽規模養殖增強產業發展效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禽規模養殖增強產業發展效率

畜牧業是從事動物的飼養、繁殖以及動物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的產業,在農業中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于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只有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現代畜牧業發展面臨的難題,實現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必須以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為抓手f11。規模養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載體,規模養殖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畜牧業產業轉型的成敗。2011年,江蘇省提出要把大力推進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作為全省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之一I習。因此,認清當前江蘇畜牧業規模養殖的現狀及需求,提高規模養殖的發展水平,對于加快發展全省現代畜牧業意義重大。

1國外現代畜牧業規模養殖發展的特點

1.1因地制宜,模式各異

畜牧業發達國家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13I: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為代表的現代草地生態模式,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大規模工廠化模式,以歐洲國家荷蘭、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適度規模化模式,以及亞洲的日韓和我國臺灣為代表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在這些國家,盡管畜牧業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尊重本國或地區資源現狀,利用已有的土地、草原、資本或技術優勢等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畜牧業。

1.2標準化體系完善

發達國家畜牧業標準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已相對成熟,標準化體系的制定注重生產環境標準化,如日本對養殖區域植被、路面等進行的明確規定l川;注重生產過程與丁藝的標準化,如歐盟各國要求從種畜禽的培育到使用的飼料、藥品、產品加工過程中車間的衛生條件、加工設備的條件、包裝材料、儲運時間、溫度以及儲存天數等都要遵守有關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系統標準要求問;嚴格產品質量的標準化,發達國家無論是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上或是采取的措施上都非常嚴格,要求產品產地無任何污染,貯藏、運輸過程未受污染,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和食品行業質量標準f41。同時,這些國家都擁有健全規范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在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控制方面采取了嚴格的具體執法措施【41。

1.3設施發展水平高

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左右就相繼實現了畜牧機械化,在飼草加工、飼料加工、飼養過程等方面發展到了較高的設施水平。牧草收貯工藝采用具有現代化工藝的新型旋轉割草機、調制割草機、快速烘干設備、揀拾壓捆和青飼收獲機;飼料加工廣泛應用微粉碎和超粉碎設備、高精度微量配料系統、全自動控制的擠壓膨化機及高溫高壓短時強制調制器與制粒機;蛋雞飼養設施趨向于高密度大型化,采用6—8層疊層籠養,喂料、飲水、清糞、揀蛋自動化,全封閉雞舍,雞舍環境自動檢測調節,并配備蛋品全自動化收集、處理、計數和裝箱設備;肉雞飼養設施以環境調控、高速定量精確飼喂設備和消除應激反應為主;規模化養豬中,豬舍環境控制自動化,自動料線、脂肪測定儀、妊娠測定儀和種豬個體飼喂技術和自動清糞設施得到了廣泛應用;奶牛飼養采用青貯收獲及加工系統、自動取飼系統、全混合日糧系統、自動飲水系統、牛場清糞設備、牛舍環境控制設備和全自動擠奶成套設備、奶品快速冷藏成套設備和奶牛場綜合管理系統等醐。

2我國畜牧業規模養殖概況

2.1規模養殖比例不斷提高

我國畜牧業規模養殖始于20世紀80年代,這個時期以農戶家庭庭院養殖為主,專業戶不斷涌現,涉足于畜牧業生產領域的一些企業開始出現;到20世紀90年代,畜牧業進入規模化、企業化、產業化發展階段,大型企業不斷涌現,產業化經營迅猛發展,“公司+農戶”為主要經營形式的畜牧業產業化組織發展迅速;進人2l世紀以來,我國畜牧業生產逐步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模養殖持續增加,養殖小區和適度規模養殖場蓬勃發展,標準化生產力度加大。2010年,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存欄500只以上蛋雞和存欄100頭以上奶牛的規模化養殖比例分別為34%、82%和28%,比2005年分別提高了18、16和17個百分點171。與此同時,規模化養殖優勢逐漸顯現,肉、蛋、奶畜產品生產產業帶已形成,優勢區域的生豬生產、家禽生產、牛羊肉生產、奶類生產和羊毛生產分別占全國總量的92%、50%、92%、88%和89%以上嘲。

2.2規模養殖設施化水平提升

隨著規模養殖的迅速發展,我國畜牧業設施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形成了飼料飼草加工、牧草種植及收獲、畜禽標準化飼養、生產檢測方面門類齊全的成套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不斷在畜牧業上得到應用。飼料加工已由簡單的粉碎發展到配合飼料、熟化飼料的加工,畜禽飼養的飲水系統、施藥技術、降溫和通風系統、消毒設施、喂料系統、清糞設備等基本上能滿足現階段的生產需求【9~。同時,國內已開展了畜牧業信息化、智能化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如: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研制了蛋雞規模化養殖場生產管理系統,可對雞舍實現自動控制,實現了蛋雞喂養自動化、清糞自動化、危險環境報警自動化【151;滕光輝等1161研制成功了家禽健康養殖智能控制系統,對蛋雞現代化養殖技術進行了集成研究,在德青源生態養殖場進行了成功驗證,為養殖場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平臺,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強了疾病預防能力;中國農科院開發了“種豬場生產管理系統”、“種禽場飼養與繁育的數字化智能系統”、“基于個體信息的豬的優化飼料配方系統”、“豬疾病防疫與優化飼養管理數字化智能系統”等,形成了畜禽數字化養殖技術平臺【塒。宋延民等開發了基于RFID技術的奶牛身份識別器、計步器、自動分群系統、自動稱重系統、牛奶流且/電導儀、管理與分析系統,形成了以擠奶廳為中心的信息采集奶牛管理系統和奶牛養殖健康系統【l研。東南大學研制了畜禽規模設施養殖環境傳感網監控系統平臺,可以采集用戶需要的環境參數,并能根據要求控制養殖場內的排風、噴淋和光照系統1191。

2.3畜牧業標準化不斷推進

規模養殖推進了我國畜牧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農區標準化規模養殖快速發展,養殖小區突破8萬個;牧區半牧區舍飼半舍飼穩步推進,已有3000萬頭以上牲畜從天然放牧轉變為舍飼半舍飼圈養嘲;全國畜牧業標準新立項108項,比上年增加了95項,初步構建了畜牧業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同時,畜產品質量明顯提升,現已通過畜禽“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品牌近2000個捌。

3江蘇省畜牧業規模養殖現狀

3.1規模養殖比例高

2008年以來,江蘇省全面啟動以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為重點的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已有1368家規模養殖場成為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閻。生豬、蛋禽、肉禽、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64%、86%、92%和94%,全省建成萬頭以上豬場123個、50萬只以上肉禽場137個、lO萬只以上蛋禽場42個,千頭以上奶牛場33個【2t1;全省共有國家級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省級67家,各類畜牧業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7000余家1221。

3.2產業區域特色明顯

江蘇省以優質瘦肉型豬、優質地方家禽、奶業和波爾山羊四大優勢產業建設為主線,依托區域自然資源,優勢畜產品區域化生產格局初步形成,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以江寧、錫山為代表的江南奶業經濟帶和以銅山為中心的徐連奶業經濟帶奶牛存欄已占全省的85%;如東、阜寧的生豬,東臺、海安的家禽,沛縣的肉鴨,睢寧的山羊,高郵的蛋鴨等一批特色縣域經濟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寧鎮揚等丘陵山區肉鵝產業帶肉鵝飼養量占全省的80%、肉鵝深加工占全省的85%f7l。

3.3設施化水平較高

在規模養殖過程中,江蘇省積極推廣家禽標準化生產技術、肉羊集約化快速育肥技術等,建成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65家120l。從規模養殖的設施水平看,大多數規模養殖場都采用了密封式圈舍,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飼養。除傳統的濕簾通風、冷風機降溫、紅外線保溫箱、電熱地毯保暖、電動除糞、自動喂料、自動光控、自動揀蛋等傳統設施外,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逐步在畜禽養殖中得到應用;全省發酵床養殖面積達114萬m2,部分地區建成了規模養殖場的遠程監控系統和利用物聯網技術建成的智能化生豬規模養殖基地,大大提高了規模養殖質量和效率120l。

4提升江蘇省規模養殖水平的對策

4.1強化政府宏觀決策

4.1.1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要強化政府在產業規劃與布局、養殖標準制定、養殖新技術研發與推廣、養殖污染治理等領域的宏觀指導職能,積極開展標準化體系、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和完善工作,保證規模養殖的發展水平。以畜牧業主管部門為主導,廣泛開展產業信息分析和預測、評估工作,跟蹤國內外產業發展前沿技術和模式、國際國內市場動態、疫情動態等,建立起畜禽產品數量和質量動態預警體系,提升產業的指導能力。

4.1.2出臺各類鼓勵政策應積極出臺相關優惠和補貼政策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化的畜禽養殖,鼓勵和扶持組建各類農民合作組織或產業協會,促進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提高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養殖比例,促進產業化經營。對于在建設高水平規模養殖過程中具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4.1.3加大政府對產業的資金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畜禽品種繁育、規模養殖設備和畜禽生產污染治理等領域資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比例不足l%,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必須要提高政府對畜牧業科技研發的資金投入,增加科研立項的數量,并引導科研資金向畜禽品種、養殖設備和技術、廢棄物處理技術等領域適當傾斜。

4.2大力拓展市場需求

4.2.1拓展畜禽產品營銷市場市場需求是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球范圍內人們對動物性產品的消費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這為發展規模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隨著規模養殖的擴大,江蘇畜產品數量進一步增長,除供應本省市場需求外,還積極向毗鄰的上海市場擴展,特色名優產品在上海大都市很受歡迎,江蘇已成為上海優質畜禽產品穩定的供應基地。同時,江蘇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畜牧業產業和科技發展基礎良好,有利于各類產品的出口。在穩定省內和國內市場的前提下,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增加畜禽產品的出口,以拉動規模養殖水平的提升。

4.2.2多元化市場需求推動規模養殖的多樣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費水平的提高,畜產品的消費需求表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不同的消費者對肉類嫩度、肉色、蛋殼顏色、蛋黃色度,奶類的乳脂率和蛋白質含量等性狀乃至畜禽的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一部分高端消費群體更加注重對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的追求,高質量畜禽產品的消費需求增長。消費需求的多元化是規模養殖品種、養殖技術和模式、規模養殖產品加工水平等多樣化發展的驅動力,要及時把握市場契機,積極適應和滿足畜禽產品消費市場的要求和變化,促進全省規模養殖多層次發展,提高產業的競爭力。

4.3加強科技創新與推廣

科技進步始終是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支撐,育種技術不斷改進畜禽的生產潛能、飼料營養技術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檢測技術和監測體系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加工技術促進產業增值等。總而言之,畜牧業生產效率、農民素質、產品附加值和綜合生產能力不斷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畜牧技術的創新、推廣與普及。

4.3.1畜禽品種資源創新的需求良好的品種是畜禽生產的核心,品種技術的創新在畜牧科技發展中居主導作用。近年來,江蘇省培育了蘇太豬、揚州鵝、邵伯雞、京海黃雞、雪山雞、蘇禽黃雞、蘇郵1號蛋鴨等新品種,在畜禽品種資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多元化發展,現有的品種結構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應及時更新和淘汰市場占有率低、生產性能相對落后品種,利用我省的種質資源優勢開發適合不同市場需求的新品種或新品系。在傳統育種手段的基礎上,提高分子生物學技術輔助育種應用研究的效率,加快品種創新步伐。

4.3.2高水平規模養殖技術的需求養殖是畜牧業產業鏈上最為薄弱的環節。江蘇省畜禽規模化養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生產效率、生產性能、經濟效益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土地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亟需開展高水平規模養殖技術的引進和開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要加快現代生物技術在開發天然、無公害的畜禽飼料和動物藥品等方面的應用,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和畜禽疫病防御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畜禽數字化飼養平臺和重大疾病預警系統,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規模養殖場的管理水平,降低規模化養殖場的生’產成本和額外損失,增加經濟效益。

4.3.3生態、綠色產業的科技需求畜禽規模養殖是農業活動溫室氣體甲烷和氧化亞氮重要排放源,規模養殖產生的大量污水和固體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進而影響規模養殖的質量。盡管江蘇省在畜禽污染治理領域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已有技術或僅限于少數地區和大型企業的示范應用、或仍停留在試驗階段,由于成本、收益、基礎設備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地區規模養殖場污染問題仍然存在,并還在繼續對環境產生危害。因此,要以“經濟、實用、易推廣”為基本原則,以“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為目標,研究和集成種養循環技術、廢棄物綜合處理和利用技術,建立健康的規模養殖模式,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