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放養管理技術重點

時間:2022-06-08 01:42:00

導語:生豬放養管理技術重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豬放養管理技術重點

林下養豬是指在林地環境下,以豬為養殖對象,舍飼和林地放養相結合的養殖方式,是近年來掀起的一項低碳環保的新興養殖方式。由于該方式能較好克服養殖污染,緩解用地緊張,生產出天然優質的商品豬,因而深受各級黨委、政府的推崇和廣大養殖者、消費者的歡迎。然而,由于豬品種、林地結構等的差異,養殖戶在林下養殖時必須掌握相關管理技術。筆者將近年來陸川豬林下養殖經驗介紹如下,供參考。

1林地選擇是關鍵

1.1林下養殖是在森林環境條件下進行的,所以要選擇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林好于原始林、闊葉林好于針葉林及天然林,如有條件最好選擇水果林地。

1.2要求放養場周圍5公里內沒有大的污染源,地勢坡度以不超過2O。為宜。同時注意選擇通風、向陽、不太潮濕,植被對放養豬無毒害的林地(如不能在苦楝樹下養豬)。

1.3砍伐對放養豬有傷害的荊棘、有毒雜草,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和中毒事件。

1.4場地最好用籬笆或塑料、鐵絲網等圍起來。

2林下放養的生豬品種

一般情況下,所有品種豬都可以林下養殖,但考慮到品種以及肉質等因素,仍以地方品種為宜,如陸川豬、香豬等,原因主要是陸川豬、香豬等地方品種耐粗飼,覓食力強,抗逆性好,生長期相對較長(約要1年以上)。

3放養體重

體重過大,生活習性已經形成,適應能力差;體重過小,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能力弱,不易成功。體重一般以20千克為宜,因為此時,各項機能比較健全,對外界不利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

4放養程序

4.1建立放養馴練場,將準備放養的陸川豬集中到放養林地的一個場地進行循序漸進式的馴練,白天放養,晚上找回,這樣,反復馴練1周一2周,然后放養。

4.2落實馴養員,要求馴養員要有耐心愛心,不允許簡單粗暴地鞭打放養的豬。

4.3建立固定的投喂地點、時間、口令,在放養區挑選合適的地點、適當放置料、水槽,選擇固定的時間,統一的口令信息,使放養豬形成條件反射,適應放養管理

5放養管理

5.1科學提供飼料,要根據放養豬的不同階段,科學提供飼料,不能一放了之。

5.2驅蟲:由于放養豬接觸野外環境,容易滋生寄生蟲,因此,要定期針對性地在飼料中加入驅蟲藥物,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5.3免疫接種:放養豬在生長過程中與林地環境廣泛接觸,隨時都有可能受到疫病傳染因素的威脅,并且放養豬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1O個月~12個月才出欄。為防患未然,必須根據本地疫病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放養豬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放養豬抵抗力,確保放養成功。

5.4根據大小合理分群:一方面合理分群,讓放養豬都能吃上料,均勻生長;另一方面,便于掌握放養豬的生長情況,及時出欄上市。

5.5分區輪牧: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能分區輪牧,以便林地能休養生息,保證放養環境的植被生長和環境干燥。

5.6種植優質牧草:在林地,適當種植一些豬愛吃的優質青飼料、牧草(如紅薯藤等),滿足豬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需要。

5.7落實專人,跟蹤觀察放養豬的吃料、休息、精神狀態、長膘等情況,并做好記錄,以便及時掌握放養豬的生長、疾病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