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標準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19 03:56:04
導語:農業機械標準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現代農機的理念,瞄準世界農機先進水平,創新工作方式,培育新型農機隊伍,堅持走“引進、消化、完善、提高”的農機發展道路,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階段推進,重點突破,打造現代化農業機械,使農機工作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國情、具有我國特色的精準農業之路,為實現我國農業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提供保障。
1基本原則及總體目標
農機工作要堅持“四個結合”(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堅持科學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堅持現代農機與現代農藝相結合),做到“四個轉變”(在農機職能上由指揮管理型向指導服務型轉變;在農機生產上由粗放松散型向集約專業型轉變;在農機裝備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農機隊伍上由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知識型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全面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機械現代化。
2主要任務與保障措施
2.1加強制度建設,提高農機標準化水平。堅持農機管理的“六統一、七加強”。即:統一機具技術標準;統一農田作業指揮;統一田間作業標準;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農機具更新選型;統一到農具場停放保管。加強農機隊伍建設;加強農機基礎建設;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加強農機技術檔案及內業管理;加強新技術推廣和更新;加強農機具技術保養和維修;加強田間標準化作業。樹立管理就是服務,把服務貫穿于農機管理全過程,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實施管理、落實管理、促進管理。著力提高農機統一管理和指揮的能力,全力推進田間作業標準化。2.2加強政策引領,提高農機科技含量水平。一是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把農機化發展置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積極引進大功率、高新技術的農業機械,提高整體裝備水平,由量變向質變方向發展。加大購置新機具力度,積極開展示范、試驗、推廣新機具,利用好國家政策性農機補貼,積極協助購機戶爭取信貸政策,拓寬融資范圍和渠道,確保農機更新資金到位。同時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出臺相應的農機補貼扶持政策,鼓勵更新先進的機具設備。二是機具更新要分期實施、階段落實、科學選型、嚴格把關。要向農民推薦科技含量較高的機型、機械狀態穩定的機型。本著“四個結合、兩個發展和延伸”來完善農機具的配備結構,提高抗逆性,增加和配套抗災機型。“四個結合”,即:大中小相結合、霜前與霜后相結合、進口與國產相結合、分段與直收相結合;“兩個發展和延伸”,即:農業機械化向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和延伸(水稻生產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育秧要向集中統一和工廠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插秧要逐漸淘汰落后的傳統插秧機,向高性能插秧機發展;收獲機要向大中型高性能和全喂入式發展;全面推廣應用水田攪漿滅茬整地機和水稻秧田精量播種機。旱田生產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傳統耕作農業要向保護性耕作和精準農業方向發展,積極應用自動導航系統和3S智能管理系統),農業生產的產中向產前和產后機械化發展延伸(將加快農業生產的產前機械及糧食產后機械的更新力度)。三是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機具。應用大功率輪式拖拉機并配套GPS導航系統及配套割曬系統;應用水稻循環水恒溫浸種催芽設備;推廣、應用水稻機械精密播種機;推廣、應用水田機械撒肥機;推廣、應用高性能插秧機;推廣、應用高性能水稻收獲機。堅持農機與農藝緊密結合,示范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精準農業技術、農機自動導航和3S智能化管理技術、水稻缽育擺栽技術等。2.3加強基礎建設,提高農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農機集中停放、銷售、服務、管理、檢驗、培訓為一體的“現代農機管理中心”,創建農機管理新模式。加大農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撤銷小型、雜亂、偏遠的農機停放場,新建一批“三場二室二庫”模式化管理中心,著重解決收割機庫房、拖拉機庫房、插秧機庫房的建設,從根本上保證減少農機具的損失、延長機具的使用壽命,提高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態,發揮機械的作業效率。2.4加強標準作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一是制定措施,明確責任,堅持田間標準化作業不動搖。要以機具的標準化為基礎,加強對機具的檢驗,不合格機具一律不準參加各項作業,要求機車必須按照農藝措施標準進行作業。堅持人員與機具作業準入制度,繼續實行優機、優質、優價政策。二是提升田間標準化作業水平,加快旱田大功率拖拉機和水田高性能機械的應用。加強對大功率機械作業的統一指揮和調動,提高對作業質量的檢查驗收,保證有機戶和種植戶雙方的利益,切實推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三是努力提升農業機械化的科技含量。用最先進的農業機械來實現農藝措施的最佳效果,實現農業生產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全方位的機械化和標準化。四是堅持農田標準化作業,力求節本降耗,改善機具性能,提高操作技能。大力推進以節種、節肥、節藥、節水、節油、減少空行、復式作業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化節本技術,實現農業資源有效、合理利用;大力實施秸稈還田和保護性耕作及精準農業技術,推進循環經濟良性發展。2.5加強服務體系,提高農機應用水平。一是加強和完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成立多種形式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即:農機維修服務隊、插秧服務隊、撒肥服務隊、統供芽種、統供秧苗專業服務隊。農機服務專業組織要以農機合作社為單位,專業服務隊要產權明晰、責任到人、有償服務、措施到位,使農機專業服務隊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最終實現有文化、有技能、會經營的新型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二是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應積極招聘本(專)科畢業生充實農機管理人才隊伍,要建立農機管理人員崗位工作業績考核檔案,實行新的人才管理機制,要關心關懷農機人才,用政策引導、事業激勵、感情留心,用業績決定人才的去留和進出。加強對農機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培養,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和制定農機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培養計劃,實施技能考核和崗位認定制度。探索培養高水平的農機管理和操作人員的政策和機制,著重培養落地人才和當地子女,為農業現代化事業發展儲備復合型和適用性人才。三是加強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各鄉鎮地區要積極建立農機專業4S(銷售、服務、保養、維修)店或修理廠(所),配齊專修人員及修理設備,辦理相關手續和資質。建立嚴格的操作、保養、維修、管理制度,修理人員要持證上崗,要熟知維修行業的行為規范準則,遵守新的條例規定。2.6加強法制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一是加大農機執法力度。各農機部門要廣泛宣傳農業機械促進法、道路交通法等法規,切實提高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遵章守法的意識。依據國家新條例,協同有關部門,從嚴治理、規范農機生產、銷售及維修行業,維護消費者利益,保證農機安全,發揮農機作用,真正為農機事業發展做貢獻。二是加強對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考核、培訓。各農機部門要充分發揮農機駕校和農場培訓基地的作用,做好農機駕駛(操作)人員上崗前培訓和在崗復訓工作,鼓勵農機工人積極參加農機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農機人員做到“四懂四會”(懂機械構造原理、懂農機操作規程、懂農業生產知識、懂農機安全法規;會操作、會保養、會維修、會調整),使其成為懂法規、知標準、有技術、會操作、無違章的新型農機工人。
作者:劉海民 單位: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
- 上一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研究
- 下一篇:電液比例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