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技傳播在和諧成都建設中作用
時間:2022-04-16 10:36:34
導語:論科技傳播在和諧成都建設中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的圖書、期刊、電臺等在傳播科技知識方面,則相對較弱,無論是哪一類比例都不高。3.不同的群體對科技知識內容的選擇側重點有所不同年齡越低,興趣愛好越廣泛,選擇面越寬,而年齡越大,則越傾向于民生科技。如50%的中學生認為學習科技知識的主要原因是對科技知識感興趣。大學生認為學習科技知識的主要原因中,63.4%是有益于生產、生活,58.5%是豐富生活、保持身體健康。普通市民組,80%的認為學習科技知識主要原因是有益于生產、生活,65.8%是豐富生活、保持身體健康。4.市民普遍認識到科技知識的傳播對城市建設很有好處市民們普遍認為大眾科技知識的傳播對城市建設的主要好處,應是讓市民參與到關于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決策過程中來。5.對市民學習科技知識的態度滿意度總體不高如,中學生組中有50%的比較滿意;大學生組中有31.7%的比較滿意;普通市民組中有50%的比較滿意。同時,市民參與科技宣傳的積極性也不高,如在中學生組中,有時間就參加和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各占50%的比例;大學生組有68.5%的是參加自己感興趣的,29%的是有時間就參加;普通市民組有65%的是有時間就參加。
通過對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在目前成都城市建設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大眾傳媒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較大作用。但大眾傳媒在傳播科學技術知識上,其作用還遠未充分發揮,還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1.成都市政府應重視大眾傳媒科技傳播的重要作用,為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建立長效機制,鼓勵地方媒體大力傳播科技知識,并給予政策支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借助這股強勁的東風,成都市政府應著力打造地方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平臺。據筆者了解,成都市的市級、縣區級電視臺都沒有專門的科技頻道,也極少有與科技相關的欄目;而報紙、電臺也沒有專門的版面、欄目。主要原因當然有科技傳播人才的匱乏和資金的短缺,但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對科技傳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而,政府應積極采取行動,引導媒體發揮科技傳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科學傳播氛圍。在這方面,應向武漢市學習,同樣是市級電視臺,武漢電視臺在政府的支持下,傾全臺之力,努力打造一流的大型科普欄目《科技之光》。如今《科技之光》已成為武漢市在“科教興國”戰略中亮出的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2.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要全面創新,立足本土、貼近民生,充分利用不同媒體的特點成都不同種類的大眾傳媒,在科技傳播上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本地報紙尤其是都市報與電視媒體,在科技傳播上成績相對突出。雖然這些媒體沒有專門的科技版面和電視欄目,但每一次重大的科技事件、科技活動,報紙均在頭版濃墨重彩地進行宣傳報道;電視則在新聞節目的重要時段進行重點報道。尤其是都市報,有些版面,如健康版,常常介紹與人們健康相關的科技知識,而房產、汽車、家居等專刊,也不時介紹與房產、汽車、居家相關的科學知識;與之相比,廣播、雜志在科技傳播上的成績則明顯不足。成都有著豐富的科技資源,如成都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沙遺址、三星堆遺址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的故鄉;另外,國內外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校、機構都落戶成都。這些都為科技傳播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本地大眾傳媒在科技傳播方面,就應首先打好本土化戰略,傳播與百姓利益、與城市建設相關的民生科技。3.媒體、科技界和市民三方有效互動,增強大眾傳媒科技傳播的效果從大眾傳播學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在傳播過程中,從來就不是媒體的單方面行動,它必然涉及到與受眾的聯系。然而事實上,電臺和電視中科普節目往往是題材雷同、節目制作較粗糙,節目播出時段不當,很少考慮公眾的真實需求。報紙很多限于新聞報道,以消息的形式出現,形式呆板,內容枯燥。科普雜志和小說缺少內容新穎、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之作。
大眾媒體要積極思考,努力探索,尋找大眾關注的熱點題材,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起科技傳播的重任。另一方面,媒體也應與科技界密切合作。媒體不能及時傳播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甚至誤讀、誤解科技。而大眾傳媒超強的傳播功能,或許稍不注意,就會帶來事與愿違的效果,導致科學界缺乏對媒體的信任。正如王大明所說:“科技傳播并不是大眾傳媒的天然職責,需要科學技術的主體力量——科學共同體與媒體攜手合作,來推動社會公眾的科技傳播工作。”①大眾媒體是科技界與公眾之間的橋梁,大眾媒體要及時與科技界聯系,及時傳播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同時也要及時搜集公眾的反饋信息,了解公眾的關注點。公眾也應積極參與到科技傳播中,提高自身科學素養,以適應現代化的都市生活。
本文作者:許建華工作單位:成都大學
- 上一篇:作業成本法的儲蓄客戶終身價值研究
- 下一篇:農業科技資源產權的界定及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