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國休閑農業發展趨勢與策略
時間:2022-11-05 08:40:04
導語:新時期我國休閑農業發展趨勢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休閑農業即是城市居民休閑生活的迫切需求,也是鄉村振興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經過較長時期的探索,目前正處于品質提升階段,呈現出品牌化、集成化、規范化和聯盟化的“四化”趨勢,為適應新趨勢下的市場需求,應從明確指導理念、把握發展核心、塑造特色品牌和構建生態集群等方面來大力提升休閑農業發展水平。
關鍵詞:新時期;休閑農業;發展趨勢;策略
21世紀以來,休閑農業在我國迅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已達180余萬家,2014年接待的游客數已超過10億人次,直接經濟效益達3500億元,已成為農村就業增收的新亮點,也是傳承文化、望山看水和追憶鄉愁的理想途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開展鄉村旅游,并將其列為未來農村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為深化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升休閑農業服務質量、推動產業健康發展,農業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4個部門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強調休閑農業的發展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調整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2017年2月5日,黨中央連續發出第十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均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2017年10月18日,黨的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是為休閑農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政策支持。
一、休閑農業的含義與特征
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交叉型產業,是綜合利用農村自然環境、農業生產經營、農民文化生活等相關的資源,開發多種形式的休閑項目,吸引消費者前來觀光游賞、品嘗購物、勞作體驗等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是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體現和延伸。休閑農業的產業形態呈現綜合性,其根植第一產業,依托第二產業,呈現為第三產業,并且受制于自然資源的地域性、農業產業的季節性和鄉土文化的聚集性,帶有明顯的時空性。
二、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歷程
休閑農業在我國發展歷程較長,可分為四個階段,目前正處于品質提升階段。
(一)休閑農業的古代形態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人類歷史上最悠長的農耕文明史,孕育了豐厚的農耕文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隱田園,享受田園風光和自然風景,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休閑農業真實寫照。一部《徐霞客游記》記錄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留戀于山水風光和自然景觀,也是一曲古人休閑于自然的凱歌。精妙絕倫的皇家園林和各地的私家園林更是將古人崇尚大自然的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山水奇石、亭臺軒榭、植物景觀組合而成的美好自然景觀,提升了休閑農業的新意境。
(二)現代休閑農業的萌芽階段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解除了農業經濟的束縛,農村經濟發展迸發出新活力。伴隨著經濟活力、科技創新和生產力的進步,傳統農業從單一的基礎生產逐步走向多元化經營的道路。依托優越自然資源或特色農業旅游資源的部分農村地區,在鄰近經濟發達區域探索性地開展了以觀光為主的旅游模式,如1988年深圳市舉辦首屆荔枝節,以“荔枝”為主題開展各種形式的經貿、文化聯誼活動,共22萬國內外來賓應邀參加,貿易成交5億多元,是現代休閑農業萌芽期的典范。
(三)休閑農業的快速擴張階段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和需求大大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閑需求日益增強、科技發展也催生了多樣化的農業旅游項目,人們的旅游需求更加注重臨場感和體驗感,“體驗”成為這個時期休閑農業的主旋律。1998年國家旅游局將旅游主題定為“華夏城鄉游”,提出了“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的口號,各地休閑農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神州大地呈現。天津市推出了“做一天漁民”活動、連云港的漁家樂項目、成都的民俗風情游、上海的孫橋現代農業園地展示的現代農業育種、環境控制、無土栽培等生產過程,深受廣大游客歡迎。
(四)休閑農業的品質提升階段
21世紀以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經濟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休閑農業從形式、功能、數量到范圍均有大幅增長,日益成為傳統村落和城鎮輻射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提升休閑農業品質和規范休閑農業的經營秩序,2001年國家旅游局了《農業旅游發展指導規范》,公布了首批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示范地區候選名單。自2005年起,旅游部門對休閑農業經營實體進行星級認證,休閑農業更加規范化。2006年國家旅游局的年度主題為“鄉村旅游年”。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要在妥善保護自然生態、原居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建設特色景觀旅游村鎮,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莊等旅游產品,以引導城市周邊休閑度假帶建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度假游。2011年農業部印發《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吹響了休閑農業大發展的號角。2012年農業部會同國家旅游局以評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為契機,打造一批高品質的休閑農業項目來促進全國休閑農業的發展。2016年11月,農業部公布了2016年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在全國范圍內共確定了74個縣(市、區),以此帶動休閑農業的發展質量。2017年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各類經營主體比上年增加3萬多家,達33萬家,營業收入近5500億元,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
三、新時期我國休閑農業發展趨勢及特點
休閑農業要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特色小鎮,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休閑農莊、特色民宿、鄉村酒店、自駕露營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國家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等相關文件中,都強調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延伸拓展農業的多項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為休閑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間,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品質不斷提升,對休閑農業的需求將更加旺盛。“品牌化”、“集成化”、“規范化”和“聯盟化”的四化現象,將是休閑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一)品牌化
所謂“品牌”,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是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是在人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它更多是反映人們對其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可,是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慕名而來”便是對品牌化生動形象的表述。品牌化建設具有長期性,它是能夠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增值源于消費者心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休閑農業在數量、范圍和層次上已頗具規模,并在政府指引下打造了一定的示范點。現代休閑農業在我國發展的歷史相對較短,尚未形成品牌特色。國內休閑農業旅游興起之初,人們尚可滿足于有地可玩,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理念、層次的提高,人們對休閑農業產品的創意、內涵、服務和口碑等將會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做大做好品牌將是休閑農業今后發展的主流趨勢。
(二)集成化
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了觀光休閑度假、生產體驗采摘、健身素質拓展、示范科普教育和民俗文化體驗等主題模式。與傳統的生態農業或庭院經濟生產等模式不同,現代休閑農業注重繼承和發揚生態農業和庭院經濟建設成果,更強調各要素的優化設計和集成化,使其具有更高的綜合效益。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逐漸轉入休閑農業,休閑農業在面積大小、區位特征、民風民俗、地形地貌、自然資源等方面都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盡可能地涵蓋游憩、餐飲、體驗和消費等項目,并力求具有更優化的系統結構和功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目前,主流休閑農業中的文化消費項目和生產性項目交叉融合日益增強,休閑農業越來越重視第一、二、三產業的嫁接與融合:第一產業為消費者提供初級產品和活動空間,第二產業提供過程參與和產品體驗,第三產業提供休閑服務和文化消費,實現大農業、大生產和大旅游的有機結合。
(三)規范化
隨著休閑農業迅速發展,基礎設施、服務、管理等方面的規范化已經引起經營主體的高度重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首先,基礎設施日趨規范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有效地改善了休閑農業的經營條件。隨著地方政府及市場資本的重視和投入,休閑農業周邊的配套設施還將進一步升級優化,標示標牌、休憩場所、景觀小品的配置也應更加規范化、人性化。其次,休閑農業的政府主管部門和經營主體日漸意識到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增進休閑農業的服務規范,目前開展的休閑農業經營實體星級認證工作,對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從業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相關的行業標準或技術規范。湖南省于2009年出臺了《鄉村旅游服務經營基本條件》和《鄉村旅游服務星級評定準則》,有力推動了湖南休閑農業規范化的進程。2013年農業部出臺的《休閑農莊建設規范》更是為全國休閑農業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性依據。
(四)聯盟化
休閑農業經歷大發展階段后,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地區,往往會存在一批休閑農業的經營主體,無序的競爭必然導致內耗和市場混亂,加強聯盟方能優勢互補,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提高行業地位和市場競爭力。同區域內休閑農業的經營主體依托特定的合作組織,進行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根據區域特色和優勢產業來培育和打造配套的特色休閑項目。最終以集群聯盟化的休閑農業群形式,凝聚和提升該區域的核心競爭力;以規范標準、完善的設施和配套的項目,打造“一條龍”服務,吸引消費者,以塑造更大的品牌號召力和市場競爭力。農業部“魅力鄉村”建設項目的推進,更是為休閑農業的聯盟化注入了強心劑,涌現出一批休閑農業的聚集區,通過管理委員會或合作組織,搭建統籌的游客接待中心,開辟專門區域,集中展示聚集區內的休閑項目和特色產品,為區域內的經營主體提供宣傳、培訓、調度等服務,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聯盟化的運作機制。
四、休閑農業發展的策略分析
休閑農業是整和了第一、二、三產業的活力產業,能有效融合生態、生產和生活三大功能,是新時期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農村建設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同時,我們也發現中國休閑農業經過不同的發展階段,尤其是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后,雖不乏亮點但從全國層面來看仍然很不均衡。表現在:第一,部分地區的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宏觀和全局意識;第二,仍然存在低水平的同質化建設,乏陳可新;第三,總體管理水平較低,行業標準和規范落實不到位;第四,自發式發展和盲目建設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未來休閑農業發展應從政策理念、發展創新、經營管理、集群合作等方面進行完善提升。
(一)明晰指導理念,落實政策措施
2016年,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中央專門在發展類型、扶持項目、用地政策和信貸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系統部署,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又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以調順產業體系。因此,在休閑農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要在思想和認識上深入領悟政策意圖,并切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首先,各地應盡快出臺休閑農業的行業標準或規范,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編制休閑農業發展規劃、落實配套政策和措施;利用公共財政資源,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改善休閑農業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為休閑農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加速土地制度改革。以承包地經營權的轉包、出租、互換和入股等方式推動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實現雙贏或多贏。第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健全融資體系,提高資金運作效率和降低資本風險等一系列措施,切實保障休閑農業金融資本市場的有效供給。第四,充分認識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歷史責任感,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實現黨和國家十三五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二)把握發展核心,實施創新驅動
休閑農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出日益同質化的陷阱,這也是休閑農業能夠轉型升級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首先,休閑農業的創新要把握文化傳承的核心,立足于當地資源特色,堅持市場導向,增強消費者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和體驗,形成生態和諧、文化傳承、特色鮮明和城鄉協調的休閑農業品牌。其次,在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通過休閑農業這個舞臺,傾聽消費者的情感訴求,讓其充分感受賦予了時代內涵的山水、景觀、項目所帶來的心靈體驗。第三,將現代農業科技和休閑農業相結合,是休閑農業發展的趨勢,也是休閑農業創新的突破點,例如無土栽培技術、神州十一號搭載的太空農場、袁隆平教授的“海水水稻”等這些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都可作為休閑農業的良好素材。
(三)塑造特色品牌,突出管理績效
品牌、特色、市場是休閑農業的立身之本,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生產與生態和產業融合的相互關系。第一,品牌是推動休閑農業產業化經營、構建現代企業的關鍵。休閑農業要做大做強品牌,必須加強標準化建設,通過技術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打造新型產業鏈以及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來提升競爭力。第二,深入挖掘休閑農業的特色主題。立足農村、農業特色資源,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將農業資源的文化特色優勢轉變為休閑農業的產業經濟優勢,打造生態友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休閑農業。第三,積極引入市場資本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通過積極向風險投資機構和國內外知名大型旅游企業(集團)推介特色項目、重點項目,吸引其投資和運營,培育一批具有產業規模優勢、市場發展潛力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休閑農業龍頭企業,推動休閑農業向縱深發展。
(四)構建生態集群,實現合作共贏
首先,加強橫向和縱向聯合,構建產業生態鏈。以休閑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為依托,在產業專業化基礎上,細化分工,加強不同生態鏈環節經營主體間的協作,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強化分工合作,信息互通,集約利用資源,打造功能銜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產業生態鏈。其次,整合關聯產業,培育產業集群。以休閑農業產業鏈延伸和升級為契機,優化配置各項休閑農業資源,推動與休閑農業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集聚發展。牢牢把握休閑農業的核心特色要素,破除產業和行業藩籬,吸引、整合各方的資本、技術和資源,促進資金、技術、人才、渠道等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產業集群。
五、結語
休閑農業是隨著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出現的一種新型產業形式,集成了第一、二、三產業,融合了農業生產、文化傳承和生態旅游功能,在新時期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進一步明晰休閑農業發展的理念,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管理塑造品牌,以合作謀求共贏,推進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和行業的整體提升,是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產業脫貧的鄉村振興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高云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再上臺階(輝煌“十二五”)[N].人民日報,2015-10-11.
[2]農業部.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Z].2016-09-02.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06(01).
[4]任開榮,董繼剛.休閑農業研究述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3):195-203.
作者:張慎娟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 上一篇:房屋產權檔案經濟建設論文
- 下一篇:農業機械推廣現狀與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