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2-20 03:04:56
導語: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影響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環境、蔬菜生產產業化程度、生產技術水平等,同時針對主要問題,提出了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組織機構合作,以及建立專業化蔬菜技術服務體系、提高蔬菜產業綠色優質高產技術到位率、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等建議,以促進北京市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滿足市民對蔬菜的需求。
關鍵詞: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建議;北京
推進都市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蔬菜產業是北京都市農業中的傳統種植業之一,是京郊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在北京市農業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北京市蔬菜產業在保障城市人口蔬菜供應、幫助農民致富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同時蔬菜也是北京市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農產品之一。隨著都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高質量蔬菜需求量的增加,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越來越趨向于標準化、多樣化和高品質化。都市蔬菜產業高標準科學生產是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準確把握北京市蔬菜產業的發展現狀,為北京市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對于保障北京市蔬菜產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1北京市蔬菜產業現狀
北京市蔬菜產業主要分布在順義、大興、通州、平谷、延慶等區,形成了以大興、延慶南北兩大菜園子及通州、順義等東廂菜園子的生產布局[2]。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2018年,北京市蔬菜產業種植面積和產量呈下降趨勢,單產比較穩定,維持在40t/hm2左右(表1)。2018年蔬菜種植面積為3.6萬hm2,總產量為131萬t,僅次于糧食作物。2013—2018年蔬菜種植面積逐年遞減與多種原因有關。受自然資源因素制約,北京市水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日益趨緊,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不斷升高,這是制約蔬菜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3]。種植面積的縮減可以通過提升單位面積產量來彌補。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如溫室種植、水培種植等方式,提高蔬菜復種指數,以達到提升產量的目的。北京市蔬菜產業的特點是集中種植,已經形成產業化規模,且種植品種較多,能滿足民眾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減少資源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實現蔬菜產量品質和環境效益共贏,保障北京市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2存在的問題
2.1制約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外在條件。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北京蔬菜產業生產受到自然資源的約束,如水資源、土地等,由此導致生產成本增高,勞動力成本加大,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戶收入不高,勞動力雇傭和土地租賃投入增加,致使蔬菜產業不斷向郊區或者周邊城市轉移。2.2蔬菜生產產業化不足。制約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是產業規模[4],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偏小,很難帶動蔬菜產業發展[5]。小農戶生產規模小,且蔬菜很難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不利于蔬菜產業鏈發展,影響農戶的收益。因此,將蔬菜產區集中,加大集約化程度,將有利于提高產業化程度。同時,加強品牌效應,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實現蔬菜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戶收益。2.3生產技術不足。為了獲得高產,在生產中增加了農藥、肥料的投入量,不僅會造成蔬菜中化學物質殘留,還會對土壤、水源等自然資源造成污染。同時,在蔬菜貯藏、運輸過程中,往往會增加防腐劑等化學試劑的使用量,這也會造成一系列危害[6]。北京市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調整和政策保護,例如對蔬菜產業的設施、結構進行優化以及推廣新型栽培技術等,但是未能將高科技的優勢完全轉換成產業優勢。因此,在這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
3產業發展建議
3.1加強合作,研發新技術。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農學院、北京農林科學院、國家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或北京市蔬菜創新團隊等高校、科研院所或專業組織機構開展合作,針對北京市蔬菜產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等各個關鍵生產環節“卡脖子”問題開展研究,集成先進的蔬菜綠色生產技術,做到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零距離”轉化,提升北京市蔬菜產業技術化水平和科技含量,生產出更多優質的蔬菜。3.2建立專業化蔬菜技術服務體系。解決蔬菜栽培和管理過程的標準化,離不開“接上聯下”的市、區、基層技術服務體系。建立生產環節監測和監督體系,強化信息技術建設,擴大檢測范圍,為全市蔬菜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同時,基層技術推廣部門定期聯合蔬菜專家開展相關技術培訓工作,建立檔案卡,開展“一對一”技術服務。此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基層農技部門聯合進駐蔬菜專業合作社或種植企業,以科技特派員的形式與合作社或企業建立長期的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覆蓋蔬菜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生產過程的蔬菜綠色生產技術體系,有機培肥、有機肥替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減肥技術也在不斷推廣和示范。3.3提高蔬菜產業綠色優質高產技術到位率。北京蔬菜產業不斷加強對綠色優質高產生產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3年來,全市蔬菜產業肥料利用率年均提高約14%,農藥利用率年均提高約3%,化肥和農藥總用量率先實現負增長。節水技術覆蓋率約73%,蔬菜用水效率提升,用水總量減少。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蔬菜產業的資源化利用,蔬菜殘體等廢棄資源的循環利用率顯著提升,蔬菜產品質量合格率在較高水平上保持穩中有升,蔬菜產品優質率和品牌化銷售比例逐年增加。3.4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增大產業化程度。從政策引導到監督管理再到技術推廣,單個農戶種植不能打開市場,需要提升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這樣有助于產業提升。加強與各個研究機構的合作,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升蔬菜產業的科技水平、產品質量和品質;同時,拓展“蔬菜+”產業融合模式,增大產業化程度,實現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7]。以品牌為中心發展北京市蔬菜產業,加快蔬菜產業化進程,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提升品牌的質量,增強品牌意識。3.5政府引導與政策傾斜。北京市蔬菜產業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好北京市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政策傾斜,制定和規劃蔬菜產業發展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在更大范圍內促進北京市蔬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都市“菜籃子”工程,提升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宏偉,穆月英,沈辰.北京市農戶蔬菜投入產出特征調查分析[J].中國蔬菜,2020(5):65-69.
[2]劉麗紅,李瑾,張丹丹,等.北京市蔬菜產業供需分析及發展戰略建議[J].北方園藝,2016(11):182-187.
[3]牛云霞.京津冀蔬菜產業集群發展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7.
[4]譚雅蓉,于金瑩,劉新,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北京蔬菜產業競爭力評價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4):97-103.
[5]穆月英,趙霞,段碧華,等.北京市蔬菜產業的地位及面臨的問題分析[J].中國蔬菜,2010(21):7-12.
[6]許曉東.北京市蔬菜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問題與發展對策[J].蔬菜,2016(8):35-37.
[7]符小琴,朱彧.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究:基于海南蔬菜產業發展啟示[J].熱帶農業科學,2020,40(5):114-119.
作者:郝曉建 單位:北京南山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
- 上一篇:再生稻生產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馬鈴薯綠色生產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