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要點

時間:2022-10-08 04:42:46

導語: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要點

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是依據不同生物的生活習性,在同一池塘中進行多品種、立體化養殖的一種先進養殖模式。海蜇和魚、蝦、貝立體生態養殖的優點:一是充分利用了池塘的上、中、下層水體空間,可以有效提高單位水體生產能力和池塘使用效率,避免單一品種養殖減產和絕產所帶來的風險;二是海蜇和貝類以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為餌料,使水中的天然餌料生物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成本;三是魚、蝦的殘餌、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可以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反過來又為海蜇和縊蟶提供了餌料;四是貝類在濾食浮游植物的同時,也濾食水中的細菌和有機碎屑,有效凈化了水質。因此立體生態養殖具有成本低、病害少、風險小、效益高的特點,是一種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循環利用的新型養殖模式。雖然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有諸多優點,但在養殖生產中還是會出現許多問題,造成養殖產量下降,效益低下。為此,筆者就丹東地區的海蜇、對蝦和縊蟶池塘立體生態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介紹如下,供廣大養殖業者參考。

1縊蟶養殖

1.1蟶田建設。在每年2月中旬以前,就要把養殖蟶田建設好,蟶田規格為寬3m,長度與池塘長度等同,高度60cm。面積為池塘總面積的15%~20%。1.2苗種投放。把握好縊蟶苗種的投放時間,在丹東地區最佳的投放時間是3月中旬至3月末。此時溫度條件適宜,可以為縊蟶快速生長提供充分的時間。投放密度一般為400粒/m2左右,在投放苗種時要嚴格把握好水位,以高出蟶田上面30cm為好,這樣既可以保證苗種投放均勻,又能有充足的光照,利于縊蟶生長。1.3水質調控。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養殖生產,調節池塘水質狀況尤為重要。一般為前期低水位、夏季高溫期高水位、后期低水位,同時配合使用有益微生物和有益菌等調節水質。嚴格控制池塘的透明度,前期35~40cm為宜;中期30cm為宜;后期35~40cm為宜。

2對蝦養殖

目前的對蝦養殖還處于恢復階段,并不是主養品種,因此要把握好投苗的規格和數量。對蝦苗種投放規格在1cm左右為宜,這樣的苗種成活率相對較高,投放數量一般為45000~75000尾/hm2,具體要根據養殖池塘條件適當調整投苗數量。

3海蜇養殖

3.1架設擋網。為防止養殖海蜇出現搶灘情況,在投放苗種前要沿池塘四周架設擋網,擋網一般圍在池塘最低水位時不少于30cm的地方,在池塘最高水位時要高出水面40cm。3.2苗種投放。為保證養殖生產的成功,應投放大規格苗種。大規格海蜇苗種的培育可以自己培育,也可以購買已經培育好的大規格苗種,購買的苗種在投放前要進行試水,同時也要檢測養殖池塘的各項理化指標和育苗池塘的理化指標,盡量購買與養殖池塘理化指標一致或相近的育苗池塘的苗種。3.3水質調控。水質的肥瘦對海蜇養殖生產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此對水質的調控就顯得尤為重要。剛開始投放苗種時,一定要控制池塘水質不能過肥,要本著寧瘦勿肥的原則,透明度要保持在40cm以上。如果水質過肥,放入池塘的苗種容易得氣泡病,出現放不住苗的情況,特別是在投放第二茬和第三茬苗的時候,一定要把池塘的透明度調好,這樣才能保證養殖生產的正常進行。此外在養殖過程中,要利用微生物制劑和有益菌等調節池塘水質。

4幾點建議

縊蟶生長所需要的餌料是單細胞藻類,但并不是養殖池塘的水質越肥越好。縊蟶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是春季和秋季,在這兩個季節要適當降低水位,并保持池塘內水質的透明度,這樣既可以保證縊蟶的正常生長所需要的餌料,又能有一定的光照,更利于縊蟶的生長。在投放縊蟶苗種前,要檢查縊蟶苗種質量的好壞,做到心中有數。一是用手拍打盛裝蟶苗的苗框,如果發出“唰唰”的聲響,說明苗種質量較好,如果沒多少聲音,則苗種不是很好;二是檢查苗種的潛灘情況,利用塑料盆盛裝養殖池塘的泥和水,隨機挑選100粒蟶苗,觀察潛灘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蝦養殖目前還處在逐步恢復階段,不宜投放過多的苗種,每個養殖企業要根據各自的池塘條件確定好投苗數量。海蜇養殖要注意放苗時的水質情況,本著寧瘦勿肥的原則,避免出現放不住苗的情況發生。同時還要注意防病治病,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利用微生態制劑和有益微生物調節水質。兼顧各養殖品種的生長情況。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是多品種混養的模式,各品種有不同的生長旺盛時期,在養殖生產中要根據各品種的最佳生長時間合理安排生產。有條件的養殖企業可以在養殖池塘架設增氧機,增氧機不僅有增氧的作用,還能使池塘內上下水層的氧氣分布均勻。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是多品種互為共生的生態系統,在養殖生產中要合理安排,統籌兼顧,才能保證養殖生產的成功。

作者:李志剛 單位:丹東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