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與研究
時間:2022-11-22 10:50:36
導語: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當前我國生態農業的主要特征
1.1具有共存的開放性和隱性。對于我國的生態農業形式屬于開放性的農業發展形式,而其中也存在隱性特點,從生態農業的方面進行分析,要想有效的轉變傳統農業發展觀念,就應該從其理念角度著手,借助開放性的生產技術形式來代替傳統的發展方式,從而更好的滿足生態農業發展需求。而在進行生態農業的建設當中,應該充分有效的運用國土資源,這樣的運用形式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特征,這樣能夠大大提升生態環境的建設,提升社會承受力。1.2能夠有效實現農業生態總體效益的良好優化。通過對生態農業發展環節進行有效研究,其重點部分就是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生產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與完善。農業主要就是在自然規律條件下不斷發展的,借助一定的生物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和良好的土地資源等,來實現土地的最大效益,對于這一土地效益的實現能夠有效的帶動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其作用與優勢是非常大的。而如果在實際中不去遵循相應的自然規律,那么其土地效益將無法發揮其自身優勢和作用,并且農業中的相應生產技術等內容也無法發揮自身作用,最終會導致農業進入惡性循環當中,所以生態農業不行要尊重自然規律,作用才能夠更好的實現農業總體效益的全面提升以及良好優化。1.3合理的整合和協調農業生態系統。對于生態農業系統屬于有機系統,其重視的部分為農業發展是否能夠達到整體性和綜合性,從而將這兩點進行有效的融合??梢哉f生態農業發展中,主要利用自然資源,對社會資源以及人力資源進行協調,在將這些內容進行合理分析與整合,建立出完善的農業發展結構形式,從而更好的運用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發揮其優勢與作用,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產品整體質量。
2.1不斷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在我國可持續發展過程當中,想要真正有效額實現經濟效益、農業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全面提升和持續發展,就要從生態角度入手,掌握自然規律以及生態規律,在將農業發展與相應的規律有效的進行融合,這樣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在開展生態農業發展中,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并且全面優化和整理農業生態系統結構,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利用農業資源,而對于這些就要以農業承載量為基礎,將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兩工作的關系處理好,進而有效的確保生態農業能夠在開放性和穩定性的條件下發展,工作部門要堅持以科學角度去開展相應工作,從而保證生態農業經濟穩定發展。2.2重視農村地區的環保產業穩定進步。對于農村來說,想要實現生態農業良好發展,就應該重視于對環保產業的宣傳和推動。農村環保產業,對農村其他產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且與農業之外的環境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和互補作用。對于當前我國相應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就要以建立環境友好型農村為出發點,從而更好的保障相應工作的有效開展,這樣不僅能夠對農村生態環境帶來改善,并且還能保障生態產品的良好建設,這對農業生態化道路的發展有效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提升生態農業經濟水平也有著促進性作用。2.3重視能源型農業經濟模式的良好發展。對于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情況來說,對我國社會進步以及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可是在實踐和發展當中,還是會出現一定的問題,為了更好的避免相應問題對生態農業發展帶來影響,就必須要正確的處理好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間的協調關系,從而有效的保障生態農業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從而避免出現以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的問題。例如,生態農業發展中,能夠有效的降低化工產品在農業生產當中的運用,而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解決相應的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進而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調節性,從而更好的保障我國生態農業穩定發展。在生態農業生產當中可以運用新能源來保障生態農業穩定發展,可以有效借助太陽能、生物能等技術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污染現象的出現,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3結束語
在當前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生態農業的發展應該要遵循自然規律,合理運用科學技術和先進技術,從而保證生態農業形式的良好建設,有效的推進農業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重視對綠色生態產品的研究與生產,從而更好的提升生態農業生產效率,這樣才能全面有效的提升生態農業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生態農業領域的穩定發展。
作者:邵豐產 單位:河南商水縣農業局經濟作物管理站
【參考文獻】
[1]謝梅.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1-12.
[2]霍杰.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02):14.
- 上一篇: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分析
- 下一篇:水產養殖與魚病防治技術要點